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展览资讯 2018-07-23 15:21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在京城造了座“都市绿洲”,这回他又让建筑“消失”了!

原标题: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在京城造了座“都市绿洲”,这回他又让建筑“消失”了!

说起隈研吾,想必不管是不是设计界的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吧?当之无愧的日本四大建筑巨擘之一,每个作品都会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轰动。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他一向倡导要让建筑做配角,让周边的环境成为主角,这也就是久负盛名的“负建筑”理论。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最近,隈研吾的又一力作——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开幕了!完美沿袭大师一贯的风格,让建筑回归了自然,这一回,他直接把竹子搬进了酒店大堂,就像是在都市里打造了一片绿洲。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以中式的“三合院”为设计灵感,又添上许多现代元素,所以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穹顶是“心机”的百叶窗设计,经由玻璃和百叶窗“双层过滤”下的光影,正好强度适中,营造出一番柔和的意境。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在酒店大堂的设计里,我们能看到一些云南“梯田”的影子,再加上四周环绕的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目光所及几乎都是木头,和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相比显然多了几分人情味儿。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房间里皆是采用了浅色的橡木和木质纹理的地毯,清雅的色调看着就让人心情舒适。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透过客房的窗户,还能看到不远处扎哈设计的望京SOHO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整个酒店全然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东方古典韵味与现代极简艺术融合的恰到好处,俨然一座繁华都市里的“天然氧吧”。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隈研吾老师设计的北京利星行中心顺利投入使用后,利星行地产为了将隈研吾老师的建筑设计理念介绍给大众,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时间与隈研吾老师共同策划了在利星行中心举办的”隈研吾 大/小展“,看完隈研吾老师亲自设计的展场和亲选的展品,我们即能对大师的建筑观念和方法,以及他的个人产生更深的体会。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身临其境”是展览最大的看点之一,展馆里直接还原了竹屋、太宰府星巴克和东京大学研究大楼,三处大师设计的实景,让人即使身处北京,也能近距离感受世界著名建筑的魅力。

长城脚下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长城脚下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日本福冈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日本福冈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东京大学研究大楼(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东京大学研究大楼(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 Research Building)

通过七块纱幕,隈研吾讲述了自己从普通人,到成为世界一流设计师的历程。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他还介绍了特别为这次展览制作的从中国明朝服饰汲取灵感的纯白“帐篷”—— “ 旋涡”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在展览之后的专题论坛上隈研吾老师与媒体进行了问答互动

1.曾经有设计师说“对于超级城市的建筑设计很难对它们进行大范围的设计分布”,在进行都市设计时,尤其是像在上海、北京、纽约这样的超级城市,您是如何做到将设计和超级城市融合的?

隈研吾:作为建筑师来说,会有很多不同的视角。但是对于我来说,基本上是站在“人”的视角来考虑。所以不管是在巨大的超级城市还是在小村庄做设计,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因为作为一个个体,你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事物和范围都是有限的。比如说你在超级城市,如果你非要去想我是在北京、东京或纽约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建筑,起到什么石破天惊的作用,怎样能脱颖而出,那这样题目就太大了,想的太多难度也太高。

但如果我仅仅是站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不会去想我是在东京这样一个大城市里做建筑,而会想我在东京的这个区域、在这条街的这个街角做建筑。这个时候我需要分析的环境和背景因素,就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他的视线和他能感知到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此时我要应对的是这些东西,而不是一个虚无的巨大城市。

所以,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地方做设计,不会对我造成太大的影响。

2.请问建筑师在做建筑的时候,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隈研吾:作为建筑设计师这个行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必须喜欢“人”,他不能是一个很冷血的、只喜欢科技的人,而是要喜欢人类社会里各种跟人有关的事情,对人的生活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3.请问本次展览最大的核心意义是什么?以及您想要传达怎样的态度,带给设计师怎样的启发?

隈研吾:这次的“大小展”,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仅是一个图片或者项目内容的介绍,在如今这个传媒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都可以通过图片或录像的途径去了解世界上许多建筑师的作品。

但作为建筑这种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感受它的空间,或是实际看到、触摸到它的实物,这是与只看照片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把许多作品按原比例或缩小比例,用同样的材质来实际地表现出来。

把实物展示出来,让大家能近距离地看到,这可能是与参观其他展览最大的不同吧。

4.您大大小小的项目已经做了许多个,那您觉得人与建筑之间,最完美、最和谐的相处模式是什么?

隈研吾:我想从某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建筑师做完了一个作品,其他人会去评论这个建筑是怎样的。

但我觉得,一个项目竣工的同时,它与人的关系并不是结束了,相反,人与建筑的关系在建筑做完的时候才是刚刚开始,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才是对建筑来说最重要的。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

这次的“隈研吾 大/小展”是隈研吾老师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个人展览,也是首次受业主邀请,在自己设计的建筑中筹办展览,利星行用行动表达了对建筑师的尊敬,对于隈研吾老师而言,也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体验。

隈研吾先生与嘉宾为展览开幕

隈研吾先生与嘉宾为展览开幕

从左至右依次为利星行地产(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魏海霞女士、日本著名建筑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株式会社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隈研吾先生、利星行地产主席-杨富山先生以及日本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参赞-福田高幹先生

本次展览将延续到2018年8月31日,这个夏天走进隈研吾的建筑世界,感受建筑师的造物之心

能让建筑“隐身”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