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展览资讯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1-05 23:46
“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特展”这些天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全国48家文博单位藏品共计300件,是迄今为止有关出土浙江纪年瓷展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

浙江是中国古代青瓷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在绵延几千年的烧造历史中,出现了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龙泉窑和南宋官窑等著名窑口,对全国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特展》这些天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全国48家文博单位藏品共计300件,是迄今为止有关出土浙江纪年瓷展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

本展中的重点展品包括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越窑秘色瓷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这首《秘色越器》向世人展示了秘色瓷的风韵。许多文献也有秘色瓷的记载,但后人对《秘色》的涵义众说风云,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旷世珍宝,其中13件越窑青瓷在帐碑上明确称为秘色瓷。传颂千年的秘色瓷至此为人们认识。

展品按时代早晚排序,分为五个单元,清晰地勾勒出浙江古代青瓷发展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出自于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等历史人物墓葬的青瓷器,生动而鲜活地还原了不同时代青瓷文化的历史风貌,使广大观众去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深厚,感受青瓷艺术的魅力,细细品味融入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印记。

第一单元青之东隅

浙江是瓷器的发源地,早在夏商时期,就开始出现原始青瓷。东汉中晚期,烧制出成熟青瓷,在人类物质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王朝频繁更迭的时期,也是南北交融,文化多元的大时代。上虞曹娥江流域成为浙江青瓷窑业的中心产区,制瓷工艺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浙江中西部和瓯江流域,也分布一定烧造范围的窑业生产,烧制的产品各具特色,构成早期浙江瓷业多姿多彩的景象。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熏炉 东汉熹平四年(175 年)口径11.5厘米 底径16.2厘米 高16厘米奉化白杜南岙蟹山东汉熹平四年墓出土 宁波市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绳索纹井 东汉熹平四年(175) 口径11.1厘米 底径11.6厘米 高17.6厘米1978年奉化市白杜南岙蟹山东汉熹平四年墓出土 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卣形壶 三国吴赤乌十二年(249 年)口径22.8厘米 底径12.8厘米 高22.3厘米1984年马鞍山市吴赤乌十二年朱然墓出土 马鞍市山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羊 三国吴建衡二年(270 年)长33.2厘米 高21厘米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吴建衡二年朱绩墓出土 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唾壶 西晋太康七年(286年)腹径12.1厘米 底径7.5厘米 高13厘米诸暨牌头西晋太康七年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堆塑罐 西晋太熙元年(290)底径14.4厘米 高54.8厘米浙江省上虞市驿亭镇五夫西晋太熙元年墓 上虞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扁壶 西晋永兴二年(305 年)长22厘米 宽14厘米 高27厘米江苏省无锡市周新镇张湾里西晋永兴二年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青瓷点褐彩盖钵 东晋 通高12.6厘米 盖高5.2厘米 盖径14厘米钵高7.6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8厘米1970年南京市下关区象山M7王氏家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瓯窑青釉褐色点彩鸡首壶 东晋永和七年(351)高19.5厘米 口径8.1厘米 底径11.2厘米1958年温州市郊双屿镇牛岭村雨伞寺东晋永和七年墓出土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瓯窑青瓷褐色点彩小尊 东晋升平三年(359 年)口径6厘米 底径5.1厘米 高6.6厘米1958年温州市郊双屿镇牛岭村雨伞寺东晋升平三年墓出土 温州博物馆藏

点彩是传统青瓷制作中出现的一种釉彩装饰方法,制法为用含铁较多的褐釉,点缀在施过青釉的器物上,烧造后,青釉上出现褐色斑点。它始于三国,流行于东晋。瓯窑胎白釉淡,用点彩组合的图案纹样,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代表着东晋时期青瓷装饰艺术的成就。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瓯窑青瓷点彩刻莲瓣纹盘 南朝齐天监元年(502 年)口径13.5厘米 底径6.2厘米 高3.5厘米瑞安市芦蒲水库南朝齐天监元年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瓯窑青瓷莲瓣纹盖罐 南朝梁天监九年(510)口径17.6厘米 底径13厘米 通高27.8厘米瑞安市塘下凤山南朝梁天监九年砖室墓 瑞安市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青瓷盘口壶 隋大业二年(606 年)口径14厘米 底径10厘米 高36厘米

嵊州市城关镇岭角岭隋大业二年墓出土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

第二单元 千峰叠翠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空前繁荣的经济,中外文化的交流,发达的手工业,使浙江瓷业飞速发展。宁绍平原的上林湖地区成为越窑新的窑业中心。《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是当时的壮阔盛景。

唐中期以后,随着饮茶风尚的兴盛,对外贸易的需求,创烧了大量新器类,出现了专为宫廷烧造的《贡窑》,生产着代表当时最高青瓷水平的《秘色瓷》。

晚唐至北宋初越窑步入发展历史辉煌时期,烧制的秘色瓷,令人叹为观止。北宋中期后,越窑形成了产品风格一致,烧造地域广泛的瓷窑体系。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釉执壶 唐元和五年(810年)口径6.1 厘米 底径7.4厘米 高14.2厘米1936年绍兴唐元和五年墓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釉姚夫人墓志 唐长庆三年 (823) 纵29.5厘米 横37.4厘米1934年浙江慈溪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大中元年》铭划花执壶 唐大中元年(847 年)口径10.3厘米 底径9.9厘米 高2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秘色瓷碗 唐咸通十五年(874 年)口径24.5厘米 通高6.8厘米腹深6.2厘米 底径11厘米

1987年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这首《秘色越器》向世人展示了秘色瓷的风韵。许多文献也有秘色瓷的记载,但后人对《秘色》的涵义众说风云,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旷世珍宝,其中13件越窑青瓷在帐碑上明确称为秘色瓷。传颂千年的秘色瓷至此为人们认识。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上林湖最核心地区的后四岙遗址,出土了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唐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精品,确认是唐宋时期秘色瓷的主要烧造地。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墓志罐 唐光化三年(900 年)底径8厘米 高29.7厘米1984年慈溪上林湖焦家湾唐光化三年马氏夫人墓出土 慈溪市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瓷油灯 唐天复元年(900年)口径37.2厘米 足径19.5厘米 高24.4厘米1980年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西墅村唐天复元年水丘氏墓出土 临安市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盆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 口径31厘米 高11厘米1986年出土于洛阳后梁开平三年高继蟾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高足方盒 五代 高6.4~6.6厘米 口径12.2厘米1979年苏州七子山五代墓出土 苏州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唾盂 五代天福四年十二月(940 年)口径16.8厘米 底径6.6厘米 高9.8厘米1996年临安玲珑街道祥里村五代天福四年康陵墓出土 临安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鹦鹉纹银口执壶 辽统和十一年(993 年) 口径5.6厘米 底径7.5厘米 高18.8厘米2015年内蒙古多伦县小王力沟辽统和十一年萧贵妃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辽圣宗贵妃萧氏,葬于统和十一年(993年),该墓这也是辽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贵妃墓葬。墓中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其中越窑青瓷鹦鹉纹长流执壶、越窑盏托、青瓷茶釜的茶器组合,反映当时契丹族兴盛的茶文化。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越窑青瓷刻花盏托 辽统和十五年(997 年)通高8.4厘米 口径16.5厘米 底径6.5厘米

托高8.1厘米 口径10.4厘米 底径4.8厘米 盏高4厘米1981年北京西郊八宝山辽统和十五年韩佚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青瓷划花云鹤纹盒 北宋咸平三年(1000) 口径11.0厘米 底径10.5厘米 通高20.5厘米1985年河南省巩义市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出土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瓯窑青瓷观音菩萨坐像 北宋政和五年(1115 年) 通高24厘米

1965年温州市郊梧埏镇北宋政和五年白象塔出土 温州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 昆山片玉

南宋(公元1127年——1276年)时期,定都临安。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浙江瓷业也历经变革,龙泉窑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确立了以龙泉大窑为中心的窑业体系。京城设置有专为宫廷烧制的南宋官窑,呈现出了南北技艺融合,官窑民窑互动的局面。制瓷工艺得到进一步创新,烧造出粉青和梅子青釉,莹润如玉,与造型古朴典雅的器类浑然天成,代表着青瓷生产技艺的颠峰水平。

南宋早期阶段,龙泉窑的产品面貌是厚胎,薄釉,刻划花,纹样题材盛行水波荷花与折枝荷花,器物种类多见日用器。中晚期,出现了多次施釉,多次素烧的厚釉产品。与厚釉相伴而生的仿古陈设器类,是最《器以载道》的美学意味。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釉擂钵 北宋淳熙二年(1175)高5.6厘米 口径12厘米1975年吉水县南宋淳熙二年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南宋青瓷长颈瓶 南宋开禧元年(1205)口径3.6厘米 腹径7.2厘米 足径4.2厘米 高13.3厘米1978年江西省樟树市临江中学奶牛山南宋开禧元年墓出土 樟树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樽式炉南宋咸淳元年(1265 年)口径14.2厘米 高9.5厘米1970年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环翠塔地宫遗址出土 绍兴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长颈瓶 南宋咸淳四年(1268 年)口径6.5厘米 底径5.4厘米 高15.3厘米1986年浙江德清县乾元山南宋淳淳四年吴奥墓出土 德清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官窑双耳炉 南宋 口径11厘米 底径8.5厘米 高8.4厘米

1952年上海青浦重固镇高家台元代任氏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 春水秋山

有元一代,疆域广阔,中外交通十分发达。随着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其中蒙古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元代龙泉窑的装饰艺术影响巨大,龙泉窑创烧出许多根椐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器类,丰富多样的装饰技法与众多的纹样题材,相得益彰。表现出的产品面貌,兼容并蓄,充满了海纳百川的泱泱大气,成为中国古代青瓷装饰艺术集大成者。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刻花云鹤菊瓣口盘 元元贞二年(1296 年)口径15.4厘米 底径4.6厘米 高2.9厘米1998年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岗头村元元贞二年张弘略墓出土 保定市满城区文物管理所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青釉海水云龙纹玉壶春瓶 元元贞二年(1296)口径6.8厘米 底径7.5厘米 高27厘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岗头村张弘略墓 保定市满城区文保3所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鼎式炉(中间)元大德六年(1302 年)口径3.4厘米 底径5.6厘米 高9.9厘米

1989年杭州市老东岳元元大德六年鲜于枢墓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鲜于枢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其墓1989年发掘,墓室规模不大,葬品仅为省钱喜爱把玩之物,体现了文人墓葬的特点。墓中所出的龙泉窑青瓷一炉二瓶组合,是目前所见龙泉窑青瓷最早作供奉之用的《三俱足》。

第五单元 碧绿晚青

龙泉窑在明早期仍然兴盛, 根据文献记载,曾为宫廷烧造,产品面貌与同时代的景德镇青花相类同,是为宫廷所需而同一设计、同一监制的结果。它的形制硕大,器壁厚重,纹样富丽繁缛,釉色青碧透澈,制作精良,表明这一时期较高的制瓷水平。明中期以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迎合当时生活意趣和趋尚需求,仍在继续生产。清代龙泉窑走向衰落,烧造的规模很小,清后期的产品,与传统意义上龙泉窑产品面貌已相距甚远。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刻划缠枝莲纹青瓷炉 明永乐五年(1407年)高15.6厘米 口径23.4厘米 底径19.4厘米1960年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华门外郎家山明永乐五年宋晟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 明永乐十二年(1414)口径9.5厘米 底径11.5厘米 高33.8厘米1973年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蜀山公社明永乐十二年陈闻墓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印花执壶 明永乐十六年(1418 年)底长8.8厘米 底宽7.8厘米1960年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家山明永乐十六年宋晟夫人叶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环耳《福寿》瓶 明正统六年(1441) 通高20厘米 口径6厘米 底径8.5厘米1967年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明正统六年鲁荒王戈妃墓出土 邹城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青瓷刻花鼎式炉 明统六年(1441) 通高17.6厘米 口径15.5厘米1967年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明统六年鲁荒王戈妃墓出土 邹城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堆塑虎形烛台 明正统九年(1444 年)底座长11厘米 底宽9厘米 高23厘米1966年永修县柘林水库明正统九年魏源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云凤纹玉壶春瓶 明正德十三年(1518 年)口径7厘米 底径9.3厘米 高29.2厘米

龙泉市道太乡明正德戊寅墓出土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瓷刻供养铭文香炉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口径28.5厘米 足距22厘米 高2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釉刻花纹瓶 清光绪1883年 高29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高13.5厘米 口径25.2厘米 清同治四年

故宫博物院藏

青瓷是悠远的,在浙江大地出现乙始,青这种取自泥土,采撷于大自然的色泽就伴随始终。它上下三千年,绵延不断,一脉相承。青瓷又是细腻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阶段的青,都承载着万千气象,六朝的绮靡雕琢,唐五代的雍容华美,两宋的清丽典雅,大元的雄浑敦厚,明清的工整规矩,都在诠释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个民族的风貌和心情。

浙博浙江纪年瓷特展: 一睹传颂千年的秘色瓷风韵

展览名称:《青色流年·全国出土浙江纪年瓷特展》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