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值清代《四王》之一、虞山画派代表人物王翚逝世三百周年。
常熟博物馆于9月28日开始举行《山水清晖——虞山画派精品特展》,并召开了《纪念王翚逝世三百周年虞山画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其目的是为纪念虞山画派代表人物王翚逝世三百周年,推动《虞山画派》艺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据悉,此次展览的作品分别来自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常熟博物馆等,如此规模与质量的王石谷作品回乡展出,这还是第一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清·王翚《芳洲图》轴(常熟博物馆藏,瞿凤起捐赠)
清·王翚《山川云烟图》横幅(苏州博物馆藏)
虞山画派简称《虞山派》,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摹以拟风尚,影响颇大。主要代表人物有王翚、及其学生杨晋、顾昉、李世倬、上睿、胡节、金学坚等。
王翚画像(左)与恽南田像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烟客、亦号耕烟散人、虞山人等,晚号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是《虞山画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与同时代的画家太仓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
他出身文人世家,幼时爱画,因家贫,为画商摹制古画出售,故临摹了许多宋元名迹,取法宋元诸家。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往往借王翬的临摹得以有传世的稿本。他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四十岁左右已成为一代大家,时人称为《画圣》、《海内第一》。其受清康熙之命主绘《南巡图》,画成,御赐《山水清晖》匾额,声名益著。其早年画风趋于秀丽,晚年则开始重视观察自然,风格转同苍劲浑厚。
清·王翚《古木奇峰图》轴(南京博物院藏)
清·王鉴《浮岚暖翠图》轴(南京博物院藏)
清·王鉴《虞山十景图》册 十开(苏州博物馆藏)
清·王鉴《虞山十景图》册 十开(苏州博物馆藏)
清·王时敏《仿古山水》册 十开(常熟博物馆藏)
清·王时敏《仿古山水》册 十开(常熟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共设两个展厅,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南宗正脉》、《集古大成》、《师友传承》和《 虞山后学》。其中,重点展品有常熟博物馆藏王翚《芳洲图》、王时敏《仿古山水册》、王鉴《仿古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王翚《黄鹤传灯卷》、王原祁《仿大痴山水轴》,南京博物院藏王翚《山堂文会图》、苏州博物馆藏王鉴《虞山十景册》、王翚《山川云烟图》等。
其中,包括王翚十九岁的最早作品。而王翚盛年时期的作品尤其令人瞩目。
清·顾昉 《孟浩然武陵泛舟诗意图轴 》(南京博物院藏)
清·彭睿 《秋庭读书图》(常熟博物馆藏)
为使虞山画派美学思想、艺术特色,及对古书画之鉴赏、鉴藏方法得以考辨,并进一步扩大虞山画派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纪念王翚逝世三百周年虞山画派艺术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14名正式代表围绕虞山画派的艺术鉴赏与研究,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主题研讨。
同时,展览开幕当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作了《黄公望其人其画与虞山画派》的学术讲座。
清·王翚师徒七人《岁寒图轴》(南京博物院藏)
清·许佑、袁溥等《岁寒三友图轴》(常熟博物馆藏)
清·恽寿平 《游鱼图扇面》(上海博物馆藏)
清·上睿《花卉图扇面》(南京博物院藏)
《澎湃新闻》了解到,为取得最佳展示效果,常熟博物馆对B2展厅实施了改造提升工程,并重新设计展厅展柜及定制相关辅助道具等。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观众体验,博物馆安排了包括《走近大师——清代画圣王翚艺术足迹寻访活动》、《致敬虞山派——扇面山水画体验活动》、《翰墨留香——《王石谷骑牛还山图》碑拓体验活动》、《‘穿越时空的对话——我给画圣王翚写封信’社教体验活动》等一系列展览配套社教活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山水清晖——虞山画派精品特展》将持续至11月28日)
文章标题:山水清晖的虞山画派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