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 侯佳男——野餐 |
---|---|
展览时间 | 2023-07-08 - 2023-08-20 |
展览机构 |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主办单位 |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策展人 | 陆向怡 |
参展人员 | 侯佳男 |
侯佳男——野餐简介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2023年7月8日下午4点在北京总部空间,推出艺术家侯佳男个展“野餐”,展出艺术家二十余件最新系列绘画作品。
类似“野餐”的活动,曾经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奥维德、普鲁塔和塞内加等人的著作,以及诸多中国的古代诗词史记之中。不过,“野餐”(picnic)这一词,要算是近代的产物。现代意义上野餐,在17世纪浪漫的法兰西,词源是法语“Pique-Nique ”。 再后来,法兰西贵族把此爱好带至英国,“Pique-Nique ”变为“Picnic”,翻开了野餐(picnic)的篇章。自18世纪,英国近代史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使得城市急速扩张,工厂遍地,烟囱林立,工人阶级队伍迅速膨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海外殖民地的拓张,造就了一批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逃离城市,回归田园”也成了这时的热门话题,这一风尚也在欧洲再次风靡。1863年,马奈完成了其名作《草地上的午餐》,它生动地告诉世人,怎么呈现野餐的场景才更具挑战性,被体验为一种历史的定格。
回到侯佳男的新作,他试图围绕“野餐”(picnic)这一概念展开。当下无处不在的商业广告和社交媒体,也使野餐异化为表演性质的一个活动。他认为,野餐文化,成为了景观社会下的一个缩影,尽管景观也是图像,但它还是试图隐藏起来异化的征兆,而侯佳男在他的绘画中,将此种异化成功构建成对真实生活体验的分离。在此,艺术家通过更加典型性的绘画方式,强化此种遍分离的官方语言,将“野餐”视为一种重新定义和探索身份认同的方式。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尽管我们的身份认同大多建立在消费和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而野餐原应作为一种更加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为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身份认同提供了契机。
利奥塔在《象征力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一种象征学理论,主要是探讨象征符号的意义和运用规则,以及这种活动形式在社会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侯佳男的绘画作品中,这些野餐物,以消费社会中快速消逝的物品进入,鲜花、鲜果、蜡烛,这类带有美好快感且有容易消逝的物品,构建了一个满足大众快速愉悦的快感的这样一个仪式和景观,也是对消费社会与虚拟空间进行观察与反思,将冲刷感知的信息流、浮于表面的观看、狂热的欲望等笼罩社会的无形力量,转化为看似光鲜靓丽,实则布满陷阱的迷人森林,也通过使用这些象征符号来生成新的物质结构关系与社会秩序。
在侯佳男的创作中,他不会强求于手感、肌理、明暗、形体这些绘画的处理方式,侯佳男用建模得到一些想要的素材,用叠加的丙烯化解数码色彩的单调,把最日常的场景变得错位、平滑而失真,可以充当在转化图像时付出的代价的强大隐喻,一种强制性的自我景观化,也更能体现出膨胀感和欲望感,就像他的世界里扮演管理者一样的角色去构建画面。此种幻象的制造,重新引起人们关注图像与人类经验之间极其重要的关系,使图像和受到刺激的观众相互关联。景观是曾经充满腐朽和瓦砾而如今又复活了的荒地,浮华的光影中蛰伏的暗流趟过,在漂浮和摇曳的烛光之中隐隐绰绰。
晚餐后的无聊人生(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3
绘画, 布面丙烯, 2300x3600mm
艺术家:
侯佳男
晚风(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3
绘画, 布面丙烯, 2300x1800mm
艺术家:
侯佳男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2
绘画, 布面丙烯, 2000x1600mm
艺术家:
侯佳男
以瞬间为计量单位的情感(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2
绘画, 布面丙烯, 1200x1500mm
艺术家:
侯佳男
未来的花都已落在未来(系列:无系列作品), 2023
绘画, 布面丙烯, 1850x2500mm
艺术家:
侯佳男
文章标题:侯佳男——野餐
本文栏目: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