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面对股灾,一句《股市震盪将迎来艺术市场兴起》的说法不胫而走。本期《汲宝斋》借回顾亚洲艺术品市场的起伏和转折,以《喜忧参半》的形式枚举过去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艺术事件,试图从乱象与盛事背后为读者摸出一条《入市》正道。
私人博物馆成风潮
近日,记者在与M+总监李立伟(Lars Nittve)的对谈中,聊到了中国私人博物馆激增的现象。以上海一地为例,两年内便有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等数间机构成立。而在香港,旨在提倡传统文化艺术的非牟利民间博物馆一新美术馆,去岁五月也在观塘海滨道拉开帷幕。李立伟认为,既要批判地审视私立博物馆究竟在做什么展览、有何馆藏,又不能目光短浅地将其视作公立美术馆的对立面。
博物馆并不是提供一个场地,也非私人藏家的仓库,策展内容需与受众形成紧密、有效的联繫。就亚洲的美术馆而言,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李立伟认为普遍存在一个错误认识:当地美术馆应成为本土艺术家的后援,主要负责展示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他说:《然而,如果你要支持本地艺术家,更不应故步自封,而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国际化的语境。》
中国当代艺术还会《流》多久?
去年两季拍卖,场面依然热闹,然而买家明显减少,多了些看客。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夜场十二件流拍作品中,中国一线艺术家作品就佔八件,甚至影响到其后日场一部分作品相继遭流拍。有藏家告诉记者,《四大金刚》的作品多数如股票一样被套牢了。佳士得秋拍中有意调低起拍价,但方力钧、岳敏君等人作品仍遭流拍。有业内专家表示,流拍《流掉》的不光是拍品,还有藏家的信心。
于是,许多拍卖行陆续在板块和专题上进行了整合与细化。具体举措例如齐推出日韩艺术家、东南亚艺术家和港台艺术家作品,试图弥补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回落,或在作品推选方面?眼活跃的中国青年艺术家。
另一边厢,值得令人担心的还有拍卖高价拍品的低交割率。高价拍品易手之后,拍卖行可能迟迟收不到回款。投机的《炒家》一旦发现没人参与竞拍时,因考虑到难以找到《下家》,他们自然也不想再接高价拍品,有甚者会拖欠、拒付拍卖行的款项。
日本摄影家成商业明星
自二○一二年森山大道在港举行首个个展,日本摄影家的明星效应不断发酵。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细江英公等人作品亦登上亚洲拍卖行的图录。直至去年六月二十六日香港苏富比空间以《写真!日本摄影的歷史与当下》推出日本摄影家联展,商业画廊开始更落力推广日本摄影,十月便有了森山大道在季丰轩的个展《眼界.心界—森山大道个人摄影展》和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微距:细江英公、森山大道及荒木经惟之爱慾摄影艺术展》。
日本摄影发展较早,所以在推动亚洲摄影板块的时候,需要这些摄影家扮演领头羊,为亚洲文化价值发声。也由此来证明他们的摄影作品和西方动辄过百万美元的摄影作品并非走同一条市场路线。目前,像森山大道这些《明星》摄影师的作品相对便宜,多数不过是一张十几万港元,更利于发展广泛的新晋粉丝。
艺术杂志面临停业、重整
二○一五年,纸媒道路愈显艰难,想不到在艺术界,一些老牌艺术杂誌相继面临破产或停业危机。二○一五年十月十一日,美国资深艺术类杂誌《ARTnews》在创刊一百一十三年后,停止了印刷版月刊的发行,与《Art in America》(艺术美国)合併。
十一月二十五日,《艺术财经》杂誌公众号发文称,杂誌停刊,十二月推出最后一刊。
而诞生于一九四八年的日本艺术杂誌《美术手帖》虽在去岁三月宣布和香港三联书店合作推出国际版,但此举有《欲盖弥彰》之嫌,因该出版社已在三月五日因负债达二十亿日圆向东京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延迟了四月刊发布。《美术手帖》虽仍维持出版,但前景很不明朗,这也令新在香港上市的国际版发展堪忧。
中国艺术海外展示有局限
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双年展中,肯尼亚国家馆推出多位中国艺术家作品,仅两位参展艺术家和肯尼亚有关。由此,一批肯尼亚艺术家向政府的文化体育艺术部请愿,希望能《取消肯尼亚虚假的代表》。去年四月二十九日,肯尼亚文体艺术内阁成员Hassan Wario Arero回应称,政府将《不会支持这样的肯尼亚艺术代表》。然而,肯尼亚馆的《Creating Identities》(创造身份)一展如期举行,只不过未带有任何肯尼亚标誌或双年展标誌。
五月七日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中国:镜花水月》为主题举办服装艺术部的春季特展,所展示的艺术、电影、时尚设计反覆复製《东方主义》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此展一出便在评论界引起诸多争议,被人诟病不能代表中国艺术,反而印证Arif Dirlik就《东方人的东方主义》提出的疑问—《这究竟是欧美发展、而后抛向东方的一个自治产物,抑或是欧美与亚洲之间扩展中的关系产物?》
中国近现代书画《亿元春天》
去年五月十七日,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上潘天寿大尺幅作品《鹰石山花图》以二亿七千九百四十五万元人民币成交,李可染作品《井冈山》以一亿二千六百五十万元人民币成交。不少业内行家感嘆:《中国书画重回到亿元时代》。
嘉德秋拍,依旧是李可染、潘天寿领跑市场。李可染《万山红遍》以一亿八千四百万元人民币成交,潘天寿《劲松》由龙美术馆以九千三百一十五万元人民币竞得,而傅抱石、黄胄等人作品亦在气氛带动下先后以过千万元成交。
另外,书画界中掀起一阵《关良风》。二○一五年春拍,关良作品总成交额为二千五百八十万元人民币。从近几年整体表现来看,关良作品价格在小幅调整中呈现上升态势,成交均价已从千禧年每平方尺三千至五千元飙升至二○一四年秋拍的十五万元左右,于十五年中增长近五十倍。
《富豪藏家》偏向海外消费
去岁,香港拍卖出现了一个现象,每当天价拍品易手,众人总会争相询问:《是不是刘益谦买的?》实际上,自二○一四年四月刘益谦以超过二亿八千万港元的成交价在香港苏富比拍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他对天价拍品的兴趣从未停止。只不过,去年他更积极参与海外竞拍,三月先在纽约苏富比以一千四百万美元拍下中国明代佛教艺术与书法集藏《大明楷书御製佛经》,十一月在纽约佳士得以超过一亿七千万美元将莫迪利亚尼《侧?的裸女》收入囊中。刘益谦近两年至少在拍卖场上豪掷十六亿人民币,比起他在A股震盪时《砸十亿救市》的口号,他在艺术品市场中《砸钱》也不手软。
近两年中,出手阔绰的另一藏家代表是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二○一四年,他曾在纽约苏富比以超过六千一百七十六万美元购入梵高(VanGogh)(VanGogh)(Van Gogh)《雏菊与罂粟花》,去年又在纽约苏富比以二千九百九十三万美元购入毕加索《盘髮髻女子坐像》。当王中军十月二日在香港举办其油画个展《艺术东西》时,被记者问及是否会于香港的秋拍中为香港新家添置新藏品,王中军却连连回答《再看,再看。》
故宫九十周年特展《石渠宝笈》
二○一五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于九月八日至十一月八日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石渠宝笈》初、续、三编均有稿本与抄本两种。特展首次以著录中的书画为题进行策划,意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及其著录书画特点的同时,让观众欣赏铭心绝品的书画,了解清宫典藏书画,初步认识书画鉴定的研究方法。
《石渠宝笈》所著录的歷代书画,有传世久远的孤本之作,亦有歷朝国手的绝世之笔。特展展品以宋元珍品居多,共分为《编纂篇》和《典藏篇》两部分,传世绘画多为经典中的经典:例如,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宋摹本),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及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当代水墨正逢其时?
十二月中旬,香港首办当代水墨主题艺博会《水墨艺博》,博览会打出兼具本土及国际视野的口号。遗憾四十馀间参展商中却只有一间来自英国,其馀均为大中华地区画廊,日韩画廊双双缺席,这似乎不符艺博会的英文名《Ink Asia》—水墨亚洲。
观当代水墨近两年的走势,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副主席龙美仙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新老两代人在在水墨运用上的承接,十多年前市场主打刘国松、吕寿琨等人,近年来刘丹、曾小俊、管伟邦亦赢得广泛关注;二是材料、媒介上的突破与融合,水墨艺术品不再限于纸本作品,相反,装置、摄影、视频、行为都被包含在水墨概念的大框架下。
文章标题:亚洲艺术品市场喜忧参半
本文栏目:艺术市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