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碧初诞辰115周年:描写欢乐,未失峥嵘
2018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1903-1995)先生诞辰115周年,一场“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周碧初作品与文献展”正在上海举行,呈现出老一辈艺术家饱满的创作人生和笔下淋漓的生气。
周碧初(1903-1995)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百年油画发展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执教过厦门艺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以及新华艺专,桃李四海。
周碧初(1903-1995)
入秋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展览如秋叶般遍洒城市。那些影像、装置、抽象、科技艺术和商业展览不断赋予观众新鲜感的同时,也越来越模糊了美术的边界。穿过一场场“感官盛宴”后,来到上海泓盛空间正在进行的“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周碧初作品与文献展”,却有一种似是疏远却真实如昨的感觉。
久违的不仅是画中的“烟火气”、与岁月的彩色重逢,还有许多上海美术发展史上的纸本“古董”,如1939年抗战期间救亡宣传活动“五人联合油画展”(周碧初、朱屺瞻、陈抱一、钱鼎、宋钟沅 联合油画展览会)的珍贵海报原件、鲜少被充分挖掘却意义非凡的新华艺专相关史料、可以证明消失已久的周碧初画作的早期展览目录……这些都得益于周碧初先生的家属,尤其是作为女婿的朱庭桂先生近些年的不断整理。曾经工作于铁路系统的工程师朱庭桂,将工科专业的归类分析法,运用于整理美术史资源,为家人也为上海美术史增补了诸多空白,于是有了2016年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周碧初文献展以及此次展览。
“决澜社”“默社”和“五人联合油画展”等在中国百年美术史篇章中均有周碧初先生活跃的可嘉事迹。尤其是1939年大新公司的“五人联合油画展”,是“孤岛”时期的一次救亡宣传活动。
周碧初油画风景展览会海报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认为,“文献”本身所涉及的不仅是艺术家的美术身份问题,而是更为宽阔地涉及到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问题。周碧初的很多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现象,实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美术领域,触及到社会、文化与历史等相关现象,是保存与传承历史的关系。
令人略感遗憾的是,作为全面反映周碧初先生艺术历程的两次作品文献展以及相关文章资料,均极少涉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岁月,那辈有过留洋经历、引领中国西洋美术的老画家们似乎很少幸免于此。正如两次观看文献展给人留下的疑问,在那些永远明媚、欢愉、使人感到治愈的画作背后,似乎画家一生幸运,未曾遭逢过命运的锉磨。
在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先生《周碧初和他的画》一文尾声,似乎可以得见一丝答案:“有人曾把世界上的画家分别归入‘ 描写欢乐’与‘ 描写沉痛’两类。用这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看周碧初,他当然属于‘ 描写欢乐’的画家。但从我对周碧初其人其画的接触与理解,我又觉得在描写欢乐或者期望欢乐之外,在他身上还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沉重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说他并没有磨光峥嵘的棱角,并没有丧失仗义执言的骨气。但他的这些品质,似平并未得到外界充分的评价。想到这里,不能不慨叹知人论世之难无过于今日了。”
尽管如此,借由文献展览,透过“描写欢乐”的诚实绘图,依然可以共情于老一辈艺术家饱满的创作人生和笔下淋漓的生气。
文章标题:周碧初诞辰115周年:描写欢乐 未失峥嵘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