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新粉本:工笔画发展的新起点

访谈评论 来源:中国美术报 2018-12-12 09:34
《中国美术报》第131期 美术新闻自2006年始,除开传统“工笔画”的形制外,源于对“工笔画”概念的理论反思,美术界出现了以“新工笔”为名的创作群。如今,又经历10余年的发展,传统工笔画呈现的图像构成

自2006年始,除开传统“工笔画”的形制外,源于对“工笔画”概念的理论反思,美术界出现了以“新工笔”为名的创作群。如今,又经历10余年的发展,传统工笔画呈现的图像构成,现下甚至在影响着新媒介的表达。可以说,在当下艺术语境中,工笔画的边界持续转向了更宽泛的范畴。近日,由杨维民担纲策展人、郭宏担任出品人的“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展出。这一展览将“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这一传统的“粉本”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形态。

开幕式嘉宾合影

“粉本”是古代大型工笔画、壁画创作的范式之一。元末鉴赏家夏文彦曾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今天,我们通过复观历史上很多有名的粉本,如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徐悲鸿所藏的《八十七神仙卷》等,即可想见画匠对壁临摹的盛景,粉本所承载的无疑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杨维民认为,粉本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给工笔画的发展既设立了目标,也架起了天窗,能不能把天窗打开是每一代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拷问也成为杨维民策划这一展览的学术基点。

那么,通过“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所凝练出的“新粉本”是怎样一种状态?粉本又何以为新?

首先,是对于“新粉本”主题的思考。

2010年时,杨维民即策划了“学院新方阵”学术展览,且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持续至今。此次“新粉本”也被归入了“学院新方阵”展览的学术单元之中。对此,杨维民认为,“新粉本”不光是要将视角对着工笔创作,更是以此引发人们对于学院教育体系中师承关系的重视,因为,继承足可以影响一位艺术家自身艺术语言的发展和形成。

《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所理解的“新粉本”是艺术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变换上,也不仅仅在于视觉形式的再度处理上,而更多的是把这种视觉情绪、视觉审美、视觉体验的诠释和当下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观者得以感受到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一种生长状态。

展览现场

观察当代工笔画的大型画展,我们看到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年工笔画家不再安于传统“三矾九染”的复刻描绘,而是借用雕塑、影像、装置等新的媒介,试图增加工笔画的层次,从形式上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更“当代”。而此次“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所展出的年龄上跨越“60后”至“80后”不同代际的61位当代工笔画家的120余幅作品,却十分“安分”地坚守着架上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看方式,这些当下工笔画坛的中坚力量与新势力艺术家以“粉本”为切入点,秉承复归传统、以承当代的创新理念,以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实践了艺术对话中本土文脉与主体意识的彰显。

其次,通过展出作品来总结“新粉本”工笔画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两方面的突出特征:第一,“新粉本”创作在主题上表现为个体倾向的不断增强;“新粉本”创作在形式语言上表现为距离感的消解和视角的碎片化。

对此,尚辉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王平表达了一致的观点。王平认为,“新粉本”的“新”体现在参展艺术家对艺术语言以及创作主题的考量上。这个展览让我们思考,“新粉本”的工笔画原来还能够这样去画。“如果我们去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甚至是他们老师辈的作品,他们关注的层面往往是关于群体的记忆。而现今“80后”“90后”年轻艺术家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生活。当然,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语言推向极致,也可以成就艺坛的百花齐放。他们所表达的对自身多元化的生存体验与文化感悟,拓展了工笔画的当代性表述体系,尽管并非全然成熟,但的确延伸了当代工笔画创作的文化价值。”王平说。

尚辉亦评价这个展览很吸引人,他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作者所表达的情境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但是这种陌生感是能让观者的眼睛看进去的。二是,工笔画家在传承大家熟知的勾线和晕染之外,如何能够不断地创造一个新的审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视觉冲击愈发难以冲破的当下,这一展览中,有很多作品颇具视觉的刷新感。这种视觉的体验有着艺术家表现自我生活的私密色彩,而这种私密色彩能够凸显更广阔的现实,包括对于文化隐喻的一种表现。因此,这样一种表现的方式是视觉化的,但它又是文化性和哲学化的。

工笔画发展到今天依然保有创造的活力和成长的支点,“新粉本——当代中国工笔画2018年度提名展”带有一种考察性,对于当前青年美术家,尤其是对“80后”“90后”艺术家的成长有调研和考察的性质。而“新粉本”的提出,无疑提示了一种工笔画发展的新的形态,希望这既是艺术家的新起点,也是当代中国工笔画的一个新起点。

部分作品欣赏

陈林 春风十里 235cm×12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李晶彬 后园·秋冥 51.5cm×76cm 纸本工笔 2017年

张越 我·大道 173cm×210cm 绢本水墨

李颖婷 山海经之二 100cm×70cm 工笔绢本 2014年

黄欢 巫山神女 200cm×180cm 绢本重彩 2018年

陈蕾 雕刻时光 之一 42cm×4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赵丽娜 髶颜之一 75.5cm×47.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李振 黑手套 57cm×69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