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版画与设计展 | 展览在即!艺术评委访谈(一)

访谈评论 来源:西安当代美术馆 2018-12-10 14:57
韩 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他从事图书馆工作40年,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长期从事印刷史研究,撰写了《中国印刷史》,同时此书由韩琦增订。另外,韩琦在

韩 琦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他从事图书馆工作40年,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长期从事印刷史研究,撰写了《中国印刷史》,同时此书由韩琦增订。另外,韩琦在印刷史的多个领域有独特的研究,出版《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等。印刷史中的多样性问题

印刷史中的多样性问题

印刷史与技术史相关,当然与印刷技术相关,也与版画发展史有关,还与纸张制造与保存的技术有关。印刷史这门学科随着每一种文明的社会经济史、宗教史、艺术史以及思想文化史而变化,并且它既见证了集体和团体性的经验,也见证了个人和隐秘的经验,既见证了强制性的经验,又见证了自由性的经验,等等。而且这门学科在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与如何思考与书写其本国历史有关,与如何以有细微差别的、“先验性”的自由方式来思索自身的民族认同密切相关。

由我舅父张秀民著,我增订的出版的《中国印刷史》,是一部全面的、详尽的和有系统的关于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历史的著作里,不仅在这一专题的领域中,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即对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的研究和了解上,也增加了重要的篇章。这本书的内容广泛,体大思精,洋洋一百万言,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千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时代的刻书地点、刻本内容、版本特色、刻工印工的生活和事迹,以及各种刻印的方法。其他在书籍以外的各种印刷品,如版画、年画、报纸、纸币,以至印刷所用的各种物料如纸、墨等文房工具,也都提供了新鲜的资料和独特的见解。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一部最完备而有系统的综合之作。

印刷史之下的版画发展史,是一种真正的文化比较研究应该是对于“多样性”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相互的回应成为可能,而不是给与某一种文化以认识论上的优越性。事实上,在这次版画与设计主题展览中,我们从来没有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考虑。相反,我们一直在关注多样性的问题。而这一点在实际中就使得探讨有一些游离,因为在每一个专题下并未囊括非常接近的主题。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混杂最终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看点之一,因为它避免了强加的比较,而这两种学科之间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印刷史与版画史,同时表现在研究他们的传统、观点和方法之上,这里多样性的问题又一次向我们挑战、而问题、疑惑以及讨论,则是每一种研究及其进展的动力所在。

杨 锋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陕西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9_)”主持人、国家级版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主持人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版画的精神力量

我是第一次到欧亚学院来,第一次进来以后还把我感动的一下,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这个学校的环境也这么好,老在美院还以为西安就美院还可以,到这一看这么漂亮的版画工作室,同学热情也很高。我原来不知道吴娅妮老师做了这么一个事情,我们以为版画离开美院就不行,基本上这样一个情况。今天发现到这这么多作品,设计学院里面的一个版画课程,作品有一种陌生感,往往陌生感才产生新意,不见得专业的技法的研讨,而是一个创作观念的沿袭,这一点很重要。

国务院学位办的一位主任说过一句话对我很有刺激,有一次开会碰见,他说他参加了设计学会的年会,他跟他们讲,中国的10年设计学没有所期待的高度,并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特别是到广州的飞机场下来以后接他的人找不到他,他说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们没有学版画,你们不知道简洁、明快和直接是什么意思,从概念上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我就是觉得这个专业的人再来做版画,应该是除了对版画有帮助以外,更多的是,刚才我说的那几点,用版画的思维,可能在进入我们设计的时候,可能会更有力量。

基弗是在世界当代的一个大师,他前年在英国做了一次版画展,一个当代艺术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最后做了一个单纯的黑白木刻展。当人们问到他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版画黑白木刻,他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所有做版画的人很振奋,这句话我今天送给你们,他说“当一种精神力量寻找技术资源的时候,我就找到了黑白木刻”。

方利民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印版画的无限可能

我最喜爱的版种是水印版画。它最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它是中国独有的版种,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基因,自带亲切感。二是水印版画的语言是最具有变化的,它总是给我意外和惊喜,它具有无限的可能。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用水印做的两幅花,每幅作品都是是用了很少的版印了无数次完成的。用版不断地重复印,用印的方法的变化,不断重叠而形成丰富的效果。这是对饾版技法的一种新的运用。

版画是从书籍而来,有设计的因子,设计包含着版画的审美。好的艺术总是相通的。希望展览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王 超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工作室主任兼传统木版水印工作室“紫竹斋”负责人

版画东方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已知与未知

版画最初的功能是宣传。我的作品,画面以海报的形式再现旧事新闻,反问事件的真实性的同时,思考现在对以往热点的关注度。

曾经的真实性新闻重新再做审视,会变得不真实。

时间会使信息变得模糊。

真理与谎言,已知与未知,认知与无知。

胡 珂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致力于研究古籍版面与文字以及书籍跨界设计

完成《汉字古籍版面与拉丁版面的比较研究》、《古籍装帧及印刷工艺的传承活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版画与设计的共生共长共进

我曾经走访过东源活字印刷村,做过一个比较东西方排版及活字印刷的课题,之后一直对活字版比较关注,每年去国外考察都会去走访当地的相关博物馆或美术馆,比如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印刷博物馆、瑞士的造纸印刷博物馆和德国美因茨的古腾堡博物馆等等。

我觉得“版画与设计”是一次非常棒的策展主题!我一直认为版画与设计,尤其是与平面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印刷方式和工艺来说,它们本身就是同源的,从传统历史的角度来看,很多平面设计作品都是通过丝网或其他版种工艺进行制作,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而很多版画艺术家也会创作一些海报或书籍之类的设计作品。所以版画与设计一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通的关系。

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跨界展览出现,也非常高兴能参与这次的展览,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跨界展览出现,来推动版画与设计的共生共长共进!

张 浩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

陕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体育文化艺术协会理事

版画与设计的融合共性

“版画与设计”汇集全国各高校一线版画专业教师及学生优秀的作品。这一群有思想的教师团体,能够在纯粹的版画创作中,来思考设计与版画的关系,令人钦佩。版画与设计展览的举办,对设计从审美、视觉诉求力、信息的传达性等方面如何能与版画这一画种找到融合共性,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对丰富设计的表现手段有借鉴意义。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一直也在设计教学中鼓励和尝试在版画中吸收营养,将版画的艺术表现特征以及技法特点转换到设计作品中。我们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海报设计”在设计表现上运用版画丝网图像转印、色彩叠压、单色木刻、拓印、综合版画等技法方面,来探索图形与技法表现的依存关系。使作品呈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层次和当代设计的视觉效果。

张丽敏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致版画、致设计

版画创作与艺术设计都是以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基础的视觉创造行为,两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高度的同源性。鲁迅是中国近代新兴木刻的伟大导师,同时也是优秀的平面、装帧、标志设计师。在学科细化的今天两者变得越来越远,版画在设计中的教学使两者达到共融,使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在设计学科内开展版画教学的尝试,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在2016年首次推出“全国版画与设计展”,以展览的形式将全国范围内优秀的版画设计作品聚合在一起进行展出,并在当时的展览研讨会中指出当下艺术设计教学中版画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版画因素的介入对于建立具有当代人文关怀的设计美学的重要性。

“2018年第二届全国版画与设计展”在征稿初期便收到众多院校的响应和参与,参展作品对于版画与设计的结合体现,更好地说明了“版画与设计”这一课题的必要性。展览本身既是展示,也是探讨,面对日渐复杂和紧迫的设计需求,我们倡导用设计的方式来思考,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与技术。将版画这一传统艺术技法纳入设计范畴进行讨论,既赋予版画新的时代意义,也为设计思维的开拓提供新思路。

吴娅妮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在欧亚学院建立了完备的版画工作室,开发多种版画课程

策划多次“版画与设计”专题展览为版画在当代设计的教学服务

作品曾获批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

曾获批陕西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入选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

版画与设计的共性

隋唐时期,佛教徒只要识字和初步书写训练,就可以抄写经卷,而对于绘制佛像能力的掌握,是难以企及的。由此开启了捺印佛像与手抄经文并置的图文互动的画面关系。由小型图像的捺印到大面积图像的刷印的转换,开启了雕版印刷复制图像的伟大历史。雕版印刷因复制图像而产生,在复制图像过程中有意与无意的出现与毛笔手稿的不一样的图像特征,也就是复制中的图像趣味的创造性,就是“版画”。中国版画艺术发源于隋唐的雕版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艺术,也是极其富有中国传统美学和工匠精神的艺术表达形式。

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长河,成为制作图像与文字的主要方式。除了大量刻印书籍和插图,更多的刻印了钱币、证书、日历、对联、纸牌、信封、笺纸、报纸、地图、名胜图、执照、地契、房证、商号、包装、仿单等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纸本图像。这种由图文并置的图式图像的样式、中国传统造型图像美学,拳刀在雕版在刻印中形成的刀痕、木痕、印痕的审美,这种雕版印刷的美学也就是当代版画的美学。因此,研究版画美学,是研究设计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版画是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学院中开展绘画素养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有效连接绘画与设计的的最佳途径。综合性院校是中国设计教育的中坚力量,最近十来年,版画教学在综合性院校的设计教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很多设计学科都建立了版画工作室,开设了特定的版画课程,产生了各有特色的版画作品。

在综合性学院设计学科中从事版画教学的队伍,由自身本来是版画专业毕业后,在设计学科中从事版画教学,这就是由版画跨入为另外学科的教学。还有更多的是设计学科的毕业后从事设计学科的教学的教师,为更好的开发设计教学思维而主动开发的版画教学,这就是所谓的由设计跨入版画的教学。这种互动,对更好的推重版画思维在设计中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版画的是主要利用技术传统的印刷方式进行创作,设计师利用现代的印刷方式进行作品输出,两者的共鸣在于技术的共性,让这次展览能够使“版画与设计”的思维产生共性。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