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作品展览

展览资讯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8-11-25 20:43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 2018 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已于2018年11月1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

THE START OFA LONG JOURNEY

2018千里之行

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 2018 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已于2018年11月1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是“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举办的第九届,九年来,“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一直秉承初衷:“展览以参展院校自评出的年度优秀毕业创作为主,敏感、真实地反映出当代背景下中国学院艺术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为我国美术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社会艺术生态之间比照的平台。

本次展览作为“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第一轮巡展的收官之展,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重要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精心组织筹备,组织九所院校 270 位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馆展出,并专设“千里之行(全国版)”项目回顾版块,全面呈现以往八届的展览历程。展览还精选出九件作品(每学院一件)代表九所院校本年度的最突出成果,在美术馆一楼大厅特别展示。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展区的作品在传统造型学科的基础上,更多地展出了平面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绘本、影像等新专业作品,也代表了美术院校近年的新的发展方向。

(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自与我·生息》想要表达、触碰关于自我的存在、起源,以及生命本身这如同礼物般被赠予的神秘感。生命就像一个旅程,鼻息之间可以闻见花淡淡的幽香,手指律动可以感受清澈微凉的溪边流水,侧耳可以倾听那呼啸划过的林中风声,指入舌尖可以尝一口森林的红莓野果和蜂蜜。“诉说,思考,生命,探索,独立”是我想要用画面尽力呈现的思想内核,用行动诉说自我,思考本真,感知生命,用毕生去探索未知……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孟春之初,北方的人们还没脱去冬装,而版纳却已有夏日之感。版纳植物园奇花异草竞相开放,生机一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跳舞草,在一定气温条件下,它听到音乐声会随之摇摆舞动,吸引众多游人前来围观。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中国民间常将豹子和具有吉祥如意之称的喜鹊相结合,以谐音“报喜”来象征美好的寓意。本幅作品以金钱豹和喜鹊为主要题材,配以柞树、苇草、山石等,在生宣纸上以工笔为主要表现方法,展现作者对花鸟画严谨造型的追求,对大自然美好寓意的向往和繁荣美好的对新

时代的歌颂与赞美。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萨尔图,黎明湖。卖臭豆腐的大叔。五块一碗,七块加臭,来一碗,大雪纷飞。花家地,五号楼。自作五言诗一首。取法楼兰,彩印打磨,整一张,少年不再。参汉龟钮形制,取法汉官印、私印形象铸凿金银白文印四方。取法唐印、流派印,烧刻宜兴紫砂朱文印两方。创作文本选用古印度早期佛教派别大众部大天比丘教义五事。

《大天五事》系列——简牍,创作文本选用古印度早期佛教派别大众部大天比丘教义五事。参考资料主要依据张徳芳编著《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书法形象取法敦煌简牍书法六种。作品材料以马圈湾简牍为母本,近似原形、原大、原色制作。与敦煌文献书法的创作研习互补,力求拓宽对敦煌书法形象、字符体系的认知场域。

《黎明湖少年》创作文本选用古印度早期佛教派别大众部大天比丘教义五事。参考资料主要依据饶宗颐编集《敦煌书法丛刊》。书法形象取法敦煌文献十九种,涵盖写经、道经、碎金、牒状、经史,字体包括篆、隶楷、章草、行、楷。是对敦煌文献类书法的一次初步认知与宏观感知。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艺术家们在面临黑桥艺术区拆迁的无力时,便收拾行囊,朝价格低廉、政策宽松的地方搬迁。在城市化的推土机吞并一个又一个艺术区的同时,他们在无人知晓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区。接下来的艺术村会以何种形态呈现,是否永远都在“在路上”?然而决定艺术区命运的并不会是艺术本身。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将树木人格化,通过树木展现出人在都市之中受到的压抑及困境和迷茫。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或许我们可以冒一冒险,对艺术,或者说对我们称之为经典的对象进行审视与思考,通过学习发现新的逻辑、图形技术和物体,使它重新和“我”在一起,“杜撰”新的原委、精神与意义。借助于电脑的动漫扭曲与抽象语言所带来的动感形式,将看似无意义的视觉衍生,将原有的经典元素分裂,使传统客观的镜像化为主观成像,添

杂自己无意识的逻辑。

利用娱乐的视角、当下的视角去重建。希望消解厚重的历史感和严肃的现实感。反映自己对世界真实的态度和看法。将生活中碎片化和抽离的感受转化到自己的画面当中,是对生活中生产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提炼。以爱的艺术和观看世界的视角克服孤独与自我消失的矛盾。

不再在娱乐至死中逃避, 而是通过自己的画面来面对娱乐至死对于个性化的消解,从而在信息量巨大的现代社会中,逐渐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获得真正积极自由的自我。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新生细胞、组织由于生长不成熟、不均衡,往往会呈现出某种特殊的颜色和质地,看似美好的视觉体验,却让人感觉到的是刺痛、扭曲、变形。每一单个作品分别代表着一种治疗案例,但是不同于普通的与精神和审美等相关的艺术治疗,我运用反治疗和治疗两种方式去干预

不完整的组织和身体。反治疗是在与其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治疗手段。当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在不被引起重视的时候,可能就需要转向被边缘化的或是伪科学的方法。抽象艺术治疗法与其他手段一样,不能解决生命和死亡,但能让人在活着的时候更向往生命,更能有尊严地面对死。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我的自我意识启蒙比较晚,在生活中被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这些画就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不断地批判,直面自己各个角度。绘画是这个过程的镇痛剂,我每天都画,在绘画的世界中。得到抚慰。没看多少书,也没有深入思考,我的画更多还是感受的表达。我总是很急迫地想进步,这种功利心一出来,画面上也就体现出来了,进展反而慢了,有很多惯性和重复。作品和作者是一个整体,人要是不真实,画也藏不住。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外部环境强烈地影响着人格的形成,面具之下是曾经的生命。我们应该享有对自身的知情权。绘画常常被作为交流情感的辅助工具,所以希望通过高度自主的绘画方式,在没有预设的、模仿、象征、言语的游戏中,建立起特定领域的新秩序,以此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对本我窥其一二。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世界对于我,仍是陌生而未知的。天生性格使然,我不愿完全接受自己所处的世界,超现实与神秘主义对于我有着超凡的吸引力。圣徒在当今已然绝迹,更多的人愿意当一个活在乐园之中的智者,所见即所闻。而我一直在探寻内心某种不可名状的“幽微之境”,它来源于对不可见事物的观看,来源于永恒的主题:音乐、灵性、苦难、死亡、孤独、怀疑和自我认知。

制作铜版画的过程就像一场圣徒的狂欢,受难,挣扎,千锤百炼,洗礼,新生。我采用的制作方式需要无与伦比的耐性,意志的消磨、时间的堆砌是达成目的的必经之路,褪去浮躁,在静默如谜的深夜思考,才能一点一点地靠近内心的幽微之境,一些现实不可见之物方能清晰地浮现于头脑。然而这种状态不可名状,无法描述,转瞬即逝—“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唯有保持沉默”。若创作是一次殉道,踽踽独行的圣徒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虔诚?以眼泪,以沉默。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我喜欢木头的温和以及减法造型的直接性,对和每块小料的直接对话以及“投机取巧”地获取形体的完整和饱满感到非常过瘾,沉迷于这种对“物”的挖掘和收集还挺有乐儿的。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爷爷的去世曾带给我极大的悲痛,他临走之时我也不在他身旁。对他生前最后的印象便是他躺在床上,既痛苦又安详。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系列作品原材料都是拆迁现场中的废弃物,但是它们似乎跟之前不一样了,那种肮脏的、破旧的、危险的,被人忽视甚至招人嫌弃的材料现在却让人禁不住去细细地品味和触摸。

这些破烂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们都存留着人们生活的痕迹,我亲自将它们打磨抛光,从去年7 月份开始就一点点地抛光,时间很长。我选择用这种枯燥机械的工作方式一点点地改变这些“低端”材料的视觉与触觉,直到它发生变异。

作品的名称来自我们平时用的打磨砂纸后面的数字标号,标号越高,打磨出的物体越是细腻,因此我引用这个概念将之命名为《3000 目》,而事实也确实如此,“3000 目”既是一种效果也是一种态度。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是基于对壁画的一种“误读”,这些壁画在我眼里从来都不是静止的,相反,在我看来它们。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海底,深蓝之境,那是不同于陆地的生态系统,是窒息与压抑,也是幽秘与神奇。人类向上探索太空,向下探索深海。但是同在一个星球,人类对于深海世界的了解甚至还不如对火星来得多。未知总令人好奇、令人想象、令人向往。那一片深蓝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一头抹香鲸的骸骨沉于海底,生于斯长于斯又还于斯,能给许多深海生物带来长达百余年的养料。一个生命的消解,是无数生命的狂欢。也许深海此时,就在狂欢。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远古时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动物和植物平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信仰和尊重。可是现在这些珍贵的文化正在消逝,大草原和森林也与传统文化一并消亡。那些和自然万物沟通的人都死了,只有文化能让我们接近生而为人的本质。从野蛮人进化为智人,那些神性的美在哪里?

我一直对中国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原始迷信和文化传统感兴趣。现代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所以很多文化、艺术都在衰落,各种有意思的玩意儿都没了。我觉得现代文明在改变自然能力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在精神领域中的探索。所以,传统文化的丢失让我感觉很惋惜,不光是我看见的,全球各地的文化都在消逝……

“阿尔泰”,从一条山脉、一些民族、一种语言慢慢成为一种文化。那些文化是永远埋在土里还是挖出来呢?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是一个由从儿时至今的日常生活琐碎小事拼凑而成的短片动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也日新月异,但在进程中慢慢出现了一些小差错,人在网络、外卖、废弃单车等包裹形成的独自封闭的空间中,无处可逃。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混鸡:渴望爱情,向往自由,然而被现实折磨得沦为苟且之徒。

奴狗:奴性在身,不欲反抗。有梦想,只能意淫;想表达,不被理解,最终逼上梁山,仍无人理会。

迷狐:描眉画眼,敷粉施朱,一心上位,尊严难求,外表光鲜亮丽,然则内心孤寂难熬。

涩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不在,全事自作,睡不着,短叹长吁。

四个角色主要象征着现实、胆怯、纠缠、苦涩,但又不是仅仅只象征着某一点。它们看似独立,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连接在一起有点像经历一个事件过程中的思想波动,有点像追女孩,有点像艺术的美感,甚至有点诗意。片中每一个角色都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出妥协、愤怒、幻想、忧伤等甚至说不清的处理方式,但一切又没有命中注定,之后会有无数种可能的结局。四部影片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讲述同一个故事,那就是生活。我相信观众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共鸣。回过头我也同样在做一个纯粹的欣赏者和体会者,而不是参与者,思考着片中是我将要做的决定。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城市景观日复一日的变迁,人们随着环境而改变,或多或少会出现社交恐惧和心理焦虑。作品运用三维全景动画以及VR 虚拟现实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的动态画面,进行由浅入深的线性探索,营造出了现实与超现实交融的虚拟舒适空间。尝试表达都市人群面对真实世界时的恐惧感及压力,并且通过艺术手法转换成舒适安全的视听体验。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苦痛源于人这种生物体的进步跟不上生活条件,抑或说跟不上科技的步伐。科技是便利、是高效,安稳舒适的同时滋养困苦和不安。长达十多年的口腔治疗经历让我对牙科恐惧又无奈,恐惧源于人需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感受金属器械的打磨,疼痛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无可预知。人,在这场仪式中究竟占据什么位置?当身体机能无法并列于身手创建的新优时代,人与科技的关系又将如何进行思忖考量?我以此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构建了一个看似精准的金属框架,将人、器、物都限制其中,所有的部件以机械构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这一段虚构的历史其实源于我对钻石的价值和象征性的思考,我整理了从18 世纪开始钻石在市场中被营销的历史和不同时期广告中的形象作为我作品的方法论和整体逻辑,钻石被广告商所建立的与爱情的联系提高了整个世界对钻石的需求量,到现今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认为钻石就是爱情,所以既然钻石能代表爱情,那么陨石也能为分别代言。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Majic Cube”是一辆自动驾驶共享汽车,主要解决城市中人和物流的问题。“One is all”是我的设计理念。我从当下的新生活方式引出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新科技解决当下交通问题,再将未来发展方向和如何解决问题相结合,得到了未来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使用需求,这些需求就是“the all”, 而最终的产品就是“the one”。

“Majic Cube”由两个快递物流箱、一个可变形内饰和一个电动化平台组成。其座椅和快递箱中的置物架采用了高延展性织物材料和可变形金属,座椅可以随乘客的体型而变化成最舒适的状态,而物流置物架通过两边闭合包覆的方式使放置的物品免受碰撞,使得快递运送中减少了瓦楞纸和泡沫塑料的浪费。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面向三户家庭的亲子民宿“口”—空间的进入与打开方式,不同形式和尺度的开口将人与空间的互动裁剪成跳动的碎片,人在其中不断地进行零散空间和视野的切换经历心理起伏的高潮。

灵感来源—“嘉年华”电影中所呈现的巨大对比与反差的场景:游乐场中,小文与新新开心地奔跑着,在黄蓝相间的大喇叭里大声呼喊着彼此的名字;而游乐场外,他们的父母却在商量着如何与施暴者私了。大喇叭是在隐喻女性器官,代表她们实际在寻求内心最温暖安全的地带。新新问小文:“这条通道通向哪里呀?”小文说不知道。而又有谁能知道呢?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基地位于北京市水源八厂所处街区,面积10.3 公顷。现状中用地性质混杂,所有布置区域中心化,没有构成一个社区整体。但水源八厂有成为大地景观的潜在可能性,因此我结合景观都市主义的内容,将多种基础设施并置,利用圆形功能圈与立体交通重构整个街区的景观结构,使水源八厂以一种开放友好的新模式面向从个人、社区到城市的各个层级,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行社区营造,让失落的空间再次成为城市中不断散发出活力的社区中心。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结合了音乐、平面设计、空间塑造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用视觉、触觉、听觉的通感转换手段,去完成一个包含着以音乐是可以触碰的,画面是可以发声的,声、光、电是可以结合的为创作核心的跨专业跨学科的音乐乐器科普类新媒体交互作品。作品强调了艺术的整体性和氛围的传递与感受,希望通过触碰按钮自由组合乐器旋律合成一段爵士乐的交互体验,让大家更真实、更深刻地了解到爵士乐,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给参与的大众带来快乐和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更深的探讨。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大多源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我于是设想未来会出现可以直接改变人们主观意识的技术,帮助人们重新体验这美好的世界,于是选择用新媒体技术模拟出这一设想,创造出多种艺术风格的场景,使体验者沉浸在不同的艺术风格的空间中,像艺术家一样重新感受自己与身边的世界。希望体验实验室能给每一位体验者带来快乐。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绘本《鲸和船》是一个浪漫的生命成长故事。故事中这只神奇的鲸鱼虎头虎脑,看似没心没肺,从海底到海面,他都是闭着眼睛张着嘴。他从没在乎过那些“一不小心”溜进嘴里的东西,浑浑噩噩发现自己吃光了整片海洋里的生物,孤独地长到最大的个头,停留在海面默默流泪……直到他遇见一艘“小”的轮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为了表达爱意,他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她,喷出彩虹色的水柱,让螃蟹到天空把云朵修剪成玫瑰花,吐出之前吃进肚子里的小鱼们为她开派对……他使出浑身解数,肚子里终于空空如也,小鱼都还回大海,他变得特别渺小。但是他依旧兴奋地旋转着,绕着轮船,十分期待。最后无动于衷的轮船终于洒下一面大网将鲸鱼带走……做成了罐头。

一个人想象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容易浪漫。也许结果并不如意,可是喜欢就是愿意。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我有一只鸟,我陪伴它长大,它羽翼渐渐丰满,学会了飞翔,面临着飞到窗外不能自理生活,随时丢失生命的危险。我在给它剪短翅膀与否之间纠结,最终把选择留下和飞走的自由给了它。

2018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展区

| 作品阐述 |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北宋文人画中的荷花意象,在表现手法上以作品的名字、背板上的书法字帖,将异化了形态与颜色的荷花与作为元素的太湖石串联起来,试图以新的材料和表现形式去重新诠释新时代背景下的荷花意象。

| 中央美术学院展区参展作者简历 |

| 展览信息 |

项目总策划: 徐冰

年度展览总策划:苏新平

年度展览策划: 张子康孙韬

年度展览统筹: 高高谭玉红吕明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1日10:00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11日—12月2日

展览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馆展厅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展览线上购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