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陈传席:这画,让我不能动笔写一个字

访谈评论 来源:吴冠中 2018-12-11 11:09
看他的画,一天两天,久久不能释手;再观他的书法,一周两周,感叹不能已;再读他的诗,一个月内,己不知肉味,感动的几至落泪。从拿到他的书画集开始,我就准备当晚写一篇评论,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竟不能动笔写

看他的画,一天两天,久久不能释手;再观他的书法,一周两周,感叹不能已;再读他的诗,一个月内,己不知肉味,感动的几至落泪。从拿到他的书画集开始,我就准备当晚写一篇评论,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竟不能动笔写一个字。——陈传席

文/陈传席

“评现代名家与大家”,我已写了几十人,从1996年连载至今,但我写任何一人都没有写陶博吾那样心情沉重。

数年前,我把陶博吾定位“在野派四大家”之一,其实我那时只看到他几幅作品照片,已令我吃惊。在此之前,我连陶博吾的名字都完全不知。谁知山东书画集杨林竟因我这一评价,历尽辛苦,寻找陶博吾书画诗作品,与王兆荣先生共同编辑出版了《陶博吾书画集》巨册出版。

我翻阅这本书画集,看他的画,一天两天,久久不能释手;再观他的书法,一周两周,感叹不能已;再读他的诗,一个月内,己不知肉味,感动的几至落泪。从拿到他的书画集开始,我就准备当晚写一篇评论,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竟不能动笔写一个字。

陶博吾(1900年--1996年),原名陶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早年求学于上海昌明艺专,得黄宾虹指授,后归隐乡里,以布衣终其一生,生前不大为人所知,声名不出乡里。可谓“百年孤独”!

他的自书《自挽联》

其一: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

碌碌庸庸,天地苍茫何处去。

生无可乐,死又奚悲,

悠悠忽忽,漂流魂魄断归来。

其二:

尝遍苦辣酸甜,

几番东扑西颠,浊骨敢追超脱者。

历尽风霜雨雪,

纵使千磨万折,黄泉不做可怜魂。

当代能写出这种境界和格调的文字者,我没见过第二人。尤其是“生无可乐,死又奚悲”句,引起我无限悲伤,我也曾困苦潦倒,前程渺茫,生而无味,于是想到死。还有他的“天地苍茫何处去”、“东扑西颠”、“千磨万折”;皆道我欲道而未能道者。当代国内外名人千千万,我一个都不愿见,惟未能一见陶博吾,深为遗憾。

现实中的陶博吾,也许和平常人或俗人无疑,他也不能不奔波于世俗之中。所谓“东扑西颠”,他也吃饭穿衣,也论长论短,也许也卖字卖画,但正如他自书对联云:“笔端具有英豪气,眼底曾无世俗情”。人的心不俗,人即不俗,他骨子里具有脱俗的情怀、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

古人常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来比喻艺术作品之妙。其实,苏东坡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论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也是这个意思,诗忌直说,画忌无韵。

吴昌硕说:“苦铁画气不画形。”毕加索说过:“我画的是猫的微笑,但我没有画猫。”此外,马蒂斯说:“只有当他忘掉一些他所见过的玫瑰,他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玫瑰。”我想这“自己的玫瑰”,也应该是吴昌硕的“气”、毕加索的“猫的微笑”之类。

陶博吾的画有沉重感,应该和他的心境有关,他的一生心境都很沉重。陶博吾的忘年交王兆荣对此十分了解,据其所写的《百年孤独——陶博吾和他的诗与画》中记载,20年代陶博吾二十多岁,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张肖梅仰慕他的才华,钟情于他,但这位千金小姐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枷锁,无法追求到新的满意的生活,在她任小学校长时,为陶博吾殉情而死。

从20世纪20年代直至世纪末,陶博吾走遍了庐山脚下的星子县,决心找到她的坟茔,要为她写墓碑,要为她痛苦,要与她合葬。这事在他胸中萦绕一生,难道不使他一生沉重?

陶博吾少时聪明过人,六岁入私塾,十岁通音律,十四岁与家乡彭泽县六位老先生组建的“六雅堂”诗社唱和,即以诗名闻与乡里。1925年陶博吾二十五岁,考入南京美专,后因战事紧张,中途辍学。

1929年他又考入上海昌明艺专(吴昌硕创办),因才华出众,同学中另一位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曹文杰爱上他,并以身相许。陶博吾若娶这位千金小姐,便可留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如此他的生活会很幸福,他的前程会十分远大。但他在家乡已经娶了一位夫人(而且是第二位夫人),他只好忍情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彭泽县筑“吾园书屋”,欲终老于斯。

他写了一副对联:

借书画以消遣浮生,

敢说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更何须再寻胜迹,

最难得山居彭泽,园对匡庐。

而立之年,有这样的心情,可见其沉重程度。

日寇打到他的家乡,他只好携老母、妻儿逃亡,他在逃亡途中写的《弃儿行》诗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全国各大报纸均转载,也因他的心情沉重才能写出这种沉重的诗篇。解放后,他高兴很短时间,便遭到批判,被开除公职,戴上四类分子帽子,去派出所学习,接着又遭到抄家,多年收藏的心爱书籍、画册、碑帖全部被销毁,然后被强迫迁到乡下去劳动改造,直到八十一岁,才摘掉地主分子的帽子。

他一生心情能不沉重?所以他说:“生无可乐,死又奚悲。”他自己说自己是个“超脱者”,其实他并没有完全超脱,他还念念不忘地要在书画方面做出成就。

1984年8月,他撰写《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时还说:“很多人在改造中完成许多著作,而我却表现得这样消极,回想至此,悔恨如何!今者重整旧业,本想对祖国这一门特有艺术,做点继承工作,怎奈眼盲体衰,墨枯笔秃,落山的太阳,又能发出多少光亮呢?如果我的寿命能够延长数年,而眼睛又有好转,使我能继续追随诸君子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庶几可以得到一点成就吧。”

当然,他不彻底超脱是对的,人应该积极进取,偶尔“超脱”,放松一下,也是必要的。彻底“超脱”,无所事事。浪费一生,岂不空虚无聊,甚至会无事生非,实际上也是一种俗。

陶博吾题画诗也可顺手拈来,但也能引人深思。如《荷塘清趣》:

双鸭嬉游碧水中,

相依相爱乐融融。

饥来觅得虾鱼饱,

哪识人间有富穷。

画梅,顺手题上:

古梅一株傍石栽,

昨宵又向东风开。

和靖已去浩然死,

无复诗人载酒来。

纪念八大山人,他的诗:

痛苦非时笑亦非,

为僧为道两徘徊。

任他墨点千行泪,

难洗家亡国破悲。

《书愤》诗云:

往昔年年求速死,

而今日日望长生。

擦亮两眼横高阁,

看尽暴残恶毒人。

《题沙滩鱼笛图》诗云:

南人逐鹿梦痕灭,

北虏横行迹又残。

羡煞先生无牵挂,

一竿渔笛老沙滩。

《书怀》诗二首云:

雕虫莫笑是小技,

书画犹能养性灵。

试看洛阳道上客,

几人颜色有真形。

小民食粥官食肉,

我住茅屋君高楼。

怨苦深时何处诉,

萧萧风雨一天秋。

老朋友退休,无事可做,他送上一副对联:

多栽翠竹摇清影,

独上高楼看远天。

黄秋园画展,他送上一副对联:

人品高于千竿竹,

画法常为百代宗。

鹰石图

岁晚惟依怪石顽,自怜毛羽日摧残。

年来历尽风霜苦,欲再凌空知已难。

注:民国三十五年除日作此以悲余哀。博吾题记。

题菊花水仙图

水仙孤洁黄花瘦,一样清寒不入时。

却怪故人太多事,殷勤寄我亦何为?

注:故人寄水仙黄菊,诗以答之。

题桥头日暮图

一棹轻舟放未迟,白苹秋老雁来时。

桥头日暮不归去,为爱晴江有好诗。

题吾园苦吟图

自辟园林居寂岑,芭蕉修竹有深阴。

任他世上烟尘满,尽日杜门作苦吟。

题懒僧倚石图

几片巉岩露峻峭,数竿竹影长风烟。

懒僧尽日无他事,才了木鱼便睡眠。

丙戌酷暑,故乡不能归,作此寄意

屋舍成灰花木毁,吾园早已是无园。

飘零身世难回首,一瞬沧桑五十年。

题奇险壑图

世上本无栖隐处,此间只许我忘机。

商峰壁立猿难到,一径荒寒僧未归。

题层峦叠蟑图

兴来泼墨时忘我,醉后狂歌别有天。

写幅烟云任意住,不须更费买山钱。

题携幼寻梅图

柏叶青青草木黄,山峰高耸入穹苍。

呼儿缓步前村去,饱赏梅花一屋香。

题鳜鱼图

不读诗书不种田,一竿来往大江边。

鳜鱼钓得二三尾,又有残春买酒钱。

题秋江渔笛图

甫人遥鹿梦痕灭,北虏横行迹又离。

羡煞先生无牵挂,一竿渔笛老沙滩。

题渔父图

破网残钩收末齐,归来忘却路东西。

偶然醉倒断蓬下,芦获萧萧月满溪。

逃亡时忆故园花木

故园花木艳而雅,古色幽香不知名。

春去春来勤护惜,一枝一叶总关情。

岂来浩劫经年别,忍舍清阴千里行。

回首不知家在否,江头怕自听潮声。

书感

成败无终止,盛衰看转梭。

如何亲骨肉,急遽起干戈?

真假我难辨,仇冤君更多。

举头聊一笑,明月挂松萝。

书愤

浮生七十六,犹留荒僻村。

饥寒包瘦骨,污浊罩灵魂。

积愤偷填句,旧游耻过门。

见人三尺矮,惭愧对儿孙。

题秋山鸟鸣图

树在山脚下,屋在山顶上。

唯闻鸟鸣声,不见人来往。

山中古寺幽,山上白云碧。

寺古生苍苔,牖空秋风急。

何不筑高楼,毁此陈旧壁。

文物千秋留,宝此古胜迹。

注:十年浩劫古寺宇遭毁坏者何可胜记?今日图之,笔端犹有馀痛也。

如梦令

不受东风管领,甘托颓垣败井。

彭泽已无人,更有谁怜孤影。

孤影,孤影,夜深月明霜冷。

醉石

石在虎爪岩下,距栗里约五里,名贤题迹甚多。渊明醉后辄卧其上,据《庐山志》载,上有耳迹及吐酒痕,然今已不可见。人醉石亦醉,人归石更痴。千秋万岁从此无醒时。

未遇渊明前,可曾一醉否?

问石石不语,溪水自流奔。

我到此石上,来寻吐酒痕。

酒痕不可见,啼泪洒孤村。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