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展出历代书画精品45件,其中包括国宝级书画34件。
据介绍,擘画《国宝的形成》特展,主办方希望通过书画菁华的展览和诠释,向海峡两岸的观众推介古物分级制度的宗旨与成果。
这次特展的展品包括国宝级书画34件、重要古物11件,其中有东晋王羲之(303—361),唐代韩幹(8世纪),以及宋代燕文贵(967—1044)、文同(1018—1079)、徽宗赵佶(1082—1135)、高宗赵构(1107—1187)、陆游(1125—1210)、朱熹(1130—1200)、苏汉臣(12世纪)、牟益(1178—?),元代高克恭(1248—1310)、赵孟頫(1254—1322)、陈琳(约1260—1320)、吴镇(1280—1354)、张雨(1283—1350)、赵雍(1291—1361)、卫九鼎(14世纪)、倪瓒(1301—1374),明代边文进(约1356—1428)、戴进(1388—1462)、商喜(15世纪)、唐寅(1470—1524)、仇英(约1494—1552),清代王翚(1632—1717)、恽寿平(1633—1690)等名家的代表作品。
主办方说,这次展览的展品件件都是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一时之选,值得一观。
宋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宋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万顷波涛,祥云涌现;四大天王擎七宝莲台,观音菩萨端立莲台,现千手千眼,三十二面。观音面蓄髭须,作男相,但眉清目秀,容颜温婉,具女子神韵。其上有诸佛,下有天龙八部。诸胁侍菩萨或合十礼拜,或手持法器,备感庄严。
通幅运用细劲、灵动的中锋笔法,逐一描绘观音千手千眼、各种手印、法器、天衣的璎珞和莲台的珠宝,赋色妍而不俗,令人叹为观止。
该作品上虽无作者名款,据研判应为十二世纪末期的佛画精品。
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局部)
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本幅是大理国(937—1254)传世唯一画卷,素有《南天瑰宝》之誉。
据卷后题跋,此卷成于1172至1175年,张胜温是主要作者。画分四段:利贞皇帝段智兴礼佛图、数百位佛教人物、梵文《多心(心经)》和《护国》宝幢、十六国王图,内容分属显教、密教、大理佛教。
全卷精描细绘,衣冠特征符合文献记载,绘画风格与唐宋道释画、西藏佛画、东南亚造像密切相关,是研究大理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中古时期区域交流情况的首要文物。
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宋徽宗《溪山秋色图》。本幅画重峦叠嶂、沙坡群树出现在画面的左上侧,山石轮廓浑圆,水墨淡染其间,缀以烟霭野水,呈现抒情诗意的山水意境。
这件作品上虽然钤有北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花押及《御书》印记,但是作品的实景多被安排在画面左半侧,与北宋取中轴构图的巨轴山水画,有所不同。
从画风看,画成时间约在南宋初期。此作呈现南北宋之间,山水构图由主山堂堂的雄伟风格,转趋带有抒情气氛的南宋特征。通幅笔法细致,兼具李郭派笔墨与文人淡墨气韵,殊有重要艺术意涵。
文章标题:国宝的形成:台北故宫精品展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