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美术网讯)2月2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华宸创荣拍卖(北京)有限公司、喜拍文化发展(西安)有限公司承办的“被褐怀玉·川谷江海——乔玉川国画展暨学术研讨会”于西安中国画院·国际美术城美术馆举办。
嘉宾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先生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先生致辞
华宸创荣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桤轩先生致欢迎词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展览主人公乔玉川先生致答谢词
主持人宣读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等嘉宾发来的贺信
画展剪彩
嘉宾为展览开幕式剪彩
陕西是文化大省,有着深厚的传统绘画积淀,人才辈出,不仅新人不断涌现,老一辈艺术家在创作中也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在杨晓阳看来,乔玉川是陕西画坛颇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贺信中谈道:乔老师老一代画家,既有扎实厚重的功底,又有新时代的艺术见解,他虽年至80,但身上有着年轻人般的不断开拓、执着求新的探索精神。乔老师为人率真,低调做人、高调画画,笔耕不辍。他静水流深般的艺术状态和如压舱石般的创作成果,真正体现了陕西绘画的厚重。
1962年,乔玉川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5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画领域不断探索、执着追求。在郭线庐的印象中,乔玉川淡泊名利、成果丰硕。“在乔老师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是用自己充满情感的审美角度去观察、感悟我们所处的时代,因此画面中传达的内涵、表现的意义也都是真挚的、感人的。今天的画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乔玉川先生多年来艺术创作的集中体现。作为老一辈艺术家,乔老师对艺术探索的执着追求为我们从事艺术教育、艺术创作的从业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艺术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
“被褐怀玉·川谷江海”是此次展览的主题,引自《老子·德经·第七十章》:“圣人被褐而怀玉”,是说圣人外表寻常,内心高贵。《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是说“道”存于天下,就像河川溪流汇入江海。形容画家外表平凡,内心高贵,就像百川汇海,实至名归。在王镛看来,乔玉川是中国画全才、通才,不仅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兼擅,而且三科融会贯通,这在当代中国画名家中也比较罕见,他往往把人物当作山水、花鸟来画,也往往把山水、花鸟当作人物来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表现的都是人的精神、自然的生命、画家的人格。他谈道:“三科融会贯通的关键在于写意笔墨。乔玉川虽然早年在西安美院中国画系学习,精通工笔,还学过油画,非常熟悉素描写实造型,但经过几十年的文化修养和创作历练,他的写意笔墨日臻纯熟。他的写意笔墨非常精湛,表现力强,还有质感,变化微妙,酣畅淋漓。他今年创作的古代和现代人物创作,已不是纯写实的造型,而是表现性的意象,几乎完全是以写意笔墨来塑造。他的人物形体吸收了山石的皴法,也采用了山石的结构,人物的面部或以线条勾勒,或以墨骨晕染。不仅如石刻玉雕,兼有山的阳刚气势和水的阴柔韵味。他的写意笔墨干湿浓淡的虚实处理也体现了阴柔相济、阴阳调和的道家美学。”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共展出乔玉川近期作品150余幅,每幅作品从立意、构图到命笔、用墨都十分讲究,精心创作。张江舟在观展后谈道:“看他的画,能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身为人物画家,张江舟对此次展览的人物画作品尤为感兴趣,“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物、老人还是年轻的女性,我认为都画得非常精彩,整体散发出一种非常平和的审美形态。在当下的众多展览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有观念、有思想,但往往是冷冰冰的,而此次展览透出了一种生活的温度,能感受到乔老先生对生活的一种强烈的热爱,对艺术的一种极度的热爱。我想,乔先生的绘画对当前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张江舟如是说。
乔玉川国画展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当日下午,展览研讨会同期召开。张晓凌、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创评部主任巨石共同担任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力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艺术学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教授程征,国际一级美术师张杲,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秘书长张渝,华宸创荣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桤轩,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理论系主任高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少虎等来自全国的30余位理论家、艺术家会聚一堂,分别从艺术史、艺术本体、艺术语言等方面共同探讨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现状与发展。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1日。
在《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看来:20世纪艺术史具有一个不断发掘所谓“边缘”艺术家的态势。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现了黄秋园、刘知白,弥补了中国艺术史上非主流体系之外的一些艺术家,这实际上对中国笔墨体系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对于乔玉川先生,我们也可以从艺术史的角度,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史里还缺失了什么?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缺少一类人,即纯粹的艺术家。不求闻达,不求功利,将艺术当成自我修行的艺术家是比较少的,对乔玉川先生的发现就是对一个纯艺术家的发现,我们可以更多从艺术史和美学角度去认识。另外,20世纪中国画的难点是“写意—写实”“写实—写意”,这里边蕴含着一个现代性命题。如何处理结构、造型、笔墨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高度的融合,这是一个难题。在乔玉川先生的绘画中,以空间弱化的方式来处理笔墨和造型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画面结构与趣味。
出席嘉宾名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力忠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罗世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
《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艺术学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池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
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
陕西省嘉宾:
陕西省原人大副主任、决策咨询委主任邓理
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丰宽
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谦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吕峻涛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中国画院副院长邢庆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姜怡翔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奇伟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创评部主任巨石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教授程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终身委员蔡嘉励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丹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玉田
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朱小艳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副秘书长何虎林
西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山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成海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熊
华宸创荣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桤轩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秘书长张渝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
西安美术学院原国画系书记刘永杰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杜少虎
《叶落长安》作者吴文莉
西安国学院院长 、评论家李彬
作品欣赏
《人物》97X60 cm
《人物》97X60 cm
《人物》138X68 cm 2018年
《人物》97X60 cm 2018年
《人物》97X60 cm 2018年
《山水》 97X66 cm2018年
《山水》97 X 60cm 2018年
《小憩》138X68cm 2014年
《花鸟》68X48cm 2016年
文章标题:被褐怀玉 川谷江海——乔玉川国画展暨学术研讨会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