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拍卖资讯

精诚所至 | 伟业碑书留翰墨 千古文王第一书 — 精诚所至2018夏拍唐太宗书《晋祠铭》碑

拍卖资讯 来源:精诚所至 2018-08-18 11:32
精诚所至2018夏拍明天下午13:30正式举槌。一纸“千古一帝”的唐太宗的书法,曾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的目光,这就是明拓唐太宗书《晋祠铭》。

精诚所至 | 伟业碑书留翰墨 千古文王第一书 — 精诚所至2018夏拍唐太宗书《晋祠铭》碑

精诚所至2018年夏季拍卖时间表:

预展时间:

8月16-17日 9:30 — 18:00

拍卖时间:

8月18日 13:30开始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15-17号珠光御景壹号南岸至尚美术馆

2018夏拍明天下午13:30正式举槌,网上同步拍合作单位雅昌艺术网、艺典中国、易拍全球、联拍在线、艺狐在线、雅鉴实时拍,敬请关注!

一纸“千古一帝”的唐太宗的书法,曾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的目光,这就是明拓唐太宗书《晋祠铭》。

唐太宗《 晋祠铭 》原碑

这一轴明拓唐太宗书《晋祠铭》未剪本,高189cm,宽117cm,尺幅巨大,张挂在展厅之中,气魄宏大,逼人眉宇。

97

明拓 唐太宗御书晋祠铭(未剪本)

立轴?水墨纸本?

备注:附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晋祠铭温泉铭》。

189×117 cm?约19.9平尺

RMB: 无底价

四年后的今天,这一轴明拓唐太宗书《晋祠铭》,又亮相于精诚所至2018夏拍预展的现场,供喜爱它的藏家选藏,这一机会殊为难得。

在未说这纸明拓唐太宗《晋祠铭》拓本前,先来跟大家说一说唐太宗书刻《晋祠铭》之由来——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晋祠铭》碑,在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即公元646年。碑文由唐太宗亲撰并书,是一篇结构谨严,层次分明,境界宏深,政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妙文。唐太宗《晋祠铭》碑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仅以篆、隶、楷书正体写碑文的惯例,开创了以行草入碑之先河。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原碑历时一千三百余年,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只是下部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剥蚀漫漶。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作为隋朝皇帝杨坚的外戚,被封为太原留守,而李世民作为太原公子,其年轻时代都是在晋阳度过的,所以和太原有着特殊的感情。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以晋阳为根据地,高举义旗灭隋建唐,李世民认为晋阳是 “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之地。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带领群臣游览晋祠。李世民在辅佐其父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之前,曾经跪拜在唐叔虞的脚下,祈求神灵保佑他们旗开得胜,平定中原,成就帝王之业。如今,他已功成名就,大权在握,来到了晋祠,便触景生情,感慨万分,既有往日祈祷成功的还愿之思,又有对沧海桑田变化的无限感慨,便欣然“树碑制文、亲书之石”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铭文借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故碑中谓:“兴邦建国,资懿亲以作畏;分圭锡社,实茂德之攸居。功侔分陕,奕叶之庆弥彰;道洽留棠,传芳之迹斯在。协隆鼎祚,赞七百之洪基;光启维城,开一匡之霸业。竭丽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尽荆山之玉,镌美德于无穷"者。骈俪其文,藻词丽句,翰墨风流,颂其伟业也。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全文1203字,行草书体,劲秀挺拔,洒脱超逸,骨格雄奇。此碑刻工精妙,将唐太宗书法的精神表露无遗。况且以行草书入碑,唐太宗是古来第一人,开后世以行草书入碑之先河。后李北海以行草书碑,享誉宇内,效其尤也。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唐太宗终其一生,雅爱书法,尤酷爱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他曾遍求天下二王真迹,每有所得,必临写赏玩,并与朝臣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鉴别优劣,相与临摹为乐,。房玄龄撰《晋书》,他亲为之作《王羲之传》。他在自己的《论书》中说道:“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

唐太宗书《晋祠铭》,与当时的僧怀仁集王右军书 《圣教序》,在书法艺术上可以说是难分伯仲。在唐时,人们将其拓本视为奇珍异宝,长期拓制作为礼物以赠送外国宾客。然经过长期的锤拓,千年之后,唐碑石质剥落极为严重,字迹模糊,后又经庸工刻凿,字失其形。故非旧拓,不能观其书法之神韵耳。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到了清初,在唐碑精拓难觅的情况下,又因碑面部分有字的地方已发生剥落,故后拓已难显原碑之精神。为什么这样说,且看看以下二位明末清初之名士是怎样说的——

明末清初山西名士傅山曾说:“余少时见唐碑摹拓极精,后稍模糊,有妄男子镌而深之,颇失其质。”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朱彝尊在《曝书亭记》中提及晋祠唐碑时说:“不意为庸工改凿,而骨力形势俱失矣!予尝五至祠下,辄摩挲此碑,集少陵野老诗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书于亭柱。”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可知到明末清初,《晋祠铭》已″稍模糊”被“庸工改凿,骨力形势俱失”了。原碑下部已经剥蚀漫漶,不可辨识。

启功先生在《论书一百首》中,有论唐太宗的书法碑刻《温泉铭》一首——

烂漫生疏两未妨,

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

妙有三分不妥当。

“妙有三分不妥当”,虽初为论唐太宗《温泉铭》碑,但移之以形容《晋祠铭》亦无不妥。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而前人评论《晋祠铭》书法,亦有下面数则——

杨宾《大瓢偶笔》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

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此碑书法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实开八大山人行楷书之先河。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书法发展至今,晋唐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亲为表率,推崇王羲之,故唐代文人为官,必精通书法。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一代雄图伟略而又开明的君主,成就了书法史上“唐楷”的高峰,即就这一点,其功亦不可磨灭。

二玄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复制历代法帖,于1987年十一月开始发售66本的《中国法书选》,唐太宗书《晋祠铭》排在第36号,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

2018夏季 LOT 097 ( 局部)

我们现在就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本“以下称“台北本”与精诚所至2018夏拍明拓唐太宗书《晋祠铭》(以下称“夏拍本”)作一比较,使知其优劣。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起首一行“晋祠之铭并序”六字,夏拍本与台北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起首一行“御制"的“制”字,夏拍本捺笔完整,而台北本捺笔出锋处已见剥蚀。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二行起首“兴邦建国”四字,夏拍本完整而清晰,台北本之“兴”字已见模糊。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三行“传芳之迹”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四行“弘润之资”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五行“余风未泯”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五行“移千祀”三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六行“仁智以棲”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六行“玉楼千”三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九行“飞禽走兽”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十三行“清渭岁岁同流”六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十三行“天之源”三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十五行“通玄化不爽”五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十六行“之为惠”三字连写,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十七行“笼天地而遐掩”六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廿一行“勒芳猷於不朽”六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第廿五行“惟德是辅”四字,两本同。

夏拍本(左)、台北本(右)

最后一行“芳猷永嗣”四字,两本同。

细心比较之下,其点画、泐痕皆一一可按,波澜莫二,精诚所至2018夏拍《晋祠铭》在个别相同的字的字画上似较台北故宫本为佳,故当为明拓无疑。明拓大多墨色浓重黝黑,精诚所至2018夏拍一本亦不例外,墨色厚重。况为未剪本,气度恢弘,能一睹其全貌者,亦较台北本为胜。

此明拓本历经四百多年岁月沧桑,犹毫发无损存于天壤间,为吾人所赏读、研习,其幸何如哉?“千古一帝”之书,行草入碑之祖,得者当珍而重之。

各位来宾请特别留意:

因拍卖场地进出口临时改变,来参加此次预展及拍卖的嘉宾请改由御景壹号的西门进入拍卖主场地“南岸至尚美术馆”,不便之处,请多多包涵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