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八场展览回顾伦敦设计节

展览资讯 来源:Details 2018-01-06 00:18
每届都出奇制胜的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啥是设计师做不了的。

本届,其实也是每届都出奇制胜的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啥是设计师做不了的:从家庭共享图书馆,到高颜值的风格养猫;从胖呆了及水很深,到植物生产大战机械化……敬这一切的一切!

真爱《传送》,在V&A博物馆

作为今年伦敦设计节的一部分,英国设计师罗斯·爱格罗夫(Ross Lovegrove)使用麂皮绒面料《欧缔兰》(Alcantara),在V&A博物馆的挂毯展厅中,做了这件巨大的蛇形装置。

爱格罗夫的灵感来自德文郡狩猎挂毯(Devonshire Hunting Tapestries)——一套创作于15世纪的四件套。

于是他制作了长达21.3米的装置,起名为《传送》(Transmission)。

《这些挂毯对我来说,是真爱?。它们是一种被遗忘的艺术形式,我没有在这里火力全开、做些特别现代甚至火星上才有的事儿。我只想做与这房间、特别是挂毯相匹配的东西。》

蜿蜒的形状,就像一套大肠,它的颜色被特别设计为与中世纪挂毯的色调完美匹配。

对!所以说这才是重点。

利用数字扫描软件,爱格罗夫和他的团队让面料的颜色与挂毯完全匹配,甚至还使用金线银线进行200万点刺绣,而装置也因此在光线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因为岁月的流逝,这些挂毯颜色早已不比当年,色素沉淀使得它们减少至两种主要颜色。虽不甚正宗,但我喜欢这类当事情变老时的色泽。》

《地标项目》: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因为考虑到穿梭于城市中的通勤一族有点儿压力过大,卡米尔·瓦拉拉(Camille Walala)这次在利物浦街车站后面的布洛盖特交易大楼广场(Broadgate's Exchange Square)上,竖起了巨大并色彩鲜艳的充气城堡。

尽管它根基不稳,摇摇晃晃,鼓鼓囊囊。城堡的名字就叫:《瓦拉拉之家》( Villa Walala)。

瓦拉拉的希望是:每天经过这里的人们、以及午餐时分坐在对面台阶上的人们,都可以多些乐趣,或重温儿时快乐的回忆。

《原本我想做一个巨大的解压发泄球,那种柔软的存在,希望人们进前、挤压、放松片刻。》

这座带有四面拱门的广场新地标,总共使用了1200平米的乙烯基塑料,混合条纹、圆圈、方块图案的共七种不同颜色延伸至装置周围的路面和相邻的台阶上,当然,全部这些都是典型的瓦拉拉风格。

卡米尔·瓦拉拉,2009年毕业于布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Brighton)纺织设计专业,之后她在伦敦东部创立了同名工作室。

今年早前,她曾用标志性的多姿多彩在伦敦现在画廊(Now Gallery)建造了一座迷宫。

七月时,瓦拉拉于伦敦现在画廊展示的装置作品《Walala x Play》

2014年,瓦拉拉创作于建筑外立面的作品《梦想成真》(Dream Comes True)

《城中小屋》里的共享图书馆

《瓦拉拉之家》 ,属于今年伦敦设计节中《地标项目》(Landmark Projects)之一。

图为2011年伦敦设计节的《地标项目》,发生于V&A博物馆门口,这件高12米的作品名为《木浪》(Timber Wave)。

作为设计节中最具指标性、同时也是最富话题性的活动之一,《地标项目》创立于2007年,邀请顶级或热门设计师、建筑师,在伦敦重要地段制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今年,另一件同属 《地标项目》的作品,由建筑师萨姆·雅各布(Sam Jacob)和汽车品牌MINI合作推出。

一座15平米的《城中小屋》(Urban Cabin),同时也是正在进行中的《MINI生活》(MINI Living)项目的一部分。

该项目旨在探索新型的城市生活方式,而此次的小小木屋,即被看作是存在于未来家庭之间,资源共享形式的一种。

雅各布对小屋进行修改的目的在于赋予其独特的个性,他选择将一个微型图书馆附加房子的一边,以此作为对近年来由于数字化进程和经费削减而不断关闭的英国公共图书馆的一种反应。

高颜值辐射下的——风格侍猫

伦敦本土宠物用具品牌Dote在本届伦敦设计节中,推出了一系列风格极简的小主人用品。

说起来,该品牌的两位设计师尼克(Nic Wallenberg)和海琳娜(Helena Hedenstedt)的联手,起因也是由于各自在伺候主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致不满——

《我们真的很难找到适合家用的宠物产品,尤其是在你关心宠物的同时也在乎家装风格时。》

海琳娜介绍说,《宠物产品经常质量很差,它们使用的全都是廉价材料。并且用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显得破败不堪,看起来特别糟糕。》

《还有颜色,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类似霓虹粉色这种……》

就这样二人走到一起,想做一些你会真的爱上的宠物用品。

这次的新品,使用了耐磨的回收塑料和工业毛毡制作。其中具有塑形能力的毛毡毯,可以弯曲成不同形状,比如:洞穴或者茧形,提供抚慰、保护的感受。

墙上的组合支架也是由毛毡热压制成,它们不惧抓挠,方便爬跳,即便是小型公寓空间,也给主子漫游的余地。

同为特色的还有一款方便移驾的Tote包,平板包装、极易拆卸。它不仅仅适用于猫,像腊肠这样的小狗也一样适合。

新品系列中还包括使用硅胶和不锈钢制作的梳理套装,以及边角料做成的玩具。

餐具焕新,不甘平凡

本届设计节上,餐具的新设计表现出色,可圈可点。

《啪哒器皿》(Splatware)是由2015年的特纳奖得主——建筑与设计团体Assemble推出的系列餐具。

实际上该系列早在Assemble的18名成员当年赢得特纳奖后不久,便已面世。

《将来,避免批量生产的单调性。》

Assemble于是研发了一种独特的餐具生产方法:将粘土放置在石膏模具中,每件产品都由不同颜色的粘土组合,使用陶瓷氧化物进行喷涂,然后用工业喷压机进行最后的压制。

说起Assemble的那次获奖,还是特纳奖历史上头一回将奖项授予非艺术家。而Assemble力拔头筹的原因,正是他们在利物浦 Granby Four 街区的改造项目。

之后大伙儿们便在当地成立了一个小型社会型企业:Granby Workshop。

这一次的《啪哒系列》,也是通过Granby Workshop发起并推出。作为一家位于格兰比街角的小店,它遵循着《生产实验手工制作的家居用品》的经营理念。

胖呆了的桌景《FAT》

创立于2006年的德国品牌Pulpo,一直以来坚持与年轻、新锐设计师紧密合作。赶在这次设计节期间,它们开设了一间快闪店,发布并出售一些体积不大的设计新品。

这个简称《FAT》的系列,全名为:胖呆了的桌景(Fabulously Awesome Tablescape)。

Pulpo的Pop-up就开在著名的《倒立鸡餐厅》(Tramshed)和霍克斯顿酒店(The Hoxton Hotel)之间的《肖尔迪奇街设计金三角》(Shoreditch Design Triangle)区。

一系列概念强、方法新、颜值高的小产品表现如下:

从大号犀牛到站在牛背上的小天鹅,总共四件青铜动物,每一件都源自法兰克福设计师凯·林克(Kai Linke)在旅行中或跳蚤市场里受到的启发。

以手工技艺为关注重心的二人组Furthermore采取了新的制作技术:将起泡材料浸在液化陶瓷中,然后烘烤固化。

这组陶瓷三重奏包括一件山形花瓶、湖泊形状的容器和建筑感十足的盒子。它们出自法国设计师弗雷奥尔·巴宾(Ferréol Babin)之手,每种包含两种尺寸、两个颜色。

曾经为Pulpo设计了一对抽象图案镜子的德国设计师梅克·哈德(Meike Harde),这次设计了四套混搭的孟菲斯式玻璃器皿。每一组都包含一个俏皮的玻璃酒瓶和三个形状各异的玻璃杯。

这是德国产品设计师鲁道夫·谢林·韦伯曼(Rudolph Schelling Webermann)设计的一系列陶瓷容器,它们的不同位置都被一种好似波力海苔的《脂肪熔岩》釉面所覆盖。 这些瓷器与一系列木制盒子被放在一起展示。

还有年方37岁的德国设计师塞巴斯蒂安·海克纳(Sebastian Herkner)广受欢迎的《Containers》系列器具,这次也有出新。该系列首发于2013年,新品包括高、低不同尺寸和三种新增颜色:深蓝、珊瑚绿和紫红,它们都被搭配上杏色的盖子。

一场《水很深》的集体创作,难懂

由Unit Lab与设计师迪恩·布朗(Dean Brown)和克里斯·恩科瓦拉(Kirsi Enkovaara)共同组织策划的这场《水展》,发生于科普兰画廊(Copeland Gallery)。

这次展览的组织策划之一,芬兰设计师克里斯·恩科瓦拉(Kirsi Enkovaara)的作品《水的景观》(Landscapes of Water)。

《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带着这样的想法,克里斯用三维技术模拟了水压作用于石头上产生的天然纹理,制作了这件绘画与雕塑混合的作品。

同为展览组织策划之一的迪恩·布朗(Dean Brown)作品《反射》(Reflections ),使用了包括镜面在内的不同材质组合,最终呈现了水中反射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13位才俊,13种有关《水》的探索方式。

展览涉及了陶瓷、机器人技术、照明和互动装置的作品制作背后,有关水的物质属性、运动和光学效果,甚至于探索其可能的听觉属性。

西蒙·丹泽尔(Simon Denzel)的作品《芬斯特农场》(Fenster Farm ),一个小型粮食培育装置,它除了本身是一个温室环境之外,还自带定时集雨灌溉系统,有效保证用户在自家阳台上实现绿色环保无公害果蔬的自给自足。

汽灯《采矿》(Mining),由黄铜和吹制玻璃打造,它的设计师、墨西哥人费尔南多·拉波斯(Fernando Laposse)以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汽体为燃料,借此表达对于金属开采过程中使用大量水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问题的批评。

安迪·西恩(Andy Sheen)的《运动的光》(Kinetic Light),于装置顶部安装了压电式传感器,它演示了在不搭载任何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使用瀑布的水压转化为光能的实验。

Unit Lab的《海洋家庭套装》(The Domestic Sea)尝试将日常物品参考海滨环境稍作改变,让大家足不出户便可体验来自大海的气息。套装中包括有:贝壳耳机、类似海玻璃的砂洗玻璃器皿、模仿海上日出的闹钟,以及会发出潮汐声音的地毯等。

关于主题,组织者认为,越是简明扼要并具有发散性,结果也会愈发多样化。

《每位设计师都有不同学科背景,所以,我们有意识的将主题开放,让设计师从无数可能性中挖掘兴趣所在,最终展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有关主题的解释。》

由菲利普(Philipp Ronnenberg)和乌尔里克(Ulrike Mallien)合作的作品《Dryver》是一款流动饮水机,利用冷凝技术从空气产生水,内置语音识别功能机器人可与人互动,满足索水需求。

詹姆斯·帕特摩尔(James Patmore)的《云》(Cloud),灵感来自大自然中由水气转化为云的生态过程,继而用聚氨酯材料和微型LED制作了这个实验照明系统。

亨利克·尼拉茨科(Henrik Nieratschker)的作品名为《我是水》(I Am Water),灵感来自于此前一条消息:在新西兰政府授权下,旺格努伊河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具有合法生命体的河流。《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对话,来取代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类中心主义。》

展览中这些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与水有关的作品,意在强调《水》这种元素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由于这种《必需但又常常视而不见》的物质过于基本,以致于每个人都认为它的存在理所当然。

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的互动研究工作室(Interaction Research Studio)是一个以跨学科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小组。他们并没有把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重点,而是力图研发出能带给用户娱乐性和探索性的相关设备、重视对过程中志愿者体验的监控。

作品《DIY水下相机》(DIY Underwater Camera)是一种潜水相机,它由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生活用品组成,物料开源自是不必说。现场连同一起展示还有这款相机所拍摄的伦敦水道图像。

毕业于华沙美术学院的(Academy of Fine Arts in Warsaw)的奥拉·米莱卡(Ola Mirecka),后又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取得产品设计的硕士学位。目前她生活工作于丹麦,是乐高公司的一名设计师。奥拉的作品《方塔那》(Fontanna)是一个手工制作并附有手绘图案的陶瓷喷泉互动装置,其隐藏的电子传感器能够响应人的触摸。

别小瞧上面这件貌似小王也会做的简易浮标,这个名为《自然网络》(Natural Networks)的小东西据说能让水写出诗来。具体原理是利用浮标中的环境传感器获取光、温度和水的运动数据,继而转化成为诗歌语言输出。它的作者是:Six:Thirty与马提欧(Matteo Loglio)。

不得不感慨,一个好名字的重要性…比如上面这件,它的名字叫做:《冷冷的手,暖暖的心。来自一个很远很远文化的原型》(Cold Hands, Warm Hearts - Snapshots from a culture far, far away)。恍然大悟了是不是?

因为关心《未来生活在冰冻地区的人们会有怎样的生存空间?》 PSK工作室与设计师卡尔·图米(Karl Toomey)使用3D打印制作了这个冰屋场景。

植物大战机器:散发阵阵邪气

这场我们用于压轴的《大戏》,作者脑洞开到最大;并且,它恰如其分的发生在伦敦的《种子画廊》(SEEDS Gallery)。

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马提欧·西比克(Matteo Cibic)用陶瓷或玻璃制品生生地造出来这些奇异怪诞到周身散发着阵阵邪气的《未来作物》。

按照他的设想,在未来,产品如:针织品、橡胶、香水、口香糖等等等等,不再是由机器制造了,而是直接由植物生产了……

因此,马提欧设计制作了这些打败机械化的作物原型。

《这些新的有机'机器',将直接在庭院或者客厅进行生产,不再依靠原材料。》

在改造自车库的展厅中,42种香气制造瓷器形态各异,其中的一类有圆点簇拥,另一类好似迷你棕榈树,剩下的底部带有喇叭形喷口,使得香味得以散发。

在马提欧的描述中,未来的家具也会随着植物的增长而变大,并且每天它们会自产水果供我们享用。

马提欧供应的所有的这些作物原型都可现场购买,标价从950-2000英镑不等;税费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