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访谈评论 来源:墨客人文书画 2018-07-18 12:31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

原标题: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所谓书画同源,此“六法”也可以用来品评书法作品。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文徵明此幅行书作品,就“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展开论述。提出:

“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文征明行书: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