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一场汇集在上海航头的当代艺术展

展览资讯 来源:美术报 作者:庄燕琳 2018-12-02 16:43
昨天(12月1日),“航·上海当代2019跨年展”在上海航头大壶艺术举办。集中了19位上海当代艺术范畴每个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王劼音、周长江、沈忱、孙良、倪志琪、蒋正根、杨冬白、陈墙、王凯、

昨天(12月1日),“航·上海当代2019跨年展”在上海航头大壶艺术举办。集中了19位上海当代艺术范畴每个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王劼音、周长江、沈忱、孙良、倪志琪、蒋正根、杨冬白、陈墙、王凯、 梁卫洲、刘广云、潘微、黄渊青、薛松、曲丰国、吴林田、李淜、马运灿、邱加等。

王劼音 《龙城之七》布面综合材料

88×145cm 2017年

周长江 《互补构图103》 布面油画

100×80cm 2014年

艺术家们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他们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时代转型,对艺术史有自我的思考,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成熟的,又有艺术史的内涵。

薛松 《时空穿越》 综合材料

120×60cm 2014年

黄渊青 《2018.7》 布面综合材料

175×140cm 2018年

参展艺术家中,王劼音是当代架上绘画领域的前辈,周长江是中国最早从事抽象艺术探索的艺术家之一,薛松、黄渊青等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画家,沈忱的冷抽象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杨冬白的雕塑流露出中国山水文人画的精神质感……

沈忱 《无题--作品77243-12》 画布,丙烯

163×112cm 2012年

杨冬白 《天风吹拂系列--山趣》 不锈钢

74×103×25cm 2018年

当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上海当代艺术的特点自然潜藏在这座城市的精神性格之中。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现代主义和前卫主义影响下,生活于这片土地的艺术家们很早便已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样式,在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全球与地域、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的交集与冲撞下,折射出绚丽多彩的多元艺术视角及个性精神。随后的二十多年里,艺术生态环境几经变化,他们并没有放缓思考的脚步,而是一直保持着对视觉语言探索和实验的浓厚热情,将东方审美趣味融入当代观念,语言表达和风格样式在独具价值的深入探索中更显个性与纯粹,体现出强烈的精神性与个体精神。

此次参展的都是这两年沉淀下来状态比较好的艺术家,作品中蕴含着当代艺术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数十幅不同媒介材质的作品,体现出他们在不同阶段创作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及持续的艺术张力。几十年来,他们作品的面貌随着思索与实践的深入可能会有较大变化,但艺术语言的内在基因一脉相承,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上海当代艺术的概念,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宽广的精神维度和成长空间。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1日。

展览作品

陈墙 《作品17-17》 布上宣纸、墨、油画

120×160cm 2017年

蒋正根 《点苔-2018NO.2》 布面丙烯

120×100cm 2018年

李淜 《草木列传》 布面油画

93×86cm 2018年

梁卫洲 《景物三联》 布上丙烯

120×40cm 2005年

刘广云 《本来》 综合材料

120×120×10cm 2018年

马运灿 《石语--051》 岩石

25×20×20cm 2015年

倪志琪 《阿尔罕布拉宫系列之一》 综合材料

130×165cm 2017年

潘微 《文字解构》 漆画

40×60cm 2017年

邱加 《2018.020R》

94cm×83cm×24cm 2018年

曲丰国 《四季》 布面油画

80×100cm 2014年

孙良 《蓝色》 布面油画

30×43cm×2 2016年

王凯 《无题》 布面油画

40×50cm 2017年

吴林田 《TOUCH .3》 布面综合材料

110×138cm 2005年

文 | 庄燕琳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