首页 > 展览

张业兴——拾光,于悠深处

2023-07-31 17:02
张业兴——拾光,于悠深处简介拾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语,而是两个本不相及的动词和名词的奇妙组合。现实中,我们无法拾起光芒与光阴。而在这里,光芒与光阴已然被喻为某种固态之物,浮想间,它似宝石般在暗处闪闪...
展览名称 张业兴——拾光,于悠深处
展览时间 2023-07-01 - 2023-08-06
展览机构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主办单位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参展人员 张业兴

张业兴——拾光,于悠深处简介

拾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语,而是两个本不相及的动词和名词的奇妙组合。现实中,我们无法拾起光芒与光阴。而在这里,光芒与光阴已然被喻为某种固态之物,浮想间,它似宝石般在暗处闪闪发光。展题“拾光,于悠深处”,引人体味拾光中沉隐的修辞性,并在思想空间中建立更具体更富戏剧性的景象。这就如张业兴的新作那样,光与影,构成了一个近似客观世界又颇具神秘气息的心灵现实。

近几年来,他将创作兴趣集中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描绘私人寓所或公共空间的环境和氛围,以及人们身处其中的状态。新近之作体现出他对生活美学和生活风格的关注。在其笔下,室内陈设的物品常常有着精致的格调。一台复古的电话、一盏别致的台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作,一张美式现代风格的地毯,都充分反映出寓所主人的生活情趣。那里的物件,被精心选择与搭配,它们代表主人的审美品位,显示其由心而发的诗意。这种由个人或家庭建构的景观,在人们选择某处作为住宅时便被逐步营造起来,并在此后悠长的时光中得到细心维护。张业兴热衷描绘此类富有美感的室内场景,其图像素材并非取用日常里的某处实景,而是其顺循着心意,将现实中复杂多样的元素组织起来。因此,他是画内现实的空间设计者与氛围制造者。

张业兴描绘寓所环境中的人物,自然关联了阶层问题。优质的私人寓所作为中产家庭的一种标志,展现了人们对消费品质的不断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中将寓所视为个人或家庭开展印象管理的特殊舞台。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虽然没有专门将寓所作为一个研究主题,但他对于消费品味和阶层地位的研究,足以表达他对居住趣味的看法。在布迪厄看来,趣味是一个确定的阶层对被分类的和能分类的客体进行选择性占有的意图和能力,是生活风格之根源,生活风格即特殊偏好的统一整体,这些偏好在每一个亚种如语言、服装、家具、艺术品等事物上表达了相似的选择意图。那么,寓所必然是人们展现生活风格的重要舞台。其中的一切,为中产阶层打造一个舒适美好的“家”,不仅反映了经济实力,还体现了品味与涵养。而优质的居住环境并非人人能够享有,社会阶层的分化,既反映在经济能力的悬殊上,也反映在审美品味的区隔上。这种区隔过的现实,在张业兴不同的作品中被分别呈现出来。不同的社会角色,被不同的装扮所塑造,他们各自出现在不同功能、不同形式、不同品质的空间中。显而易见,在他的画面里,人与空间的组合,有着明确的社会学意义。

耐人寻味的是,张业兴的画面总是弥散着一种忧郁气息。他似乎并不乐于表现欢愉,或者说,他并不认为应当用欢愉来掩饰他所感受到的现实。在他看来,“忧郁往往带着自省,这是一种比欢愉更深刻的情绪”。忧郁气息显露在某些画面中,呼应了中产阶层的日常焦虑。他们是最能彰显现代社会财富、品位和声望的群体,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较高的收入水平,也最能引领社会大众的品位。然而,他们既有来自上层的挤压,也有来自下层的顶托,就如韦伯(Max Weber)在《社会与经济》中指出,中产阶层处于社会地位不稳定的中间位置,这种中间位置给他们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但也引发了不满与焦虑。为了缓解这种心理压力,他们在不断提振自我的同时,也通过各种符号来证明和激励自己,比如购买奢侈品、艺术品和名贵家具。其在形象方面追求时尚,在消费方面注重格调,在生活方面突出品位,形成了牢固的符号消费习惯。心理焦虑与符号标识进而也成为普遍特征。此外,中产阶层非常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总在努力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们渴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家人,同时也要面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努力工作以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这种压力也引发了中产阶层的焦虑感。因此,他们也可能会面临情感缺失和社交受限的状况。忙碌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及社会期望,也会使其感到疏离与孤独。

忧郁,在张业兴的作品中,往往通过人物的姿态被强化出来。他不厌其烦地描绘“背影”,这些背影常是画面中的主角,具有复杂多样的意义。有时,背影关于离别和分离,传达出忧愁或决绝之感。这是个体与他人关系的隐秘指涉,是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与人交往时,必然会面临自由和责任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背离他人或被他人背弃时,这种分离可能引发人对情感关系和生存问题的思考。有时,背影关于匿名和陌生性,当我们只见一个人的背部而无法看到他的面孔时,其身份和个性会变得模糊和不确定。这种匿名性可以激发观者的好奇与猜测,同时也暗示着个人问题在大众生活中的普遍性。有时,背影关于隐秘和保护,当我们注视一个人的背部时,自然无法看到他的眼神、表情和身体语言,视觉上的屏蔽,给人一种隐私感。而当某个人将自己的身体背对他者时,往往是想将人的身体、情感和思想隐藏起来,避免被别人过度观察和审度。还有时,背影关于无助与孤独,当人的背影孤零零地出现在某个封闭环境中时,可能会传达出被遗弃、被忽视或被疏远的感觉,这种边缘化也会引起观者的共情。可见,张业兴描绘各样的人物背影,制造了忧郁情绪。而这些背影也和其它元素进行有效配合,就使其画面形成一种整体的情感调式。

除了背影以外,张业兴的作品中还存在着两个重要意象,它们都指向了囿限与突破。“羁鸟”是他画中常见的动物,鸟被关在笼中,或被困于宅内,都象征着个人受到某种困境的限制和束缚,无法尽情展现自己的潜力和追求自己的理想。它提醒人们不要被安逸和习惯所约束,而是要超越限制,追求更大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它也可以被视为个人对自身状态的反思,思索自身是否被固有观念、心理枷锁或消极情绪所束缚,并寻求解脱和自我发展的路径。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则是“窗”,它是一种透明的界面,让人看到外部的景色。一方面。窗使室内与室外相连,提供了一种内外信息交换的通道,另一方面,窗也是一种分隔的元素,将内外空间分开,代表内部与外界的隔阂。作为过渡元素,它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场域,象征着某种或会发生的变化。窗的意象常跟机会和希望联系在一起。透过窗户,人可以看到更加开阔的世界,展望未来的丰富可能性。他画中的这两个常见意象,都牵涉了个体的生存困境和自由意志,提示现实存在着诸多囿限,而人具有选择和塑造自己生活的能力,应当通过行动来回应这些问题,尽可能地展示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但人往往也会像其画中之人那样,处于某种忧疑状态之中,因为人在自由行动时必须承担起责任,任何抉择都将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张业兴——拾光,于悠深处

无题-2021.6.6(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1

绘画, 布面油画, 600x500mm

艺术家:

张业兴

相关展览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