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访谈评论 来源:张雄艺术网 作者:张洁莹 2018-08-20 10:32
女画家冯苗在纸上这样道来自己脑海中的理想国。这些年,她一直在宣纸上挥着笔,勾勒理想国的模样。这个理想国里有静谧的河、山林里的垂钓者、干完农活归来的农夫、长着翅膀骑着马的小人儿……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尘嚣远去》 冯苗 纸本设色 180cmx192cm 2016年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流淌岁月的河》 冯苗 2009年作 200cmx176cm

“黑夜中我穿过繁复的森林,在漫天的星星萤火间,踏过无数水墨的沟壑,拨开层层藤蔓,我看到了这世界、海的另一边,那是一个奇思异想的世界。眼前浮现的水域、山川嶙峋,飘渺的凌云陡立着。我似乎无数次在梦境中来过,或是漫无边际的幻想过。一直觉得人是被束缚翅膀的天使,在这里,人性重生的异域,仙人、神鸟们悄然生息,逍遥世间尘土之上。置身这片清涤、忘我的世界,看月光倾洒、皎洁的夜晚,寂静夜空,尘嚣远去,山谷里弥漫的星星萤火,人生不过银河的尘埃,是为化境般。”

女画家冯苗在纸上这样道来自己脑海中的理想国。这些年,她一直在宣纸上挥着笔,勾勒理想国的模样。这个理想国里有静谧的河、山林里的垂钓者、干完农活归来的农夫、长着翅膀骑着马的小人儿……

从《流淌岁月的河》到《观照》系列

冯苗的作品《流淌岁月的河》是她基于2005至2009年这段时间多次前往云贵等地采风所感所悟而创作的。“当时的创作心态是觉得作品必须源于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可以给人很多创作上的灵感。”

这幅画源自一次徒步深入黔东南的寨子的经历。“当时为了一见那些前所未见的少数民族,甚至为了寻找难得一见的‘百鸟衣’而找遍多个寨子。”她笑道。

在这里,冯苗看到了不少原始纯真的布依族、苗族、革家族、水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那天我们爬上一个苗寨,刚开始以为是一个废墟,因为门都敞开着,也没什么家具之类的,就是家徒四壁的那种感觉。我们下山的时候,半路遇到浩浩荡荡的队伍回来,原来是寨子里的村民背着收割的麦子、水稻回来了。山里的老人、小孩几乎都是赤着脚,背后是一路的牛、鸡、鹅、狗跟着,场面实在太壮观了。”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日子,脸庞的笑容纯真满足。他们身后河岸的糯米晾架,坐落于山脊的梯田和吊脚楼、鼓楼、风雨桥,还有寨里人民的纯真笑脸,都在冯苗心里印上了恒久的印记。这些印记在她脑海中不断盘旋,最终促成了《流淌岁月的河》这幅作品。

《秋水微澜》是继《流淌岁月的河》之后创作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熟宣创作之后,我发现熟宣对水墨有所限制,笔墨比较局限,气韵不够生动,我就觉得要分两条路走,一方面继续熟宣创作,另一方面开始生宣的创作。”这幅画表现的是一种诗意的山野景致,以松散的笔墨、提炼的造型结构,突破以往具象的树形山形结构,表现唯美的、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境。

之后是《归园田居》系列,“我想表达的是自己内心对追求自由、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从这一系列开始,冯苗便从熟宣的创作彻底转入到生宣作品的创作当中。这个系列充分享受了水墨跟宣纸的淋漓碰撞所带来的酣畅惬意和舒展。画风呈现出心境恬淡、内敛、含蓄天真的一面。

《镜花水月》系列则是她一番神游世界后的奇思妙想。2013年从广州艺术博物院转入广州画院后,冯苗有了自己的创作时间,开始画一些自己想画的题材。她直言,自己心中的理想国一直是一个幻想,不时在脑海里缠绕。在看到古典名著《镜花缘》之后,理想国的轮廓便越来越清晰。于是她开始笔墨随心游走,尝试把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得到的一些灵感介入国画创作。“我在图式中尝试放大局部,代入自己的天马行空,以平面构成加线条、墨色、色块形成一个新的图式。创作了《和光同尘系列》、《花语系列》、《镜花水月系列》以及正在创作的《观照系列》等作品。”

真正坚持画画的人一定经过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夜晚

在进入广州画院之前,冯苗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工作了十多年。回顾这十多年的时间,她觉得:“这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沉淀、积累。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明确及调整自己创作技法和创作方向的过程。”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她仔细观看了院内画作的真迹,不断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打造自己的水墨世界。

读书的时候班里有十几个人,像冯苗这样最后从事画家行业的也就几个人。“其实你要经过很多个默默无闻的夜晚”,人们只看得见或精美或宏大的画作,那些趴在地上埋头作画的夜晚别人是看不到的。但这对于热爱画画的人来说并不痛苦,相反地,他们乐在其中。纯粹地投入绘画创作对于冯苗来说是很享受的过程,她在作品里面表达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你既可以画你想要的东西,又可以创造自己的一种生活,这样就挺好的。”

如今的冯苗在创作时喜欢跟着笔走、跟着感觉走,边画边想,得出自己想要的。这种随性创作和之前的积累密切相关。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心游空境》系列之一 冯苗 34cmx138cm 2015年作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心游空境》系列之三 冯苗 34cmx138cm 2015年作

冯苗:打造水墨世界的理想国

《雨过山光润》 冯苗 34x138cm 2012年作

“当初和爱人说,我怎么这么辛苦呢?但是这辛苦是自己喜欢的。这种生活只有自己知道,去耕耘,默默地。陶醉在自己画画的世界里面,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里面。”

女性自身温柔细腻的特质,可能更适合慢工出细活的工笔画,而山水画的写意特性对于男性而言可能更有优势,因此,在山水画领域,女性画家的比例并不高。谈及为何选择了山水画这一领域,冯苗表示这是很自然的决定:“之所以会选择山水画,那是因我个人的性格特点决定的。我属于那种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山水画那种豪迈的气息和游走于笔墨转换之间的灵动神韵更契合于我的个性特征。在生活中我喜欢无拘无束畅游山水,在绘画技法上我也喜欢纵横笔墨、酣畅淋漓所带来的碰撞与喜悦。我目前是尝试以花鸟融入山水画进行创作,这样创作的空间会更加大。”

那是否有遇到困难?

“在创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像笔墨的运用与绘画语言如何相协调及统一的问题,这也是绘画语言即绘画风格如何逐步确立的一个艰难过程。我个人的绘画风格在不断地确立及摸索的过程中,扎根于对笔墨的熟练运用及逐步提炼绘画语言,慢慢摸索一些绘画符号,再逐渐形成有自己风格特色的绘画作品。好的作品一定是融合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因素并以极具个人魅力的笔墨情趣去铺排、再现另一种人文内涵,流露出别样的个人语境气息,”她说话时语气温柔又坚定。

感觉走在路上才是生活

除了画画,冯苗还很喜欢旅行,这也是她创作时的部分养料。没生孩子之前,经常和爱人在国内外印下自己的足迹。她去云贵等地写生,感受少数民族的淳朴浪漫;去印度的阿姆利则金庙品尝免费餐食,感受当地人的虔诚质朴;在印尼的宜珍火山感受活火山的热情澎湃……

她向我们分享了一段在菲律宾的故事。

2016年,一心想环游世界的爱人萌发了去菲律宾考潜水证的想法。因为只有拿了国际通行的潜水证,才可以世界各地去潜水,看看海底的世界。“但其实我自己是个旱鸭子,顶着很大压力参加,一开始还被老师拒绝,说我心理素质不行。”刚开始两天在游泳池怎么都驾驭不了,后来老师把她带到海中心,把她扔下海,说让她感受一下海水的滋味,如果实在不行,就要放弃了。“在海里面吞了好几口水,实在太难受了,我就在想没办法,要放弃了。”回到店里,华人店长对她说,没有什么是学不了的。他让她拿着潜水的浮潜面镜在水池或者海边训练憋气。“我就去了海边,那天正好是涨潮,潮水不停地把我拍到沙滩上,拍了无数次之后我终于在水里面适应了,有感觉了。在老师放弃我的时候,店长派他儿子来教我,然后第二天,奇迹就出现了!”她眼睛亮亮的,至今觉得那是很神奇的一天。

如今,自己变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旅行的脚步放缓。

“好希望孩子快快长大,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新出发旅行。我感觉走在路上才是生活啊!”她笑道。

不停地走在路上,不停地积累,冯苗在自己的水墨世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张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