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行书陈恭尹《金陵怀古》条幅
规格 138cm×54cm
在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书法可谓“写意之尤”了。纵然如此,书法的写意还需依赖一定的“法度”方能落到实处。“法度”既是书法艺术之根本,也是创作者与接受者得以沟通的桥梁。倘若没有“法度”,不尊重“游戏规则”,自以为是,一味地自诩个性与创新,那么书法作品要么是自说自话的独白,要么是异想天开的呓语。也许个性是个性了,创新也创新了,但好不好、是不是书法倒要打个问号。刘勰云:“统绪失宗,辞味必乱。”此虽言文学,然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在我看来,书法艺术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当务之急不是标新立异和超越传统,而是要守住底线,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性,让书法不致于“创新”到让人看不懂甚至不相信这是书法。
学习书法首先当对传统经典心生敬畏,惟此,方能寻绎和理解书道之法。我一直认为,书法的个性和创新是建立在对书法传统的认同和具有个性化的再阐释的基础上的,但即便是再个性化的理解和阐释也不能抛弃和无视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品性,或割裂个体化人格精神与普遍人格精神的关系。否则书法无法,书将不书。强调步武先贤的重要,并不意味着主张亦步亦趋地鹦鹉学舌,而是强调在传统经典的学习中开悟新知,在尊重书法艺术自身特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探求,所谓“温故而新”。(原标题为“书法要守住文化的品性和底线”)
文章标题:书法创新要有法度,更要尊重“游戏规则”!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