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含蓄尔雅之美 | 传统中国地毯
伦敦亚洲艺术周开始之际,多幅前所未见的传统中国地毯即将亮相重要地毯收藏拍卖会,含蓄尔雅之中见丰富纷呈,精彩可期。
LARSSON佛狮「博古」地毯,宁夏,中国西部,十八世纪上半叶。
估价:50,000-80,000英镑
地毯此门工艺可谓涵盖各域 - 从制于乡村、部落及城镇,以至宫廷御制,从西班牙到中国,其中包罗甚广。因此,各个地毯拍卖会的特质亦差距极大,这次拍卖会则呈献一系列早期中国地毯,部份拍品如Larsson佛狮 「博古」地毯从未现身拍卖场,另一部份则属从新发现之品,如Carmen Thyssen-Bornemisza 收藏Scofield Thayer地毯, 对上一次拍卖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传统中国地毯于二十世纪初期现身国际市场,在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地毯学者Arthur Urbane Dilley写道:「中国地毯于美国出现的过程和市场迅速热烈的反应同样戏剧化。美国艺术协会于1908年首次宣布出售此门艺术品,彷佛它是从另一个星球抵达地球那样。」
SCOFIELD THAYER宁夏地毯,中国西部,十七世纪晚期。
估价:50,000-80,000英镑
Dilley 本人,以及Louis Tiffany、J K Mumford、Frederick Moore、T B Clarke、Scofield Thayer等收藏家和多位现代艺术及文学赞助人都对此趋之若鹜,而Thayer珍藏的一幅地毯更将现身本拍卖会。当年先后共有大约 1,650幅早期中国地毯在15个拍卖会上出售,直至1920年货源耗尽方止。
岁月留痕,时至今日,仅余少于六百幅传统中国地毯传世,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丰,共有一百幅以下,多为万历年例。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及华盛顿织品博物馆均有收藏少量作例,其余大多仍属欧美私人收藏。
本拍卖会呈献中国地毯精品,为藏家提供入藏的少有良机。拍品多来自宁夏,当地在1696-97年康熙皇帝进军后,地毯制品大幅增加。地毯能显示崇高地位:明清二朝皇帝画像,必有地毯在内,而大约1900之后所摄紫禁城照片,亦显示皇宫内多陈设地毯。
EBERHART HERRMANN收藏。中国丝绸及金属丝织花地毯,约1800年,「乾清宫御用」款。
估价:50,000-80,000英镑
本拍卖包括一幅珍罕早期丝绸及金属丝地毯,断代约1800年,带「乾清宫御用」款,或用于铺垫宝座台。地毯用于展示厅堂之内重要位置,保暖舒适,并以纹饰营造和谐美感,与其他置于宫廷之中国艺术品纹饰相辅相成。
THYSSEN-BORNEMISZA佛狮及「博古」纹地毯,宁夏,中国西部,清,十八世纪下半叶。
估价:25,000-40,000英镑
Larsson佛狮「博古」地毯及Thyssen-Bornemisza佛狮及「博古」纹地毯分别来自十八世纪初期及末期,乃运用寓意丰饶之纹饰符号装饰工艺品的佳例。拍卖会并呈献多幅地毯,纹饰涵盖所有此类工艺之经典,如龙纹、常见于丝绸之纹饰、牡丹、莲纹、精细镂雕风格纹饰、几何图案等,是欣赏传统中式起绒织品的难得机会。
文章标题:苏富比艺术周展现中国地毯的含蓄尔雅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