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展讯 |

展览资讯 2018-08-17 13:00
2018年,《融频 · 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在福州开幕。

近日,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新址在福州金山大道建成,于此同时《融频·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也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展览旨在福建地域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当代艺术频率上的融合,参展的27位艺术家们在跨媒体领域中用以自身智识和个体属性,辅以综合媒介的方式发出某种艺术频率在这个场域中相互融合、激进、实验,交错中找到某种创新性的链接,勾画出了具有特殊角度的艺术现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文磁铁,吸引了众多专业艺术领域老师、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J11A9331

J11A9350

J11A9329

▲《融频· 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现场开幕式

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从2000年之后的极速发展盛况,走入到另一个维度时代。在这时期的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艺术生产等都走入到徘徊内省,自动整理的过程。从当代艺术内核的能量开始,原有的知识生产规则和方式悄然在发生转变。而对于高度生长于经济资本之上的当代艺术,也在随着全球经济不断资本升级和自动化现象出现而重新获得某种蜕变。当代艺术从集中性的精英化内循环走向了更多的是群体认知,社会日常性的推演。到达这个时候,中国的艺术家们及艺术生态也将变面某种“转向”。若将全球当代艺术看作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那么现在的格局就必须是一次迫在眉睫的页面“刷新”。

在这次展览里,艺术家们用各自的作品发出某种艺术频率,在这个展览场域中相互融合、激进、实验,交错中找到某种创新性的链接,勾画出具有特殊角度的艺术现场。另一个生动而有力量的词“刷新”,来自两层意思:一方面“刷新”意在于突破和创造,这层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此次开幕展的参展作品都具有强有力的改变力,从人的各类感知经验中,重新塑造在消费主义下,人的新生活及未来新感知。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陈婷和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签约现场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陈婷和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签约现场

本次展览基于凤凰·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之间的艺术项目合作开始,以“融频”、“刷新”为主题,诠释象征着一种能量波段的交织、共生与自我革命。

今天这个展览在新馆开幕,各方面的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从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创立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与社会各方面的关联,从2000年新媒体,综合艺术的合并,再到2010年成立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一直强调媒体艺术的研发,还有与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并进关系,同时也强调各方面的合作,本身定位是一种跨界融合,就像今天展览。

所以在未来我们也会在艺术和科技、艺术和产业、文化推广等方面,包括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与奖项,有一个比较深入地探讨,这种探讨也是建立在中国当代文化的转型时代,同时,威狮集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互动,尤其是对公益事业的理念,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文化企业来说,一个非常有活力,或者说非常有创造力的地方。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

《融频 · 刷新》主会场

作为本次《融频·刷新》的主会场凤凰·威狮国际艺术中心此次共展出15件(组)艺术作品,主要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老师,以及校内外的年轻艺术家。其中涉及到纸本、影像、装置、VR等多种综合媒介,艺术家们用自有的语境和艺术体系去呈现跨媒体艺术的质变和多模态生存,以此来表达当下。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陈婷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馆长陈婷

整个展览现场就像是一个景观社会,在这实时媒体时代,意喻重新连接,重新叙事,重建我们的感受?。

——凤凰·威狮国际艺术中心馆长、总策划陈婷

▲参展艺术家管怀宾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烁远》

▲参展艺术家管怀宾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烁远》1

▲参展艺术家管怀宾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烁远》

对于管怀宾而言,《烁远》是某种距离上的晔熠,也是穿越时间稍纵的星火之源,更是心灵无形的激荡与游骋,它暗含着物理与精神互为交织的律动。这件横卧的地标性影像装置,交叉着物与境像的混响。既为日常微观的采集,也是广角般的现实景观的缩影。既是个体遭遇多重日常的慨悟,也是由内而外的波澜。从《烁远》身上,可感物件形成的具有祭坛感的装置场域,艺术家用空间维度表达了时间形状,展现了独特的感知形貌。在新媒体艺术盛行的今天,在声光电效应中诸多艺术生产的实质迷失时,装置艺术或许显得更加真实有效。各种社会轨迹中,管怀宾及他的作品正如一道隐曜光束呼吸在万象之中,呼吁大众享有不同的世界。

▲参展艺术家高世强作品《青浜》

▲参展艺术家高世强作品《青浜》1

▲参展艺术家高世强作品《青浜》

艺术家高世强在谈到此次的作品《青滨》的创作缘起,与他曾经去考察舟山一带沿海地区经济与发展的状况有关。在考察的时候,他发现,虽然舟山经济繁华,但水都是泥浆而且浑浊,有蓝海的地方,就是孤岛,上面原来的电影院和学校,基本上被封掉了,荒掉了,这使他思考者经济发展与本土资源的剥夺感、抽离感。

高世强认为,经济发展本身是好的,有助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但在这个大时代大背景下面,作为一个岛,它的宿命就被改变了。岛上只剩下了老人,连小孩都没有了,这些老人的孩子们、孙子们都已经上了更大的岛,或者到了岸上来了,往城市去聚集,不光是岛屿这样,很多农村也是这样,它是一个时代背景,一种时空的宿命感。

潘子申《罘罔弥山》

<p>▲参展艺术家潘子申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罘罔弥山</p>》

▲参展艺术家潘子申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罘罔弥山》

潘子申从小生活在一个有着中医背景的家庭,自然有对“生死”、“医治”以及“药”的连贯性思考,她并没有概念化地理解“天人合一”,而是将人作为自然、草药同质的存在,拓展着自己对“万物有灵”、“生死相循”等问题更具体直接的思考。(摘自《“愈·合—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展言 梁庆)《罘罔弥山》 之艺术家自述:本人的肚脐眼翻模后,等比例放大,形成原来肚脐眼的负形,出现了如山之形,就像隐藏于人体内的隐密世界被发现了。对于人的身体,肚脐这个部位容易让人忽略,但又是一个隐性的弱点,哪怕再强壮的人,肚脐也是脆弱和敏感的地方。而且作为脐带退化形成的产物,可以引发每个人对生命本源性的思考,尤其是女性,从一个生命中来又可以孕育生命,对于这种链接性是天然的存在,又是隐喻某种精神上的链接。从另一个角度看,脐带的剪断是每个人来到世上所受的第一个伤口,强制性的切断是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开始,所以脐带退化成的肚脐眼,就像人的原罪一般藏在潜意识的深处,它带有的私密性直指人的内心那个遥远的痛点。

展讯 |

▲参展艺术家郑丽镇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黑夜绝不在惠赐》

▲参展艺术家郑丽镇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黑夜绝不在惠赐》

郑丽镇的《黑夜绝不在惠赐》因毗邻潘子申白色的《罘罔弥山》之侧而颇为吸睛,艺术家将来自家乡的心灵以及和个人对黑魔法的喜好融入对宇宙以及世界的观摩之中,头顶卫星随机“颤抖”,如无心闯入不属于它的领土般在低空中瑟瑟发抖,似乎在艰难地向外发射微弱的求援信号。所有的黑伞呈进攻态势,倒指天启,却在红色灯光的笼罩下整体类似一个被诅咒的村庄,却有安详收敛之态,可当暗红色顶光射往墙面时,某种诡异之情绪却又涌上观者心头,不安也因此隐约浮现…。

展讯 |

▲参展艺术家宋戈文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断山根》

▲参展艺术家宋戈文向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断山根》

断山根,是我们鼻子这个地方有一条皱纹,这个皱纹面相学里面叫“断山根”。艺术家宋戈文表示,如果你是有这种断山根的人,代表着你是注定要背井离乡,离家出走,才有可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件作品的缘起来源于宋戈文在诗歌中所读到的“无可辩白的命运”,艺术家自身经历,使他开始关于命运的思考。

作品中的这些地图,有点像浮岛的概念,它可以随波漂流出去。在宋戈文过往的作品中,有一条主线“无桨之舟”,把人的身体比喻成一艘船,船在不同的境遇里航行,随着断山根这个概念的出现,你就会发现自己是一种身不由己的,被时空切断的乡愁感觉,所以艺术家在作品中做了很多像船头和船尾的造型,截取了这个船的片段,就像命运和乡愁。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主会场现场部分参展作品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主会场现场部分参展作品

《融频 · 刷新》分会场

作为此次“融频·刷新”展览的联动空间,福州融侨中心 ART MALL 4F 融侨艺术空间也同步展出多件作品,与主场馆遥相呼应。以“融频”面对当代艺术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和传播方式,用“刷新”诠释艺术与社会以及艺术家个体的终极诉求,折射出当代跨媒体艺术创作的现状,并增进艺术与城市共发展。

艺术家是这个社会的温度计,他们与社会发展及社会运动紧密相连着。我们往往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感知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不管是在主展场还是分会场,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都具有极强的改变力,能够从人的各类感知经验中,重新塑造在消费主义下,人的新生活及未来新感知。

展讯 |

展讯 |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大展分会场融侨中心现场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大展分会场融侨中心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宋振熙表示:此次展览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融频”,一个是“刷新”。“融频”有两层意思,一个从我们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来说,现在艺术有很多的途径方式和语言,如何把这些语言进行交流,或是跨界,在这个意义上做到融频,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来说,是非常平等自由的关系。另外一个融频,针对福州来说,我们要打破所谓的“北、上、广、深”这样一些当代艺术的前沿性的面貌,把更好的展览、更好的艺术家带到福州来,让城市之间形成一种融频关系。每一个城市的人都应该有权利和机会来享受到当代艺术,我们需要打破这样一个当代艺术的偏移。

“刷新”也是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家在个人经验和创作上的刷新,需要不断去理解更前卫、更实验的艺术方向艺术语言,更新自己。另外一个层面,针对福州而言,要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发展有刷新,当代艺术的进步和当代艺术在这个土地上的生长,就城市文化艺术的刷新。

展讯 |

▲《融频 · 刷新》展策展人兼导览:宋振熙

▲《融频 · 刷新》展策展人兼导览:宋振熙

J11A9510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展讯 |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分会场现场部分参展作品

▲《融频·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分会场现场部分参展作品

本次的展览“质有而趣灵”是科学与艺术间的能量交换,贯穿着艺术家的个体经验、艺术生产、城市文化发展的漫长进程,所呈现的艺术现场,将仅仅成为一次开始,“融频·刷新”是当代艺术生态、艺术学院的诉求,也将是一座城市艺术文化、一个艺术机构的期望。

凤凰·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成立于2016年8月,2017年11月与凤凰卫视传媒集团旗下品牌“凤凰艺术”达成深度合作共识,联合署名并成立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于合作起始“凤凰艺术”和“威狮国际”共同举办了多起活动及展览,如“一带一路国际艺术嘉年华”,邀请中、英、法、瑞士等国的艺术家与福建少儿艺术团体联合创作与互动。并且,先后在瑞士驻华大使官邸、瑞士日内瓦东方艺术宫、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三个标志性的艺术空间,以艺术为媒,向世界展示了福建传统艺术的当代再生魅力,让代表东方之美的艺术与欧洲文明之间开展了多次对话交流。

中心作为福建首家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艺术机构,专注于当代艺术领域的推广,以跨界融合的姿态,打破行业隔阂,强调与科技、艺术、设计、创意、自然等领域的对话交融,致力于当代艺术平台的建构与文化传播的推广,直面未来艺术与科技的发展、艺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艺术与大众交互等等问题,在关注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教育的现场包括青年艺术家的文化生态和成长路径,不断做着积极努力。

展讯 |

▲2018年1月,由威狮国际、凤凰艺术和列支敦士登国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展”展览现场

▲2018年1月,由威狮国际、凤凰艺术和列支敦士登国际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展”展览现场

▲2017年12月,威狮国际、凤凰艺术与瑞士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凤凰 · 威狮中瑞文化交流展》活动现场

▲2017年12月,威狮国际、凤凰艺术与瑞士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凤凰 · 威狮中瑞文化交流展》活动现场

▲2017年11月,由威狮国际艺术中心主办的《被仪式化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7年11月,由威狮国际艺术中心主办的《被仪式化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展览现场

▲2017年5月,由威狮国际与凤凰艺术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凤凰威狮国际艺术嘉年华”《融之榕城》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活动现场

▲2017年5月,由威狮国际与凤凰艺术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凤凰威狮国际艺术嘉年华”《融之榕城》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活动现场

展览信息

▲ 2018年,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融频 · 刷新》展主视觉海报

▲ 2018年,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融频 · 刷新》展主视觉海报

主办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

总策划:陈 婷

艺术总监:肖 戈

策展人:宋振熙

执行策展人:史思源

参展艺术家:管怀宾、高世强、吴俊勇、汤南南、林林峰、赵莉、吴珏辉、宋振、朱玺、王克伟、潘子申、宋戈文、马海蛟、王志鹏、段官来、郑丽镇、冯冠湃/李明瞳/王妙雅、翁怡璇/徐林/蔡宇潇、王茜/翁巍、翁怡璇/李朝林/王妙雅、蔡博

展览时间

主会场

2018年8月11日——9月23日

(10:00-18:00周二到周日,逢周一闭馆)

分会场

2018年8月11日——9月23日

(10:00-22:00周一到周日)

展览地点

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大道616号

鑫苑B区桔园洲立交桥交界处)

▲ 《融频 ·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主会场地址示意图

▲ 《融频 ·刷新》科技艺术互动大展主会场地址示意图

分会场

融侨中心ART MALL 4F融侨艺术空间

(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00号)

长按二维码在线购票

展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