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学术一百·山东青年美术作品全国巡展(西安展)即将开展

展览资讯 来源: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2018-12-10 10:52
点击上方“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直接订阅永恒的家园 学术一百·山东青年美术作品全国巡展(西安展)THE NATIONAL EXCHANGEEXHIBITION OF SHANDONG YOUTH ART

永恒的家园

学术一百·山东青年美术作品全国巡展

(西安展)

THE NATIONAL EXCHANGE

EXHIBITION OF SHANDONG YOUTHART WORKS

学术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

主办: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协办:山东西城时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时间:12月15日(10:30开幕)

地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回归生命的家园

——关于学术一百“永恒的家园”主题展的几点思考

□ 张宜 张荣东

学术一百山东青年美术展在前两届展览的基础上,计划自2018年始设立主题展,时间分别以永恒的家园,大地的文脉,时代的抒写为主题,梳理山东青年美术的学术脉络,引领有思考、有关怀的创作,以这样的架构完成对这片土地及人文的致敬。第一阶段鼓励以永恒的家园,伟大的山水地理为主线,表达齐鲁山水及其间的事件、人民,第二阶段推崇以对齐鲁思想传统脉络,如孔孟等诸子百家、诗经、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艺传统,以及颜真卿、王羲之以及诸先贤的故里,家园、艺术来源等进行艺术的表现。第三阶段重点推举新的观念、新形式的创新,鼓励不拘一格的新实验,贴近时代的脉搏,发现时代的律动。

永恒的家园主题展,欢迎青年画家对自己家乡、家园的山水、人物、事件为主题,描绘齐鲁大地,表现齐鲁人文关怀,体现齐鲁士子情怀,为新时代齐鲁大地造像。本届展览主题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如下的学术思考:

一、齐鲁最伟大的传统是其雄浑的山水空间

山东美术尤其谈到青年美术,不能不谈传统,我们往往把传统放在一种画风或者是技巧层面的理解,但是传统一定还是文化的、思想层面的。而且你要是讲齐鲁最伟大的传统,从历史变迁来讲,它最永恒的传统是它雄浑的地貌,是其雄浑的山水空间。有大量的名山,泰山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有崂山、沂蒙山、昆嵛山、蓬莱仙山;有济水,济水断流之后有黄河。山东有着东部最丰富的地貌,而且这地貌也深刻滋养了中国的早期文明,孕育了中国最早的艺术思想。

学术一百|家园新绿 刘仲原、卢晓辉、扬恩国、吴疆、孙文韬、张健

从美术角度而言,山东的地貌曾经启发了王蒙,王蒙在泰安做知州还曾经画了一幅《岱宗密雪图》,后来失火给烧毁了。赵孟頫在济南《鹊华秋色图》,这是对家园故乡的深刻表达,陆俨少、钱松喦都曾经画过泰山,而且对泰山有非常有意味的理解。傅抱石、吴冠中都曾经画过崂山,吴冠中多次去崂山,他对崂山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山东的地貌启发了历代的美术,图像不断地被他们重构,形成新的意味。再往前推,像徂徕山,李白曾经在徂徕山隐居,他们一共六个人,叫“竹林六逸”,“六逸”曾经在徂徕山吟诗作赋,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都是山东最伟大的山水家园。

对这个山水家园的美术描述,从历史上看不如江南繁盛,尤其是元以后。这里面有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原地带作为华夏文明早期的家园,发展比较早,人口密度比较大,战乱也比较多。从汉以后齐鲁地域就没有平静过,直到王羲之南渡。南渡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地理上的大变迁,一方面是江南的大发现。江南在晋以前它的发达程度是不如北方的,还是以中原作为中心,但是从王羲之南下成为华夏的一个重心转移到长江以南,江北的文人基本上团聚在以江南地带为核心的地带。王羲之的故乡琅邪仅在魏晋时期就至少被五个国家占领过,不断被不同民族的国家侵占。到了唐宋,实际上就是在唐和北宋安宁了很短的时间,后来宋代和辽、金,元朝是蒙古族统治,再到明清,整个齐鲁地带战乱没有停止过,它始终是战场,平静的时间是非常少的,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因为在战乱年代不断被侵扰,人才纷纷南移。山东最伟大的画家梁楷,当时金国把他的家乡占领了,他也是南渡寻找汉人的文化归属感,他后来成名也是在临安。

山东这种伟大的以泰山为代表的自然地理,深刻地影响了齐鲁大地的文化风貌。而且齐、鲁文化的传统又颇有不同,泰山属于齐鲁交融之地,不完全属于鲁国,也不完全属于齐国,南为鲁北为齐。一般谈到山东的时候,往往联系到儒家文化,孔孟造就的讲仁、讲礼的人间秩序,但是往往忽略齐文明。山东实际上也有着奇崛想象的地带,有非常外向的、充满想象的从东夷文明而来齐文化。齐国有很多早期的原型神话,像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都是在齐国大地上产生的早期的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非常充满艺术之美的早期神话。但是这种神话在山东的根脉因为自元代以来的长期的战乱,后代的山东和它的早期文明尤其早期的原型神话鲜明的精神是产生一定变异的。所以讲山东美术传统,还不能去追山东美术的表面迭代,它的深层根脉要从汉画像石往前找。山东是画像石出土特别多的地方,山东尤其是鲁国地带要占中国汉画像石的半壁江山,山东早期有非常好的美术萌芽。再往前推像齐国的神话、东夷文明的璀璨,这是摆在山东艺术家、山东的学者面前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宝库。这些早期神话完全具备了代表整个华夏、整个民族格局和空间的气象,但是山东后期尤其是明清、民国美术对这一块的追寻是非常不足的。

谈青年美术的传统就是谈山东美术的传统,还是一个美术史观的确立不够,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还仅仅是把最近的几百年作为山东的传统,齐鲁的那种气象就大大地不足,还是要追寻到齐鲁大地的最早的、最恢宏的气象,才能对得起这片神奇的山水沃土。

学术一百|无可安慰的观望 孙春龙

二、齐鲁山水家园的文化内蕴

李零认为中国最伟大的传统应该是中国人。人在血脉中绵延着多少代的遗传,祖先的记忆凝结在你的遗传基因,这种神秘的遗传密码,决定了你的一种生命取向。在山东人的传承上,这种像梁山好汉急公好义、有强烈的忧患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交通的便捷消解了距离,信息的交汇和整合,使青年画家面对自己的传统基因,已经很难显示出特点来。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同质化的,在历史上任何时期我们不会被这么多的信息所控制。艺术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青年艺术家还是要意识到他承载的文化特质。一个中国画家,一个东方画家,你去用西方文化去创造自己的图像,很难凸显个体意义,艺术家还是承载了民族的那种内在传承,承载了一个区域、一个群体一种独特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山东青年画家在这一块的自觉还不够,对山东人的这么一种操守、一种格局、一种看世界的方式,现在很难看到痕迹了。

学术一百|亘古NO.5 王栋

一方面从伟大的传统山水地理而言,山东画家专注于对家园自然山水的挖掘显得不是太够。当然,以一种行政区划的概念去束缚一个艺术家的创造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关注养成自己的家园、养成自己的山水,这应该是山东画家的独特资源。要回头找到源泉,找到家园。青年画家对自己乡土关注不够,对内在的文化内涵关注不够,往往把一幅负载历史、负载深厚精神的作品做成风景画,深度和厚度都不够,无法连接先贤的精神世界。一个画家本身所见本是历史,你画的当然也是山水的历史,这个山水形成是多少亿年形成,它滋养了你,你不把你的情感完全投入,很难创作出感人的、有厚度的作品。

山东有非常好的历史传承、历史记载,虽然没有像《楚辞》那样的瑰丽唯美、充满奇崛想象力的作品,但是山东作为北方中原文明的代表,浑厚、朴素、精神内敛,又非常地有骨骼,这样的一种传统就像从《诗经》绵延而来的一种代表中原人、北方人的精神气质的东西,现在似乎很难在青年画家的文字和绘画中察觉。这样一条宝贵的精神线索的缺失,表面上我们看到很多画家画出了很漂亮的画,但是这是无根之水,它是很难去让一个画家持续地深化它,不断地充实、深厚,最后形成大的格局和大的气象。

学术一百|静静的湖面 赵旸

这就涉及到山东青年画家文化归属感的问题,我们看到当代青年各种绘画形态、各种绘画表现方式非常丰富,有很多表达也非常地完善。但是这样的完善往往不是来自于个体精神的锤炼,不是从个体精神、从个人深刻体验里锤炼出来的语言,多属于中西当代绘画的一种启发、一种借用。借用别人的手法无可厚非,任何画家都是从学习他人发现自己的,但这样的借用如果说成为青年美术的主流旋律的话,每一个青年画家的绘画,都能找到他的传承来源,看到他的师长的影子,会是很悲哀的事情。怎样尽快地摆脱技法的沿袭,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锤炼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样的道路人烟稀少,这最终还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山东从唐宋元明清,无论在思想界还是在文学界,和繁盛的江南比颇有差距,这也导致青年画家缺少文化自信,缺少自觉的文化归属。山东有着自身非常独特的文艺风貌,包括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产生的年代非常近,山东这块沃土事实上可以生长出一块非常独特、充满想象力的东西。在早期的东夷文明之前那种齐国的神话直到千年之后还能再生发出这样奇异的花朵,证明这片土地并没有枯竭。在山东遭受了多次异族侵占之后,在清朝,蒲松龄又把自己的精神触角和早期的神话连接上了,这是对山东的文艺一个非常伟大的启示。不要感觉山东这块土地饱受蹂躏,这块土地就枯竭了,不可能再生长出奇异的花朵。包括崂山,它持续地在启发着后人精神上的一种探险,无论是对艺术创作还是对美术图像式的呈现,它永远在生生不息地去不断地重新绵延着自己。泰山的前山确实体制化了,到泰山的后山,它的自然风貌和江南的名山大川毫无二致,泰山的天烛峰那一线,风貌不逊于黄山,而且非常自然,这是山东宝贵的精神家园。

陆俨少有一次上泰山写了一篇笔记,写得非常感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到山河中,你的心灵感受、深刻的异土风景对你的精神震撼是最宝贵的,反而一幅画不是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否带着情感而来、是否真正地把自己的心融入这片土地,而不是猎奇式的、游客式的视角,现在写生游客式的视角太多,让我们看不到山东画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

山东青年美术要想发展,还是要往回去追寻,先在文化上追寻,如果在文化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一切创作都是无源之水。做一个这种文化上的梳理,做一个文化上的寻根,做一个对齐鲁早期文明的连接和先贤的那块最具灵性的精神连接起来,才有可能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有厚度的东西。

学术一百|别样生活 韩国玉

三、重返家园

我们这个时代到了虚拟的文化和真实的物质空前充足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把上千年的文明同时呈示给大家。我们这个时代接受的传统营养不是太多,是太杂。在这个时代,没有点文化定力是很难成就一个有特点的艺术家的。一个人如果给你三种选择,你可以选其一;当这个时代给了你三万种选择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会在选择中迷失。当你接受了过多的未经鉴别的上千年的文明成果,同时呈示给你,这更需要有一个文化地域的归属感,还是要回到一个东方人的精神状态里,因为你的基因里就隐藏着这样的密码,就隐藏着这样的视角,你只要激活它,就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这个世上只有一种视角,全是一种观念、一种视角,这个世界就没有意思了,一定是不同的地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视角,才能相互去启发,相互去印证,才能看到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世界一定不是单一的,它一定是繁复的、多方位的、多时空的,在这个时代一个画家过一种单纯的生活变得十分重要。

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的环境表面上是非常友善的,各种画展、各种媒体、各种机构、各种力量的支持。一个画家一年参加十几次展览是正常的,这种活动交流的频繁实际上是流通过度。当一个画家还不具备相应的精神含量和精神厚度的时候,就不断地被媒体推出,在美术馆、博物馆展览,被饥渴的藏家收藏,又有大量的所谓艺术理论家为他们撰写文章,拔高他们的精神高度,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和艺术创作截然不同的生存处境。这个生存处境是迅速地把你不成熟的东西作为一个成熟的体系、一个成熟的产品,推向社会,而且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一个艺术家个体的独特精神体验、独特的生存途径,事实上也改变了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生活状态。一个艺术家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它应该是和他心仪的家园、心仪的山水、心仪之物为伴。在今天这样的状态下,一个画家更多地是和同道为伴,和一群从业者为伴,反而远离了滋养自己的地带,这是文化消费过度的时代。

学术一百|消逝的故园 李恩成

绘画是非常寂寞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一个青年艺术家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厚度,也不会有那样的定力去拒绝这个时代的好意,而这个时代的好意往往损害艺术家的状态。

要重返你的家园和乡土,重返滋养你的土地,重返你的文化源流,不要让自己走在你的文化源流之外,要搞清楚你的精神来源。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艺术家也是一样,在剧烈的文化变迁、技术更替的时代,中国的艺术还处在努力在消化整个世界文明成果的过程里面。

我们的文化包括中国绘画的先祖它是有一种山林之志的。当代艺术家生长在没有山林的状态中,远离山林,山林就是公园。我们在一个完全工业化后的文明中生存,那种迅速更替的快餐式的,三年一番新甚至一年三翻新的状态是城市文明的必然产品,青年人接受这样的东西特别快。

很多作品之所以不感人,是物回归了物的状态,一所房子就是一所房子,它像一个建筑结构,上面什么样下面是什么样,画一朵花就是一朵花,而中国文人的传统,一朵花什么时候是一朵花过?它一定是有情感的,有七情六欲,有歌唱,它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当万物有回归万物的科学物质实体,实际上那种诗情诗意就没有了。物质实体是最不可靠的,一所房子在那里面早晚会转换别的东西,早晚会变成废墟。艺术为什么能长存?它在保全一个物象的真正生命,一朵花在艺术里是永不衰败的,它永远是开放的。

学术一百|秋色 于向志

这个时代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诗性的意象。中国文艺是讲诗性的意象,不是讲这朵花有几个花瓣,那是煞风景的事,它一定是虚拟的、虚指的,它是存在一个诗意空间里,一个虚拟空间里,而不是一个世俗空间。当代艺术家没有养成一颗诗心,也脱离了中国从《诗经》以来的象征、隐喻,这一块这种美好的、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没有了。我们现在的艺术创造面貌更像一个技术工人的工作,打一张桌子就是一张桌子,这是非常悲哀的迷失。

中原大地上最美的声音是《诗经》,江南最美的当然就是《楚辞》了。王羲之南渡是从《诗经》的故乡迁移到了《楚辞》的故乡,《楚辞》那种奇崛的想象力一下子和北方的雄浑气象完美融合。《楚辞》也有了风骨,《诗经》也有了文采,文采和风骨开始并存。谁还能写过王羲之呢?他有北方的风骨,也有南方唯美的抒情,就是美到极致的飘逸,这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一个伟大的相逢,南渡就是一个伟大的相逢。

山东人和山东地理是山东最伟大的传统,要看到齐鲁传统的层次,传统的现状,传统的流转,传统的本质。这是齐鲁之拫,齐鲁地理曾经滋养历代文人士子。青年画家要完成文化绵延到山水家园的回归与重构,向山河故土致敬,传承齐鲁文艺的思想主线,潜入山林秘境,向远古奇绝神话的精神回归与溯源,或可有真正大气象的作品出现。

本文主要讲山东青年文化生态的局限,实则优势很多,时代的进步,经典距离的拉近,文化资源的空前丰富。更需要个体的力量在同质化的时代作出更深层的文化思考,不负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