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葛饰北斋笔下的海浪其实是“杀手波”
葛饰北斋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上)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卓普尼浪(下)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卓普尼浪”,那你一定知道日本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一幅名作《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画面中描绘的海浪的学名即为“卓普尼浪”。
据相关消息,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重现著名的卓普尼(Draupner)浪——第一批正式注册的“杀手波”之一。
这个现象是在1995年1月1日北海Draupner石油平台遭到波浪袭击后观测到的。借助平台上的设备,准确地测量到波浪的高度将近26米。科学家们通过安装FloWave获得了研究这种浪波外观的可能性。FloWave海洋能源研究设施是一个圆形组合波流盆,整个圆周都安装了波浪发生器。
专家们认为,海洋中这种波浪的存在与许多神秘的沉船事件有关。实验表明,大“杀手波”可能是在多个较小的浪波以120度的角度相交的情况下出现。研究人员推测,他们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防止未来发生这样的灾难。
文章标题:葛饰北斋的“杀手波”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