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尚之以琼华 始于18世纪的珠宝之旅

展览资讯 来源:文藏 2018-01-05 23:55
尚美巴黎CHAUMET创始于1780年,是一家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珠宝世家。

CHAUMET

尚美巴黎CHAUMET创始于1780年,是一家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珠宝世家。尚美巴黎CHAUMET的创始人马利•艾虔•尼铎从法国旧制度时期开始就服务于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拿破仑•波拿马

约瑟芬皇后画像 约1809年

玛丽•露易丝皇后画像 1812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波拿马(即拿破仑一世)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02年,拿破仑慧眼识英才,任命尼铎为其御用珠宝商。拿破仑先后两任皇后约瑟芬和玛丽•露易丝也对其青睐有加。从此,尚美巴黎CHAUMET便成为了《御用珠宝》的代名词,直至今日,她始终如贵族般低调而奢华,被誉为《蓝血贵族》。

拿破仑《加冕之剑》 1802年

拿破仑《加冕之剑》

这把剑为珠宝首饰界中的精品之作,它由三位珠宝名匠合作设计而成:奥迪佑负责整体设计和黄金雕刻工艺,布台负责镶嵌金银丝图案,尼铎负责钻石镶嵌工艺设计。这颗重140克拉的钻石于1698年开采于印度著名的戈尔康达矿山,并曾点缀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加冕皇冠。尼铎将其镶嵌在拿破仑佩剑的剑柄上,并另外镶嵌了42颗同样来自于法国国库的宝石。拿破仑希望借此赋予这柄宝剑更深层的政治意义,即承袭前朝帝制更加名正言顺地执掌法国大权。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佩戴着这把象征皇权的御剑出现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皇帝加冕大典上。

约瑟芬皇后孔雀石浮雕宝石全套首饰 约1810 年

约瑟芬皇后孔雀石浮雕宝石全套首饰

这套首饰为典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风格,金棕叶与刻有奥林匹亚山众神的孔雀石浮雕宝石相映生辉。其中包括冠冕、别针、项链、胸针、吊坠、手链和腰带,后为约瑟芬皇后的儿媳奥古斯特所有。在约瑟芬皇后的遗产清单中,记载了多套孔雀石首饰,此件仅为其中之一。

中国风格茶壶与奶油罐 约1849年

中国风格茶壶与奶油罐

这套鎏金银制茶具展现了十九世纪法国对中国艺术的痴迷。其创作者于勒•佩尔是一位装饰工艺大师。1844 年,这套中式茶具在巴黎工业品展览会上展出。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布洛克威尔侯爵夫人中国灵感折扇 1830年

布洛克威尔侯爵夫人中国灵感折扇

在十九世纪,折扇是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们不可或缺的配饰。这把折扇由水粉绘制而成,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战争场面。此外,工艺师还运用了珍珠母贝、象牙、蛋白石、翠鸟羽毛等材料作为装饰加入画中,使得画面生动饱满,栩栩如生。

《舞姬》长项链 约1920年

《舞姬》长项链

《舞姬》之名源于传统印度舞者常佩戴的造型相似的流苏项链(法语原名中的《Bayadère》一词源自葡萄牙语《baldhadeira》,意为舞女)。

流苏造型吊坠长项链 约1928年

流苏造型吊坠长项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女性的解放,推崇短发、低腰及膝直身裙的《假小子》风格成为时尚新宠,由简约纯粹的几何线条构成的长项链也随之成为这一新风尚的最佳配饰。

《鹰蛇斗》胸针 约1880年

《鹰蛇斗》胸针

十九世纪以来,雀鸟护巢的主题一直颇受青睐,而鹰与蛇的争斗则代表着天与地的较量,天使与魔鬼的抗衡。此同时,光泽皎洁的巴洛克珍珠、美轮美奂的钻石和红宝石又为这款胸针平添了一份梦幻般的神奇色彩。

《芦苇》胸针 约1893年

《芦苇》胸针

芦苇姿态万千,为珠宝造型设计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也因此在十九世纪末成为尚美巴黎CHAUMET设计大师最钟爱的一种植物,以展现最真实的大自然。这件胸针从尺寸到造型皆超凡出众,成为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珠宝创作的一大杰作。芦苇之所以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它在法国古典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法国伟大的数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在他的《思想录》中把人比喻成芦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风格白鹭羽饰冠冕 1910年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风格白鹭羽饰冠冕

轻巧精致的羽饰冠冕最适合在中小型正式场合佩戴。这款羽饰冠冕呈《V》字造型,其创作灵感源自文艺复兴时期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佩戴过的孀妇帽。这款羽饰冠冕采用尚美巴黎CHAUMET首创的《刀锋》工艺,珍珠钻石花会随着头部的移动而轻轻摇摆,仿佛迎风摇曳的鲜花,空灵飘逸,优雅别致。

《苏格兰蝴蝶结》胸针 1907年

《苏格兰蝴蝶结》胸针

蝴蝶结象征眷恋之情。这枚蝴蝶结胸针以巧妙的视线错觉,生动再现柔软的织物质感,并通过钻石和四种彩色宝石,勾勒出经典的苏格兰格纹图案。

《爱之箭》链坠表 约1910年

《爱之箭》链坠表

一提到丘比特,人们就会联想到爱情,而弓箭正是爱神丘比特最常用的武器,可一箭命中未来情侣的心房。这件作品上的箭正是表达此寓意,同时它也构成了别针,使这件链坠表可作为胸针佩戴。链坠表饰以精美的铂金蕾丝饰纹和珐琅扭索饰纹,充分体现了尚美巴黎CHAUMET世家在《美好年代》卓尔不群的珠宝制作工艺。

《麦穗》冠冕 约1810年

《麦穗》冠冕

麦穗作为罗马神话中丰收和富庶女神色列斯的标志,深受宫廷女士们的青睐。本款冠冕由九支麦穗组成,并在以金、银勾勒的麦穗轮廓中镶嵌了66克拉老式切割钻石。钻冕轻盈灵动,仿佛真正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金钟花》冠冕(又名《波旁—帕尔玛》冠冕) 1919年

《金钟花》冠冕(又名《波旁—帕尔玛》冠冕)

1919 年9 月,约瑟夫•尚美将这枚冠冕交付到杜德维尔公爵手中,作为公爵之女海德薇•德•拉•罗什富科与西斯•德•波旁—帕尔马王子的结婚贺礼。它重新演绎了金钟花这一常见于尚美巴黎CHAUMET 自然主义风格珠宝的主题,在一个隐秘的梨形托架上巧妙镶嵌多颗钻石,令其浑然一体,仿佛一整颗梨形切割美钻,创造出《视觉陷阱》的独特效果。

巴洛克珍珠冠冕 约1920–1930年

巴洛克珍珠冠冕

尚美巴黎CHAUMET的珍珠首饰制作工艺在珠宝界也屈指可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掌门人约瑟夫•尚美曾经多次举办讲座,介绍自己对天然珍珠的辨别经验以及人工养殖珍珠的培养方法,并在珠宝界发出声明,不允许将养殖珍珠混入天然珍珠中欺骗顾客。这款珍珠冠冕是尚美巴黎CHAUMET珍珠头饰的一件代表作。冠冕上镶嵌26 颗天然珍珠,因形状不规则而被称为巴洛克珍珠。位于中央的大粒珍珠重达75格令(珍珠重量计量单位,1 格令相当于53毫克),堪称稀世珍品。

《洛伊希腾贝格》冠冕 约1830 - 1840年

《洛伊希腾贝格》冠冕

这件冠冕可被拆卸为八部分。金银质地托架上共镶嵌698 颗钻石和32 颗祖母绿,中央花朵的花心是一颗近13克拉的六角形哥伦比亚祖母绿。这件佳作完美演绎了自然主义风格,并拥有尚美巴黎CHAUMET世家引以为傲的两大特色,即多用途转换和可颤动式宝石镶嵌。冠冕上的每朵花饰均可拆下,用作发饰或胸针,而且都能随着佩戴者的移动而颤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优雅而灵动。这款冠冕来自洛伊希腾贝格家族,该家族是法国约瑟芬皇后的直系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