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1月8日至11日亮相上海世博展览馆。现场汇集全球近120家画廊和艺术机构的5000件艺术作品,观众能看到毕加索、伦勃朗等世界顶级艺术家的原作。除了一直比较受欢迎的经典水墨作品外,本届艺博会的当代艺术比例明显增加,这也是顺应当下消费者需求而带来的变化。
当毕加索遇上月份牌
在7日晚举行的预展现场,纽约佛瑞曼画廊人头攒动,巴勃罗·毕加索的《和平鸽》《杰奎琳》《加州画室的窗外》《快乐小丑》4幅作品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参观者。有趣的是,在展厅另一侧,还能看到数幅民国时期的月份牌。这些月份牌是英商线华线辘总公司、驻奉中俄烟草公司的广告画,由郑曼陀、杭穉英、谢之光等人所画,反映了20世纪初上海的商业形态。月份牌的主体大多是身穿旗袍的年轻女性,商家会在画面下方印上日历,在画面边缘画上产品,边角上写明产品的名称特色、商标标志、厂家地址等。于是,月份牌既是商业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老百姓实用的日历年画,广告也就此渗透到每个人的家庭生活中。
不过,纽约佛瑞曼画廊的“镇馆之宝”要属由法国最杰出的细木工弗朗索瓦·林克所制作的法国铜鎏金黄檀木玻璃柜。19世纪晚期,巴黎盛行复古风潮,18世纪的复刻版一度成为高端家具的主流。林克便以复兴并创新奢华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风格而闻名于世。展厅中还放着另一架由法国新艺术运动巨匠埃米尔·加莱制作的长春蔓梳妆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梳妆台曾参加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以长春蔓为主题,使用相思树、梣树、橡木和桦树等不同木纹的材质进行花纹镶嵌,并将桌腿和支架雕刻成优美的交缠藤蔓状。
观众参观台湾画廊的艺术品
尽管有不少艺术精品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但艺博会现场也不乏价格“亲民”的画作。在艺博会特设的“亚洲荣耀”展区,台湾青云画廊带了充满“台湾味”的艺术作品。展区入口处有一组由青年艺术家詹喻帆创作的系列版画,灵感来自众多的世界名画。比如《拿着貂娃娃的貂少女》改编自达芬奇著名肖像画《抱银貂的女子》,《戴珍珠耳环的鹦鹉少女》改编自翰内斯·维米尔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艺术家用貂、企鹅、鹦鹉、树懒等动物取代了画中人像,趣味十足。“我们一周前刚结束台北艺博的展览,马不停蹄赶到了上海,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上海艺博会,但此前已经关注很多年了。”画廊总监李宜洲说,“我们带过来的作品都很‘萌’,想让上海观众了解台湾小确幸、小甜美的特点。”此外,本届艺博会也云集了一些商业性的美术机构,主打艺术品复刻及衍生品开发,每幅作品复刻版价格在三四百元左右,更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或市民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特别推出了上海艺博会上合国际组织专厅,展出了上合组织会徽及其八个成员国的国徽。这些展品来自北京上合组织秘书处国徽厅的珍藏,国徽均由半宝石和珍稀石材按佛罗伦萨马赛克风格拼制而成。此次是这些珍贵藏品在北京上合总部之外的首展。
当代艺术最为亮眼
从本届艺博会现场可以发现,除了经典书画、水墨作品外,当代艺术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龙现代艺术中心、人可艺术、笈艺仓库、五玄土、英萌当代艺术馆等首次参展的画廊、机构大多偏重当代艺术。笈艺仓库还同时举办了“和而不同”亚洲当代水墨艺术展,展出井上有一、叶永青、蓝正辉、王天德等艺术家的水墨作品。
“国内观众的艺术审美和消费水准在改变,过去喜欢买经典和水墨的作品,现在他们开始偏向当代的作品,包括当代水墨和当代艺术。”上海艺博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储诚表示,今年艺博会增加了当代艺术占比,并新增了“青年水墨”板块,“年轻的水墨画家用当代手法表达水墨主题,更容易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
观众与大圣“对望”
美博美术馆此番携艺术家贝家骧的12件京韵油画作品及12件京剧水墨作品参加艺博会。走进展区,还能听到京剧鼓点与唱词。“戏曲是国粹,写意也是中国的传统画法,贝家骧的油画作品,不是画某一段戏曲的某个情节,而是用意向的、写意的手法表现戏曲,借助西方油彩的材质表现传统戏曲的主题和精髓。”美术馆馆长李言介绍,展厅外墙的戏曲水墨人物画,则主要采用泼墨手法表现戏曲主题,“这些新的尝试会给水墨、油画带来一些改变。”
“我从事抽象艺术绘画,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每个人都能从画中看到不同的内涵。”法国艺术家伯恩说,这是他携伯恩当代艺术空间第18次参加上海艺博会。在巴黎,他师从抽象艺术大师赵无极并和他一起工作了6年多,对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次,伯恩携40余件抽象画参展,其中过半数作品在预展时已被售卖了。“现在中国消费者的艺术造诣更高了,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品鉴能力已经接近了国际水准。”在展区外墙,伯恩还专门布置了几幅“只看不卖”的巨型抽象画作,这一系列作品均受“五岳”启发所创作。“来艺博会,我不单纯是为了售卖,更为了让中国观众欣赏当代艺术。他们在作品前面自拍,发出‘哇’的赞叹,就这样享受其中就好了。”
在展厅C区和B区中央,多幅15米×3米的巨幅抽象绘画分隔了整个展厅空间,这是艺术家王义明的公共艺术创作《幡》,意在呼吁关注大自然,停止攀登珠峰,传递“珍爱珠峰,敬畏自然”的价值观。“特別视角看艺术”特别展,则旨在让观众体验在失明和行动障碍的条件下观赏艺术,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弱势群体。储诚介绍,与往届上海艺博会相比,今年重在提升画廊艺术水准,对参展画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筛选,在展商总体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筛选后的画廊规模可能无法支撑起整个艺博会的场馆,所以我们引入了一些公共艺术项目,以后也会有约30%的体量用来做这类项目,以提升艺博会的公共性与学术性。”
有意思的是,021、西岸、上海艺博会三个展会同时在本周开幕。对此,上海艺博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展览部总监袁晨安表示,三者有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是互补,“西岸可能做的是特别当代、特别先锋的小众,021可能更加时尚,艺博会作为一个老品牌更多考虑多元化。我们往年受众年龄层多是50后、60后,今年加入新的团队、新的艺术元素后,希望把年龄层拓展到70后、80后、90后,通过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满足不同年龄段藏家的需求。”
文章标题:步入第22届的上海艺博会,如何在大众与艺术、上海与世界之间架起桥梁?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