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重庆木刻版画巡展

展览资讯 来源:四川美术馆 2018-12-10 14:56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重庆木刻版画巡展》主办单位:重庆美术馆支持单位:四川美术馆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河南省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重庆木刻版画巡展》

主办单位:重庆美术馆

支持单位:四川美术馆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

河南省美术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2日—2019年1月2日

展出地址:四川美术馆

开幕式时间:2018年12月12日 14:30

研讨会时间:2018年12月12日 16:00

鸣 谢:唐世刚(机器实物展品提供)

项目策划团队

总策划:邓建强 蔡佳

统筹协调:高冠峰

执行策展(文献梳理): 蔡峰

执行策展(展品整理):宗涛

宣传推广、公教活动:王岚岚

后勤保障:母旭艮

财务管理:刘丽

资料协助、整理:李小溪、李晶

展品整理协助:刘前凤、祝殿超、耿方龙

展务:杨鉴、陈超

设计 :刘沛、李亚飞

公教活动协助:黄丽丽、张蕾

后勤协助:刘江艳

展览序言

由重庆美术馆主办的《重庆木刻版画巡展》将于2018年12月12日下午2:30在四川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基于重庆美术馆2017年主办的《“重庆造——木刻版画中的工业景象”馆藏作品展》,入选了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和9月份先后在安徽省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河南省美术馆巡回展出,此次在四川美术馆展出是该项目巡展的第三站。展览结束后,还计划前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进行巡展。

展览命名为“重庆造——木刻版画中的工业景象”,其意义在于:

第一,此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来源于重庆艺术家或者诞生于重庆的艺术作品,又加以木刻的技艺创作,故名重庆造。重庆素有木刻版画的传统,此次展览包括一批版画名家工业版画作品,也包括基层文艺工作者自发创作的一系列工人版画等,其创作群体的构成是比较丰富的。同时,作为熟练掌握技术语言的版画家和深切了解工业属性的基层工人版画作者,当作品出现在同一场景中,艺术性与生活性的对比,作为艺术本质的一种追问也是此次展览学术梳理的重要部分。

第二,作品主题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地域性工业发展的历史景象,因此以重庆本土工业建设相关内容呈现为主题的“重庆造”便成为此次展览的第二层含义。重庆素以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为主导产业,作为国家工业发展战略如三线建设等项目的重点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工业发展的脉络。同时,重庆工业发展至今,本身所呈现的持续性、完整性也可作为中国当代工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被呈现。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始,中国制造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与自豪势必需要从历史的沉淀中寻求结果。而此次展览正是以“重庆造”作为“中国造”的片段,将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的民族情感表现出来。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作品85件,机器实物10件,文献36件。紧密联系时代特征,以历史文献及历史实物,穿越历史,伴随共和国的成长,借以唤醒情感共鸣。

部分作品欣赏

李少言 《四十年的愿望》 26.5×64cm 1953年(作品提供:李少言家属

宋广训 《勘测铁路新线》 41×24cm 1953年

朱宣咸 《炼钢炉前》 49.5×29.56cm 1956年(作品提供:朱宣咸家属)

余成明 《赶造机轮机》 13×20cm 1959年

尧西 《运输缆车化》 11×31.5cm 1960年

吴孔春 《群策群力》 70×54cm 1965年

胡定宇 《巴山飞虹》 69.2×49.2cm 1974年

姜胜利 《一丝不苟》 27×42cm 1977年

谭朝纲 《开拓者》 60×80cm 1978年

彭子缙 《喷漆工》 23×33cm 1980年

孙绍全 《一鼓劲》 45×60cm 1980年

于湘华 《织》 41×94cm 1980年

杨力斌 《装配女工》 43×60cm 1982年

甘友仁 《石化盛开科技花》 60×42cm 1987年

王光正 《沸腾》 60×60cm 2009年

彭伟 《城市高速》 90×61cm 2011年

陈洪伟 《记忆1960》 90×120cm 2015年

蒋强 《它就是定格在那里》 60×90cm 2015年

李金铭 李永永 《历史的记忆》 72×88cm 2015年

赵书弘 《大象系列—感恩图》 62×83cm 2015年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