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视觉艺术的印象,都停留在毕加索那里。也正是因为毕加索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致同期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成了沧海遗珠。今天我们就来讲其中一位,连毕加索也深深敬佩的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马蒂斯或许是艺术史上最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他也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画作中,缤纷鲜艳的用色、夸张的人体、以及华丽的背景铺陈,启发了无数现代艺术的创作。就连毕加索早期的作品,也属于野兽派的风格。甚至毕加索后期对非洲艺术的兴趣,也是因马蒂斯而起。
亨利·马蒂斯
说起马蒂斯,其实他的外表和野兽毫不沾边。他举止文雅,谈吐斯文,俨然就是一个法国的徐志摩。可他为什么会被称为野兽派呢?
原来野兽派的名字也和印象派一样,源自于一些充满恶意的艺评人。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艺术家们举办了一场画展。他们的作品色彩奔放、直接,手法简练、单纯,挑战了观众陈腐的审美观。
《开窗》
传统艺评家因为看不惯如此激进大胆的用色,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当时展厅的中央放了一座接近文艺复兴时期多那太罗风格(Donatello)的传统雕塑作品,其中一位艺评家不禁说出:“ 多那太罗被一群野兽包围!” 的讽刺评语。之后,这些画家就被称之为野兽派画家了。
马蒂斯在画展上一共展出两幅画作——《戴帽的女人》以及《开窗》,前者是妻子的画像;后者将室内、室外的景色巧妙地合而为一。虽然马蒂斯并没有因此得到当时传统学院派画家的认可,但依旧赢得了不少收藏家的注意。
《戴帽的女人》
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着色随意的画风和观众欣赏的观感。这种色彩用法显得比传统调色法与混色法更为强烈,马蒂斯和他的朋友们也一直试验着这种称之为色彩解放的实验。
事实上,梵高、修拉、那比派和后印象主义都曾对类似方法进行过探索。可与他们不同的是,野兽派画家彷彿直接使用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色彩,以直率粗犷的笔法创造对比鲜明、颜色抢眼的画面效果,显示出他们以情感表达为上的倾向,而不是想刻划自然中的客观物件。
《红色中的和谐》
在野兽派画家看来,绘画应该是纯粹美感经验的表现,其目的不在思想性和喻义,而在于线条、色彩、形态的愉悦和舒适。
欣赏马蒂斯的作品,我们并不觉得狂躁不安,反而感到安静、恬适,这才是野兽派绘画的真谛。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希望我的绘画像一把舒适的扶手椅”,我想他做到了。
文章标题:马蒂斯:野兽般炽热的色彩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