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集览

美术综合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8-11-21 13:11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千里之行 2018鲁迅美术学院展区鲁迅美术学院展区现场图“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 2018 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已于2018年11月11日在

THE START OFA LONG JOURNEY

千里之行 2018

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鲁迅美术学院展区现场图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 2018 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已于2018年11月1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是“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举办的第九届,也是第一轮巡展的收官之展。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重要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精心组织筹备,组织九所院校 270 位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馆展出,并专设“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回顾版块,全面呈现以往八届的展览历程。展览还精选出九件作品(每学院一件)代表九所院校本年度的最突出成果,在美术馆一楼大厅特别展示。

千里之行的展览作为推介艺术英才和考察美术教育实践的平台,已经成为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水平与特色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学术品牌。鲁迅美术学院常树雄副院长表示,鲁迅美术学院愿与中国重点美术院校一道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美育的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

(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黄庭坚的字,长枪大戟,让人看着既悠哉又舒爽。作为尚意大军中的一个,其以意使笔,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乡贤王渔洋,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又工书,“书法高秀似晋人”。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此二者,皆为我所仰慕,做论文时原想传颂一下乡贤,因故未能成,因而将二者结合,有此拟涪翁笔意抚渔洋之词。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静土一方》,人间繁华易找,心中静土难寻。这幅作品以青绿为主要色调,轮廓是在闽中山间游玩所得,图中所见船只、人物皆是我心中的静土景象,它们杂糅在画中,形成一种以拓印为主要形式的组合画面,意境的表现多于技法的运用。希望观画的人乘画中一叶扁舟也可以到达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

《层林枫霜》,北方的红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幅画的草稿是在阜新宝力根寺画的,寺中常有穿红衣的喇嘛诵经、生活。要离开时正好起了一层霜雾,山间树木已经开始由绿转朱了,所以我想这里应该是很适合让红色成为它的主色调的。虽然有些遗憾留在那,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很丰富的。

《风烟俱寂》,北国的雪对于我这在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是美的、厚重的、沉寂的。当我在千山画下这张草稿时,冬天的雪还没融化,皑皑,的堆积在山头,道观里袅袅的青烟浮动在山间,当我独处在这静谧世界,心也跟着沉静下来了。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此作品源于自身十分喜爱小篆,爱不释手。最初接触的小篆是李斯的《峄山碑》,从中感受到书法的严谨,其线条是在圆匀的笔致中凝结着敦厚的力量,滋润而不软沓,流畅而不浮滑。后来又临摹李阳冰《三坟记》,《三坟记》继承《峄山碑》筋骨笔法,线条遒劲平整。整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两者之间,取《峄山碑》的筋骨瘦劲、宽博大气,又吸取《三坟记》结体纵势而修长,整体雍容。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者向往一种平静温润的生活状态。作品并没有预先设定主题,只是遵照了以往对生活的观察和近两年抽象绘画的实践经验中对视觉丰富性与秩序性平衡的个人直觉判断。在绘制作品的一段时间里反复观看,反复判断,反复落笔。希望在长时间反复判断、绘制中将生活状态自然地赋予到作品当中,使之成为另一个空间中的我的载体。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我的作品就是阐述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通过超市和农村的一些生活场景,从正、侧面呈现了当下人们富足喜悦的生活状态。我自2007 年求学至今穿梭于农村与城市之间,深有感触。我执着于研究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的桥梁,在这个关键点里通过我自身的感受赋予画面灵魂与力量,在不同的维度和空间里寻找消费与消费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自身于绘画的自觉性聚于笔尖,再现绘画外的灵性色彩。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尘粒,游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游走于山水之间。冰川之景使我冷静,火山之景使我燥热,绿洲之景使我沉淀,不同的自然景观使我的心情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自己仿佛像尘粒领略不同的自然之景,描绘不同的内心情感,时而安静,时而躁动不安。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蒸汽朋克具备一定的科学成分,但是作品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建立在工业科学革命的基础上,展现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让人看到不曾看到的事物。蒸汽甲虫的创作是受蒸汽朋克的影响,通过金属零件和甲虫标本的结合,赋予设计理念,最终形成具有视觉冲击的作品,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给死去的甲虫新的生命。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发肆无忌惮,为了满足内心无止境的贪婪和对利益的追求,金钱也就变成新的信仰,人类为了满足贪欲,不惜牺牲环境。

对于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的控诉,是我此次创作的一个主题,我不再去描绘秀美山川,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的、凄凉的、裸露着的土地,触目惊心的补丁、密密麻麻的针线穿梭山河之间,难道真的就能拯救千疮百孔的大自然?这是我的一种奢望,更是一种盼望,正如画面中代表希望的气球一样。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菏泽,古称曹州,自古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多年的时光印记让我充满创作的灵感与欲望。在套色木刻基础之上将作品注入综合材料,将刻刀幻化成作画的笔,画面的颜色变化通过每一层颜色的相互联结、对比、争让、对抗、进退、兼容、映衬、呼应等相互的精彩表演来转化成各种木刻语言,自由恣意地把牡丹花的华贵与鬼魅表现出来。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人生最好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作品以节气为前提,背后却蕴含着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作品表现了事情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自省。作品想表达侧耳倾听的状态,她很温和地伫立在那,让创作融入现场。作为一个倾听者,这也是非常美满的人生。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由红、粉、黄、绿、蓝、紫六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在拍摄过程中,作者分别导演20名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表现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生活状态。在拍摄方式上,将每张作品独立而非拼接打印,作为单独的个体表现,由此深入地探究摄影、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联性。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量子胶囊”,量子的本意是相当数量的物质,我们通过对相当数量的物质的融合和分解,加上空间对物质的再影响,分析出时间对物质的侵蚀,展现出时间的流逝,映射80 年弹指一挥间;胶囊可以是微观的分子结合,也可以是宏观的概念,这体现出大融合的宽广与细致,通过对真空和膨胀的探索,定义为空间与物质间的紧密联系。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我的作品中有36 个小房子,代表了36 种多彩又不同的小世界,它们是相互羁绊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富有童趣的意象,例如滑滑梯、秋千、跳房子等,展现了一个没有尔虞我诈、充满自由快乐的乌托邦,提醒着自己返璞归真、勿忘初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NERVOUS FROG”的标志是我创建的小小品牌,而这幅作品也是我对它未来发展的憧憬和期待。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E—VISION CONCEPT”的概念是游艇与经典老车结合,并且车身足够低矮,轮包足够强壮,整个车要足够纯粹、足够干净。所以我提取了经典老车身上的一些特征线并加以处理用到我的设计上。因为在车身上并没有设计一条明显的特征线,所以我用形、面的细微变化来展现车身的体量感并用反光来展现车身的特征。在轮毂的设计方面,我希望把轮毂和后面空气动力套件做得层次多一些,这样,轮毂的繁与车身的简形成一个鲜明的形面对比关系。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ERX—1 PICKUP CONCEPT”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的体现。流线运动的造型与功能性强烈的轮胎和载物区设计相结合,在延续了荣威品牌的家族化语言的基础上,既满足人们对其功能性的需求,也满足视觉的享受。车身侧面的雪地履带设计可以轻松切换两种模式:配合前轮的伸缩雪橇解决雪地高速驾驶或作为代步工具独立使用。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普及,渐渐变成我们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随着人们对交通工具需求的提高,交通工具的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下,人们设计发明了全地形车。此款全地形山地摩托车轮系采用行星越障轮结构,行星越障轮不需要复杂的辅助机构来实现平面运动与越障运动之间的转换,因此作业时具有很好的可靠性,特别适合于变化多端、复杂的地理环境,这是整车最大设计点所在。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我以这次设计作为切入点,探索城中村公共空间改造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城中村现状,构思出本次设计的概念——模糊空间,即掏空各居民楼少数楼层,保留楼房原结构,并将各居民楼的改造空间相连,形成新的公共空间。通过空间改造,使屋主与集体,屋主与屋主间的界限模糊化,形成中性空间,为社区群体间的交流提供另一种可能。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次毕业设计的核心是女权主义,设计手法主要是立体裁剪和廓形,展现女性的性感与魅力,展现女性,既可以热烈如火,又可以平静如水的生活态度。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更好地展现女性的美,希望所有女性都能为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做决定。这次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是艾玛·沃森联合国维护女权的国际性演讲,她呼吁对性别的平等不是空谈,争取女性的权益,她说的“if not me, who ? If not now, when” 对我有很大的感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我的毕业灵感来源于她的演讲。我想为女性做一系列的服装,用我所学专业为女性的权益与解放贡献一分力量,让更多的人从时尚的角度也能感受到女性在强大,不再被迫逆来顺受,不再被掌控。为了她,为了她们,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从服装表现手法上感受女性的独立和魅力,希望在社会上女性得到和男性相同的尊重,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作品感受女性的强大,通过我的作品更加了解女性,希望穿上我作品的女性看起来更加自信。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次的毕业设计将中国东北地域的特有风格与时下的流行元素相结合,将多种面料进行拼接,使用带有东北味道的装饰,配合独特的配饰,提升整体的氛围。这次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是我与父亲的一次谈话。在与父亲的谈话中,我们聊到他小时候的我们的故乡中国东北地区过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说现在什么都现代化了,高科技了,虽然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这都代表着我们在幸福起来,可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在父亲的描述中,我不禁会去想象,他小时候的东北,那是在我出生之前,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色。银装素裹的村庄,厚厚的大花棉被......中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域都有它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民俗文化也在渐渐消失。但民俗是依附人的情感和生活而产生的文化,保护民俗文化,也是对它的一种尊重。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得到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要去重新思考的。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异语”是指奇特的语言,作品运用了丝网印刷技术,利用丝网印刷中的特殊工艺植绒和厚板来突出某些人体部位的肌肉组织,使画面更加有质感和真实性。作品主要对人体构造进行创作,通过对头部、心脏和手的夸张、分解、组合等手法体现精神世界的反常态,注重作品隐含的精神态度,展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铸造工艺以及玻璃流动时所形成的自然肌理,让玻璃在融化过程中呈现出如河入海的场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河中观水,可见一流。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寸矩》源于对普通形体的不同演变,由大到小,由异到同。作者将看似普通的六面体,进行不同的大小、形状的变化,利用多个异形六面体,并加入一定的构成语言,通过现代装置艺术来表达。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越是简单质朴的事物越令人着迷,当代漆艺创作更是要从简。极简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单单纯,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返璞归真的整体风格,利用大漆的独特属性与髹饰技法,将有限的图形与单纯的色彩结合,构建出一种极简的空间视觉效果,强调单元的重复,追求绝对统一的整体性。参观者可以通过已知获得,再探索未知,或许有一部分是未知的,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首先,《第二家园》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本沉甸甸的书,作者希望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语言向体验者阐述一个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类一直以来所推崇的技术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在更强大的敌人面前,人类的技术被碾压、被撕裂,变得不值一文。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混沌中醒悟,技术对我们而言的确是强大的武器,但战争的核心,始终是人与“人”的竞争。最强大的法宝,仅仅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在科技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的现代,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愈发强烈。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人类的科技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如同一把双刃剑。合理地使用这把双刃剑便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使用的方式和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是一部构建潜意识世界的三维实验短片。本片一共分为三幕:第一幕讲述梦境,梦是潜意识欲望的表达;第二幕讲述理智,理智对想象力的限制就如同意识对潜意识的束缚一样;第三幕讲述直视潜意识,如何进行自我观察。潜意识不能直接接触,但是可以通过重复、暗示等方式间接改变。这三幕也分别代表了幻想、现实和超现实三种世界。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怪物是一种使人惊异的生物形象,这也是我钟爱怪物形象的原因。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独特而又美丽的地方。而怪物作为一个全新的形象,需要我用双手带给它生命。尽我所能,努力呈现。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创作之前,我走访了北京大大小小不同的胡同,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胡同生活,但是对于这种生活有种说不出的情愫。后来发现,那种真正富有老北京色彩的胡同生活已经消失殆尽,仅存的胡同大都商业化,被楼房所代替,因此,这次作品是用脚手架吊起的形式展出的,寓意是用脚手架建起的楼房取代了胡同这种老式建筑。作品正面是一幅还有人生活的景象,而背面是拆迁之后的破败不堪。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画中讲述的是丘比特与美貌的凡人少女普绪特的爱情故事,创作这一系列的水彩插图,所围绕的是一个情感的主题,我认为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就是情感,通过普绪克与丘比特的艺术形象和两人因为情感无处宣泄而产生的惆怅,把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传达给别人。画面用水彩的手法来表现,水彩是一种可以形成一定奇妙效果的材料,我希望可以达到一种透亮柔美的画面效果,同时还可以产生一些不可复制的随意性。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这一差异不可避免地体现在语言中。语言性别差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语言的发展是词汇不断重组、更新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态度。因此我们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女字旁汉字的最早的来源、字体结构以及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 30 个女字旁汉字,并配以与中国传统女性相关的插画,由此探讨中国女性文化。

2018千里之行?鲁迅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老工业城市当中的旧厂区由于产能过低、污染严重,逐渐被新兴的节能厂区所替代,但是旧厂区当中的建筑体量过大,又比较复杂,难以拆除,便成为城市当中的消极空间,所以此项改造根据厂区中的特点进行再设计,发掘历史光辉,使其变成城市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 鲁迅美术学院展区参展作者简历 |

| 展览信息 |

项目总策划: 徐冰

年度展览总策划:苏新平

年度展览策划: 张子康 孙韬

年度展览统筹: 高高 谭玉红 吕明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1日10:00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1日—12月2日

展览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馆展厅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