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秋古意 超然天成——记书法家肖涵
肖涵是一个安稳内敛的人,平素不善言语,他的书法也如他本人,看似文弱绵柔,实则遒劲有力,颇具古意。
在六十多年的岁月里,社会的变动深刻地影响到肖涵的人生轨迹,也历练了他的心性。他淡泊名利,不势张扬。时至今日,真正算得上他精神追求的只有书法艺术,他痴迷数十载,足以慰藉心灵。因为家庭的便利,他少年时得以与安徽省原政协主席张恺帆学习书法,长期受其示范指导。张恺帆的书法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堪称安徽书坛早年极具分量的书法家。他汲取了张恺帆草书的精妙之处,时而奔腾豪放,时而轻柔灵动,可见功力。
肖涵在创作
后他侨居海外多年,买一瓶墨汁都难,再加之事物繁忙,他的书法追求被暂时搁置了。待回到祖国,他内心深处的热爱再次迸发,开始集中精力研习张猛龙的魏碑和王羲之的《圣教序》,笔耕不辍,如痴如醉。后又转学于右任,于右任予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将魏碑和小草书打通,开创书法碑学的新境界,肖涵尽得其书法融通之妙,探索极快。
肖涵作品
技法不应该成为书家考虑的问题,肖涵上追魏晋,苦修心性,学望古贤。加之他早年观赏了大量明清字画,以及他本人丰厚的学识修养,他的书画鉴赏能力尤为突出。书画鉴赏要求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眼界,他也不是一日之功修炼得来,数十年间,书画鉴赏与他的书法追求,书法造诣的提升,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古往今来,书法创作无不是书家心性的自然流淌。肖涵安静的内心与人文情怀相互映照,年轻时他安稳地度过了那段峥嵘岁月,中年跋涉海外,进入人生暮年他已然阅尽人生百态,他行笔枯湿浓淡,一笔一划解构文字,恰如咀嚼人生,名与利超然物外。当今中国书坛丑书怪书盛行,究其根源是心性不稳,或妄想轻松超越古人,或以夸张的笔法骗取土豪的银两。肖涵全然拒绝,不涉其中,他落笔从无刻意的做作,皆是他性情的自然表达。他行笔儒雅,中锋胫骨,劲柔相通,疏朗有韵。观其书法,如读一位儒者的经年故事,平铺有序,似云卷云舒,自然天成。
肖涵作品
今日肖涵之书法神韵超然,颇具古风。
现在肖涵主攻行草,偶涉唐楷。相信假以时日,他定有所得,以古风超然之态出现在广阔的艺术舞台上。(作者韩鸿飞,系书画策划人,畅销书作家)
文章标题:春秋古意,超然天成:书法家肖涵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