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张元:精神穿透材料——“观念与呈现”展览专题讲座与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美术综合 来源:山东美术馆 2018-11-30 17:32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省油画学会共同承办的“观念与呈现——2018·油画语言拓展提名展”于11月3日——25日在山东美术馆展出。展览意在通过一个有限的侧面,管窥山东美术家围绕现代美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省油画学会共同承办的“观念与呈现——2018·油画语言拓展提名展”于11月3日——25日在山东美术馆展出。展览意在通过一个有限的侧面,管窥山东美术家围绕现代美术语言的思考与实验,聚集我们的问题意识……

借此契机,为了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思考,11月20日,由山东美术馆、山东省油画学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材料艺委会副主任和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元于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作题为《从西方绘画语言演变看当代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的学术讲座,于山东美术馆开展“现代油画·材料视角”学术研讨会。

1

学术讲座

讲座中,张元首先结合诸多油画名家绘画作品及书籍作品分享了油画的创作史和绘画语言本体的价值,并引申出我们现在的关注点在于绘画语言关系与秩序的研究和实践这一问题。

其次,他从印象派出发,介绍如何选择好绘画语言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做好主次分明。他表示,绘画中造型如果作为主体,色彩此时应该依附于造型,从而表现造型的质感,避免创作出现混乱。

随后,他结合创作历程,讲述了自己对创作和绘画基础关系的认识,认为拥有坚实的基础固然重要,但不代表就拥有了创作,基础应该是为创作服务的,以创作带动基础,用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

最后,他根据自己对绘画语言的研究提出当代教育应立足于认识方法的培养,技术不是问题,希望师生把提高认识放到重要位置。

▲讲座现场

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陈国力,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岳海涛,山东美术馆学术研究部主任李生、公共教育部主任赵军以及部分驻济高校美术院系师生、参展艺术家等近300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岳海涛院长主持。

▲听众认真聆听

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听众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让他们更加坚定传承发展油画艺术的信心和决心。

2

学术研讨会

张元作为本次研讨会力邀专家,就现代油画的发展、绘画元素、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综合材料绘画要彰显物质语言的主体性,但并不等于不可以具象,不是一提材料就是抽象,甚至连色彩都没有了。色彩就是材料,但又区别于传统绘画的色彩关系,综合材料绘画关注的品质和单纯的处理色彩关系的品质不是一个概念。综合材料是一种跨界艺术,一是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更自由的创作方法,不是技术层面的一元论的东西。

▲研讨会现场

怎么理解综合材料绘画?在“观念·呈现”展览上,大家通过研讨交流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语言的界定。如果没有对语言的界定,有时候连擦边球都不好打。如果熟悉语言,对语言有深刻地理解,这个擦边球就会好打很多。

▲研讨会现场

艺术家如何拓展自己的绘画语言,彰显个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语言的一种理解,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自己的定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一种思考。

活动现场,张元的开场发言对来自省内高校的中青年教师触动很大,不仅启发了他们在创作上的灵感,同时也对他们在教学上的认知有所启示,在场教师就如何建设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材料语言的转换,如何将材料嵌入传统绘画等问题向张元请教。

01

张志强:如何从普通训练转到综合材料绘画?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最先强调的是材质的复合感,把画面落到材料这个根本出发点上。第二,强调画面的抽象感,从现代绘画读图的阅读经历入手。通常情况下,学生一开始接触装饰绘画,如果让其堆砌材料,很多学生很容易做成了拼贴装饰画。在这方面怎么把握方向?

张元: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都需要相对稳定和明确的要求,这样才会有成果。如果教学要求本身模糊,学生的实践就会参差不齐,这里面还牵扯到价值判断的问题。再次强调,教学指导思想要清晰,教学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目的是不是明确。关键还有认识方法,怎么来认识,尤其是教员怎么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有自己的偏爱,定好位,这个定位不能来回晃。意象在中段,这个中段很宽,是无限的,在意象和抽象之间实践,还是在意象和具像之间实践,还是放在意象这个定位上实践。探索的过程就是在建立自己学术观点、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在油画系上课,有两周的课程安排,如何在这两周课内出教学成果?第一周安排理论课。我让学生了解西方绘画语言演变的关系,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接受,他自己有综合判断的能力。第二周进行绘画实践。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离不开有色底。我们把有色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突出一个有趣味、有品位的有色底。什么叫趣味,什么叫品质?需要去实践。把一个有色底涂的很有意思、很有品质,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二个阶段,在有色底上要传达精神、传达情感、传达概念。这个有色底就不是简单的涂平面了,要传达出你的精神思考。第三阶段,在这个有色底里生长出创作者自己的特点。

当然,关于有色底,首先讨论概念,概念讨论清楚之后让学生去实践,他们有自己的想象力,而且其想象力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实践出来的东西非常有意思,很讲究,也挺复杂,不是很简单的东西。在阶段性的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显现学生的才华。

02

李平:在油画艺术研究的过程当中如何嵌入其他方面的材料?特别是在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油画材料之外如何对接其他材料,在艺术教学和创作中应该如何拿捏分寸?特别对学生的训练上,央美在这方面是如何把握的?

张元:在传统油画教学中,欠缺一个专业,那就是绘画技法材料。中央美院要建立关于绘画技法材料的工作室,工作室以技法为主,还是以材料为主?我曾带着这个问题去巴黎考察学习,在考察中,因为接触巴黎素邦大学造型艺术系的材料课,我发现技法是个性的,尤其是在当下。

在某种程度上,绘画技巧作为传统的经验是可以传授和承传的,但材料不是。油画家使用的都是油画材料,但他们对油画的理解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因此材料具有共性,侧重于材料的研究是有发展前景的。

中央美院和巴黎美院的最大的区别,中央美院以最大的投入力量继承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过去时。巴黎美院以最大的可能性,以最大的能力激发未来性的人才,培养未来型人才,是未来时。

怎么继承传统呢?继承传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重复传统的经验,而是拓展,把传统的经验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中国画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非常独立的文化体系。徐冰就是最好的案例,他在作品中体现了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西化的,是西方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写生中,观察、记忆、默写。

从油画教学的传统经验来看,建立绘画技法材料这门学科非常有必要,潘世勋先生想填补美院在这方面的空白。我们把工作室取名叫“材料表现工作室”,表现既包含精神,也包含传统的技巧。但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搞不清楚“材料表现”是干什么的,后来把工作改名为“材料艺术工作室”。

作为教师、艺术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基本概念是可以变通的,是基因式的因素,可以转基因,且潜能巨大。绘画技法材料是一门专业,是传统经验,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承,是需要的。综合材料绘画是跨界,没有界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身边的一切包括我们的人体自身都是物质,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转换。

在西方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清晰的概念,教授跟学生讨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什么?教学计划是每一个专题的概念,概念讨论清楚之后,再去实践,老师再做点评,最终能够比较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综合材料绘画的最终落点落在绘画上,在两维平面里实现物质材料的转换。很多作品是综合材料,但是跟绘画没关系,这样的作品可以归到实验艺术,因为实验艺术更能体现观念。

03

刘劲蓬:作为一名艺术家,专注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绘画中与材料的物质性的关系,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在绘画创作,造型语言和材料语言,您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元:谈材料并不等于材料没有造型,一块板子一块玻璃放在画面上,你能说它没有造型吗?这肯定是有造型的。但是硬制材料和软制材料在画面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同时这也取决于画家。如果,你非得把这个材料生拧地符合造型的要求,不是不可以,是可以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浮雕或者雕塑。同样,写实的雕塑也是这样,有石头的,有钢材的,有不同材质的。如若传达一个人体的造型,通过它可以传达得有肉感、有质感,让材料去符合造型的一种需要,实际上体现的还是形的质感,并不是材料的主体性能。

材料主体性的表达,有时候顺着材料走,材料的审美、趣味在哪儿?如何把有意思的东西在画面中极尽可能地张扬出来,造型可能就顺着这个走。这个关系怎么去处理,根据画面主题的设置,画面中画家的兴趣在哪儿,把想要做的事情做得更明确、更清楚,可能作品也就清楚了。怕的就是这两者都沾着,但最终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

绘画特别忌讳制作或者是做作,什么是制作?什么是做作?就是修饰,描出来,不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是工艺的过程,不是感性的抒发过程。绘画是强调感性抒发的过程,如果我们强调材料的主体性是离不开制作的,那就要考虑怎么制作让它自然。

04

孙小娥:目前好多高校在建综合材料艺术与实验这个工作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元: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全国一些美术院校纷纷发展这门学科,设立专业或者成立工作室。我只能谈我们的经验,材料艺术是不可重复的,不像素描,比如中央美院的素描,只能说中央美院具有坚实的素描基础和传承。中央美院确实是有造型的标准,我们从画面里能够感知,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其造型能力在画面中是能体现出来的。这跟武林中过手似的,一过手就知道你在哪个段位上。

全国的素描几乎在一个模式里,全国的油画也几乎在一个模式里,但综合材料不在那个模式里。对综合材料,从哪种角度去理解、去切入,各个院校综合材料的课五花八门,结果都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倡导综合材料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我只谈我们的经验,我们把综合材料绘画分为基础课、语言课,基础课中有若干专题,语言课里有若干专题。而创作课,我们以做方案为主,要拿出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来做创作方案,一次一次的否定,最后出来的东西比较成熟,推敲出来的东西比较有深度。

成果是教员和学生辛勤地付出得来的,外人看着很兴奋,这么短的时间能出东西,但有时候是通过激烈的斗争出来的。其实都想成为艺术家,我们也想培养出艺术家,培养艺术人才相对轻松,培养艺术家就不太容易,比较艰辛。

05

与会画家还就研讨主题发表了各自独到的看法。

冯劲草

画面语言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表达情感、理念的方式和方法,有其独特的个人视觉。对于画家来说,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张元老师把油画语言作为讲座主题,用美术史上的案例来阐释,让我更加明白了研究、熟读美术史的重要意义。读美术史、向大师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存在,这很重要。大师的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画面语言的建立上,他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高度,令我们攀登的一个尺度。如过于崇拜他人,结果就会丧失自我,失去自信。在绘画创作上,崇拜別人还不如多加崇拜自己,当一次自己的国王。别于他人不同的表达,也许就是你独有的绘画语言。

班福臻

张元老师一直强调“精神穿透材料”对我触动很大,在创作中材料一定要有内容,有内涵。通过欣赏、比较历史画,我有了更深的体悟和看法。很多历史画是历史的记载和说明,但有一些作品超越了事件的表述,比如基弗的作品,他利用各种材料,这些材料被赋予了能量与内涵,是精神性的表达,跨越了表象的战争内涵,超越了事件本身。在创作中把材料语言的力量和内心的精神性很好地结合,是我将来创作中进行语言开拓的切入点。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岳海涛、济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雷,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平,艺术家宋齐鸣、李济民、仲济昆、申林、周伟华、冯劲草、张志强、班福臻、孙小娥及青年艺术家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陈国力主持。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