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年谱》载,乾隆三年(1738),金农五十二岁,十一月客汉阳,十六日应鲍景熙之请,追记所见典籍书画,作《冬心随笔》一卷,金农自序是这么说的:
“惟有先予而来者,广陵余四丈茁村、歙州鲍君景熙,时相垂访。余丈为予廿年老友,鲍君为予新知。余丈虽属朋辈,其纂著渊博,足堪为吾师。鲍君盛年笃学,其耽古广识,颇与予同。两贤往还无虚日,真慰我泽畔之寂寥矣。鲍君一日携精楮,岂予记所见典籍书画,作周氏《云烟过眼录》。”
歙州鲍君景熙,金农在一幅画竹题跋中也提到过他,其人待考。余四丈茁村即余元甲,字蒹白,一字拙村,晚号濡雪翁,在扬州康山营建了万石园。《金农师友录》有详细考证。元甲为人仗义,好远游,乾隆三年,两人相遇汉阳,金农在《随笔》中提及,元甲自己也有诗《晚客汉阳》可证“不知可得扬州死,夜夜乡心梦竹西。”
《随笔》多记金农寓目之典籍书画,包括宋刻本《古史》、《永乐大典》第九千六十三、四两册、宋刻本《史通》、宋刻本《前汉纪》、元刻本《后汉纪》、宋刻本《古林馀录》、杨羲《黄庭内景经》、徐履《墨竹》、米友仁《楚山清晓图》、冷谦《吴山图》、赵孟頫《手简》等,内容涉及金农的行踪与交游,以及古籍、书画的收藏、流转与鉴定,有些善本已然无存,赖由随笔知其概况。
“《刹中稽古小志》……是书亦宋雕本,予曾观于毗陵庄翰林宅。”金农说观于毗陵庄翰林宅,庄翰林当指庄冋生,不过庄冋生康熙十八年(1679)就去世,金农应该是在庄虎孙手上看到才此书。
“《古物辨名》……刻手既佳,而装治更善,书皆倒折,四周外向,设遭虫鼠之厄,于中无损也。亡友马寒中先生秘藏,先生殁后,其子好樗蒲,已准百钱落博徒之手矣。悲夫!”马寒中即马思赞(1669-1722),好藏书,所藏多宋元精椠,旁及金石书画,为东南藏书之冠。著有《道古楼藏书目》。金农另在《经解》条提到他:“吾友海宁冯寒中先生蓄典籍最多,有《经解》所未雕版者六十五种,惜其逝矣,其书散失,尚俟执业之徒披辑刻之。”马氏去世,其书不保,可惜可叹。
“黄庭内景经一卷……向藏吴门韩宗伯家,近归归安令裘鲁青明府,爱之不啻琼玖……雍正十三年天子开宏博之科,先生荐予姓名于节钺大夫,因赴京师,旋还杭州,小住淮上……明府名思芹,江西新建人。”《黄庭内景经》原为吴门韩世能藏,后归归安裘思芹。裘思芹是裘曰修的从兄,也是金农的伯乐,曾将金农推荐给浙江学政帅念祖,希望能名列博学宏词,可是缺少浙江总督或京中权贵的荐举,最终无缘。
此《随笔》后刊刻行世,据魏锡曾序言,知由丁文蔚嘱友人录出,光绪四年由当归草堂付闽工吴玉柱刊刻成书,魏锡曾命名曰《冬心先生随笔》。需要说明的是,手稿与刻本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是金农抄录的古书而没有注解的文字就没有出现在刻本中。另外,此卷现装裱顺序与刻本次序间有不一致者,手卷以《朱子近仁》部分内容为第一段,《经解》为第二段,刻本以《经解》为第一段,《朱子近仁》排在最后一段。
-横置手机查看完整作品-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12月3日-4日拍卖:12月5日-6日
文章标题:金农《手稿》浅说
本文栏目:拍卖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