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李宝林:于过程尽心尽力 于结果顺其自然
李宝林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委员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上级领导和中国国家画院对这个活动很重视。参加此次验收的评审,看到画家的作品,我深受感动。大部分画家的态度非常端正,他们在作品上下了很多功夫,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水平,这在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上就看得出来。有很多我熟悉的画家,突破了自己作画的传统路径,画出了新的想法,这也说明大家对这个工程的重视。我始终相信,人的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力,而对于结果则不用那么放在心上,顺其自然就好。
李宝林在验收评审现场
因为我本人是画山水的,所以就谈一谈我对山水画作品的感受。有很多山水画作品水平很高,但也有一些作品存在较多的问题。因为有时画的尺幅大了以后,画家就会丧失在小画上游刃有余的控制力,所以会影响整体的画面效果,感染力和冲击力也会打一些折扣。另一方面,中国画始终有着文人画的一套标准。在技术上,讲究笔墨和线条;在内涵上,讲究意义和气韵。画面大了以后,这些方面的考虑可能会相对减弱,因为笔墨处理很容易粗糙,而在画面细微部分的处理上也会遇到困难,进而损失意境的表现。这也是画家们面对的创作难题,需要花时间去想办法克服的。
文章标题:李宝林:于过程尽心尽力 于结果顺其自然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