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中国水墨在美国

展览资讯 来源:绝对艺术 2018-01-05 23:45
2011年以来,洛杉矶艺博会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推广当代水墨艺术,为当代水墨进入美国市场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美国人怎么看中国当代水墨?》

《中国当代水墨在美国究竟有没有市场?》

总有人这么问我。

《水墨》当然少不了徐冰这件经典的作品,业界也有质疑《这是水墨吗?》《水墨》展展出不少非架上绘画作品。

提起中国当代水墨在美国,四年前大都会美术馆那场《水墨》展(Ink Art)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该展览在国内水墨界掀起了阵阵热浪和争议。有兴奋、有嘲讽,也有不少质疑。譬如争夺话语权、资本阴谋论等等。

2011年以来,洛杉矶艺博会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推广当代水墨艺术,为当代水墨进入美国市场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水墨界大可不必如此激动。首先,此《水墨》非彼《水墨》,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水墨展》。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水墨》跟《功夫》、《熊猫》和《长城》一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里非指狭义上的材料。与其说《水墨》是个当代水墨展,不如说是个跟中国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其次,不少网文提到策展人何慕文(Maxwell K. Hearn) 完全没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水墨》的问题。多年前,为了调查美国美术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态度,我们采访过何慕文,当时他的开场白就是《我们是站在西方的角度和立场去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由此去解读这场展览,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方向和选择了。第三,《水墨》在美国本土乃至纽约,并没有兴起那么大的动静,更不可能因此就给《水墨》重新下了定义。

《水墨》展展出张羽《灵光系列》,而非《指印》,也引起了一些猜测。

纽约大都会的《水墨》展以《水墨》隐喻中国文化传统,以《传承与当代》为线索策展。

客观地看,大都会美术馆亚洲部花了那么大气力办这么个展览,足以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在美国已经有一定的气候和影响力;以《水墨》为题,更说明这个词汇作为中国文明的象征,在西方已经深入人心。当然,《水墨》展的确也展出了不少纯粹的水墨作品,如张羽、刘丹、李华生等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张羽也应邀参加了系列学术活动。

李惠昌的作品,深受藏家欢迎。

Cospace 展出杨小健作品。

那么,纯粹的《当代水墨》受欢迎吗?相对于其他媒介的作品来说,用传统中国媒介在实践着西方现、当代艺术方法和概念的《中国当代水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么说似乎有点功利,但现实就这样:当代水墨为西方观众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传统与当代的途径。纽约有不少画廊早已瞄准这一领域,十几年来经营的风生水起。而近年来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艺博会上,更刮起了《当代水墨风》 ,透过这个窗口可以一窥美国收藏市场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态度。

2011年是洛杉矶艺博会的《中国年》,当年有不少画廊参展,其中有些画廊便展出了当代水墨或者与水墨相关的作品,从而揭开中国当代水墨进军洛杉矶艺博会的序幕。七八年来,不少新秀艺术家通过这个平台,走进美国市场;也有不少中坚艺术家,借助这个平台,为事业锦上添花。

2011年,杨泳梁的《蜃市山水》系列首次在洛杉矶艺博会展出,受到藏家的格外关注和追捧。

2011年,上海非青计划带来青年艺术家杨泳梁《蜃市山水》系列,被藏家抢购一空;上海COSPACE连续几年推广陈九,使陈九作品逐渐进入藏家视野;台湾大象空间展出张羽的指印系列以及大型公共空间装置作品,艺博会论坛也适时举办《张羽: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简史》讲座,系统地向洛杉矶业界介绍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北京宋庄东区美术馆推出水墨同盟专题展,边红、范澎、李惠昌、袁付国等艺术家作品开始为藏家所熟悉。

2014年,张羽在洛杉矶艺博会展出大型指印装置作品,通过论坛为洛杉矶业界系统介绍中国当代水墨几十年来的实践。

2015年,通过洛杉矶艺博会,李纲作品登上华尔街日报文化文化头版。

王非《肖像》系列亮相洛杉矶艺博会首届《中国国家展》,引起一场王非热。

尔后几年,在艺博会创办人金•马汀戴尔(Kim Martindale)的大力支持下,洛杉矶艺博会中国当代水墨板块持续扩大。 2015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洛杉矶艺博会合作创办《中国国家展》,推出大型当代水墨专区和论坛。借助洛杉矶艺博会,李纲作品登上华尔街日报,获得广泛的报道和关注;次年,《中国国家展》的《魅力水墨》展出沈香吟、王非等艺术家个展以及李纲、郝世明、沈沁等水墨艺术家的群展,吸引了不少主流媒体、藏家和策展人的目光。2017年,持续壮大带来了效应,《中国国家展》《水墨情绪》的成交额持续上涨,王非水墨肖像作品几乎销售一空;北京东区美术馆推出边红、李志宏、范澎、袁付国等艺术家,从展前、展出到展后,都大受藏家追捧。上海Cospace隆重推出反映当代海派水墨艺术成就的特展《水与风》,展出陈九、仇德树等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大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当代水墨板块也带动了日本画廊,日本当代水墨作品交易也非常活跃。

《中国国家展》展出梁铨作品。

《中国国家展》展出沈沁。

提起水墨,《民族性》、《世界性》的命题又蹦了出来。现在谈这个问题显得很不合时宜,然而,这仍然可以是个问题。吃大蒜长大的也好,喝咖啡长大的也罢,各有所长,毕竟两者无法互相替代。文化更是如此,与其刻意去漂白《文化肤色》,还不如真诚地去研究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徐冰、蔡国强、黄永砯等等艺术家所获得的国际声望,难道不是跟睿智地利用了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么?

Cospace 《水与风》 展出当代水墨艺术家仇德树作品。

从纽约到洛杉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当代水墨在美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