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邵大箴:美术批评要把好尺度

访谈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2018-10-04 15:22
邵大箴邵大箴江苏镇江人,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无非就是对某个艺术思潮、艺术现象、世态动向的批评,或是对某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批评。

邵大箴

邵大箴

江苏镇江人,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什么叫美术批评?无非就是对某个艺术思潮、艺术现象、世态动向的批评,或是对某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批评。当代美术批评人才中,无论是体制内的人,还是自由职业者,都有两种类型:一种对传统形态的艺术(如国画、油画、雕塑等)创作进行批评;另一种是专门对前卫艺术进行评论。此外,也有两者交叉的。

国外美术批评家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严肃的美术批评,另一种是市场的美术评论。国外美术批评家的收费非常高,而且有不少评论是受市场操纵的。在国内,严肃的美术批评人才需求非常有限,但针对市场的所谓美术批评人才需求量却很大。应将这两类美术批评人才区别开来。

我认为,针对市场的美术评论有必要,但批评家要注意把握分寸适度。特别是不能把假的说成真的,把坏的说成好的,把较好的说成最好的。这与批评家的良知、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艺术修养等有关。

美术批评家作用有限

作为美术思潮、美术走向,美术批评家应该有所作为,但这个作为是有限的。因为艺术市场、社会大众的审美格调和趣味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或文化发展的趋势有很大关系。目前艺术市场比较火爆、比较活跃,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呼吁,美术批评家应该进行干预。也确有一些严肃的批评家、有思考的理论家发表过很多有价值的意见,但是作用不是很大;一些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参与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活动中,希望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章程和做法以及新的理念,使中国的艺术市场在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走向规范,同时,按照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些努力都很艰难,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个过程逐步得到解决,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

当前美术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美术批评家应艺术家的要求,给他们的画集出版或举办展览写评论文章,这是当前美术批评界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人发表文章认为,这是一种庸俗的美术批评。“这样一来,美术批评就降格了。”

其实,请美术批评家就艺术家的创作意义和价值进行阐释性的和说明性的评论,本身无可厚非,而且在社会上也是需要的。关键是美术批评家写出来的文章要注意掌握尺度,尤其对年轻人进行扶持和支持都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分寸。

有的艺术家本身水平一般,却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请多位批评家给他写评论文章,一本画册中就有七八篇评论,这让很多批评家很不自在。出现这一问题,批评家和艺术家两方面都有责任,都要有自律意识。有时,过多的评论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包括一些研讨会。艺术家要搞一个展览,请一些人来给他提意见,这是可以的。但现在研讨会太多、太滥,说好话的多,真正批评、提意见的少。

媚俗现象令人担忧

当前社会文化里存在着一些比较肤浅的、庸俗的、媚俗的风气,同时存在着对经典的、严肃的、有社会意义的方面的忽视。这种文化现象,影响到艺术市场、艺术管理,也影响到艺术批评以及人才培养。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大的环境不改变,小的环境很难改变。当然,大处要从小处着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要严肃、要认真。现在,艺术管理专业发展很快,但粗糙、浮躁的现象同样存在,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些也存在质量问题。个别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以及从业者出于无知而故意制造“新闻”,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