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让艺术在不同的形式中游走

访谈评论 来源:豪瑟沃斯 2019-03-01 21:31
我不会说我爱我的作品,因为这种感情并不是那样的,而更像是养育了一只可以吃掉你的动物。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感情。——罗伯特·库奇

原标题:罗伯特·库奇:游走于不同形式,将每个身份活到极致的鬼才艺术家

我不会说我爱我的作品,因为这种感情并不是那样的,而更像是养育了一只可以吃掉你的动物。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感情。——罗伯特·库奇(Šuillakku,2009年)

▲罗伯特·库奇,©?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Roberto Cuoghi)于1973年出生于意大利摩德纳,目前于米兰工作与生活。库奇的艺术实践十分独特:他没有受过任何人的直接影响,同时他的作品也很难归为任何一种艺术体裁。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丰富多样的作品之间的共性就在于艺术家对过程的痴迷:每件作品使用的都是自己开发的新的技术和方法论,并带有绝对的创作控制与最高级的工匠精神。艺术家的每个系列作品都与之前的系列截然不同,库奇完美地在不同媒介之间游走,既掌握不同的形式,又不被任何一种风格所定义。

▲罗伯特·库奇,©?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他最著名的一个“表演”开始于1998年,当时艺术家只有25岁,却要提前把自己的年龄增长到67岁,想要“变成”他的父亲。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库奇加速了自己容貌的衰老,而且没有使用任何假体——相反,他将自己的体重增至300多磅,把头发染成灰色,留了大胡子,并长出了慢性的黑眼圈与眼袋。这次扮演留下了长久的影响——虽然他最后恢复了自己的容貌,但过程中所经历的身体创伤还是会永久地影响他的健康。他的电影《哎呀》(The Goodgriefies,2000)对这个多产的时期有过描写,强调了库奇作为一个老人的新身份所蕴含的复杂性,同时夹杂着被改动过的经典卡通形象,而这部反乌托邦的“大片”也让他蜚声国际。库奇不认为这些事情可以被简单定义为一件作品或是一个表演;相反,它处在艺术和生活的交汇之处,在那里,时间与感知、自然与科技、历史与神话相互碰撞,并形成对人性新的研究。

库奇的身体一直在被改造。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就曾留了十一个月的指甲,直到这些指甲变得像爪子,让他行动受阻、无法写字,还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为止。很快,他又开始了一项耐力的表演。他用屋脊棱镜目镜来颠倒、翻转自己的视线,形成了严重的视觉扭曲。而由于这种视觉经验是如此地强烈和难受,他在那五天的时间里根本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在自我强加障碍的这一过程里,库奇也在画自画像、写诗,并将这些经验变成了纸上的作品系列,题为《Il Coccodeista》(1997)。

▲罗伯特·库奇,《Il Coccodeista》(自画像与佩肯棱镜),1997,©?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罗伯特·库奇,《Il Coccodeista》(自画像与佩肯棱镜),1997,©?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在2000年代初,库奇开始了对变化的新研究,观察、检视他自己和身边的人。他开始用铅笔、木炭与墨水在醋酸纤维描写纸上创作精美的素描,再压上厚厚的玻璃。这些素描捕捉了陌生人、风景以及去世的亲戚的形象,其中很多都来自艺术家的视觉记忆。由此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D+P(XVIAc)mm/ac》(2004)中想象出来的、类似哥斯拉的形象,或者是《MEGAS DAKIS》(2007)中部分变为鸟形的收藏家达吉斯·乔诺(Dakis Joannou )。与早期摄影图像中的严酷暴力相比,这些作品包含了某种柔软;虽然其中描绘了一个可怖的形象,但女性哥斯拉并没有什么威胁。而2005年对艺术家来说是一段变革的时期,库奇脱去了父亲的皮肤,逆转了暂时性的时间旅行,回归了年轻的样子。随后的自画像记录了这一时期,展现了他长达七年的努力所带来的身体损伤与精神衰竭。除此之外,库奇也会利用自画像来探索其他身份,将自己描绘为现代圣人、知识分子或帮派成员。

▲罗伯特·库奇,《SS(IVP)c》,2016,©?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SS(IVP)c》,2016,©?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游走于不同形式,将每个身份活到极致的鬼才艺术家,罗伯特·库奇,鬼才,罗伯特,豪瑟,Sofia,Alessandra,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自画像,Pazuzu

▲罗伯特·库奇,《Pazuzu》,2008,©?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虽然从未受过音乐的训练,库奇在2005-2008年间开始了对声音的探索,创作了三件大型的声音装置。这三件被描述为“不公狂想曲”的装置——《Mbube》、《Mei Gui》、《Šuillakku》吸收了一系列影响:从南非的民歌,到毛时代中国的禁曲,再到堕落的亚述城市尼尼微的假想之声,这些声音都是来自不公的歌曲或是在本国的抗议。亚述成了库奇痴迷的对象,他完全把自己投入到研究之中,学习这个古老文明的文化、宗教和传统。而有着猛禽的爪子、人的身体、狗的头和鸟的翅膀的亚述魔神Pazuzu也成了艺术家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形象,其中就包括艺术家于2008年在都灵城外里沃利城堡创作的二十英尺高的混合雕塑。在过去的十年间,Pazuzu的形象在库奇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并逐步演化成了一系列由实验性的材料所制成的几乎无法识别的、隐藏起来的形象——一个陶瓷做的类似螃蟹的生物,一只黑色聚氨酯做的鲸鱼尾巴,或是穿戴绳索与竹子的四头男子。因此,库奇在自己的历史中刻下了一种象征性的、完全独特的,由形式、材料与身份构成的语言。

▲罗伯特·库奇,《SS(LXXXVIIIP)c》,2018,©?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SS(LXXXVIIIP)c》,2018,©?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游走于不同形式,将每个身份活到极致的鬼才艺术家,罗伯特·库奇,鬼才,罗伯特,豪瑟,Sofia,Alessandra,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自画像,Pazuzu

▲罗伯特·库奇,《SS(LXXXIXP)c》,2018,©?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

▲罗伯特·库奇,《SS(LXXXIXP)c》,2018,©?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SS(VIIIZ)bpr》,2012,©?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

▲罗伯特·库奇,《SS(VIIIZ)bpr》,2012,©?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作品于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展出现场图片,©?罗伯特·库奇,摄

▲罗伯特·库奇作品于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展出现场图片,©?罗伯特·库奇,摄影:Francesco Galli

罗伯特·库奇:游走于不同形式,将每个身份活到极致的鬼才艺术家,罗伯特·库奇,鬼才,罗伯特,豪瑟,Sofia,Alessandra,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自画像,Pazuzu

罗伯特·库奇:游走于不同形式,将每个身份活到极致的鬼才艺术家,罗伯特·库奇,鬼才,罗伯特,豪瑟,Sofia,Alessandra,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自画像,Pazuzu

▲罗伯特·库奇作品于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现场图片,©?罗伯特·库奇,摄影:Ales

▲罗伯特·库奇作品于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现场图片,©?罗伯特·库奇,摄影:Alessandra Sofia

库奇作品曾在许多展览中展出,包括在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国家馆举办的重要展览「模仿基督—巫师世界」(Imitazione di Cristo – Il Mondo Magico),意大利威尼斯(2017);「Perla Pollina. 1996-2016」,当代艺术中心,瑞士日内瓦,后巡展至MADRE - Donnaregina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那不勒斯(2017);「Putiferio」,德赛特当代艺术基金会,项目空间,屠宰场,希腊伊兹拉岛(2016);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瑞士日内瓦,「Šuillakku – 畜栏版」(2008-2014),新美术馆,纽约(2014);「Da i?ā e pi?galā a i?ā e i?ā o pi?galā e pi?galā」,联盟-艺术中心,第戎,后巡展至阿斯彭艺术博物馆,阿斯彭(2014);白教堂美术馆,伦敦(2013);「百科全书宫殿」,由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策展,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13);「记忆的残留」,阿斯彭艺术博物馆,阿斯彭(2012);「罗伯特·库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汉莫美术馆,洛杉矶(2011);「10000条生命」,光州双年展,韩国光州(2010);「皮果」,新美术馆,纽约(2010);「创造世界」,53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09);「Šuillakku」,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里沃利/都灵,巡展至ICA—当代艺术机构,伦敦(2008);「断裂的形象」,德赛特当代艺术基金会,希腊雅典(2007);「系列1」,葛拉西宫,意大利威尼斯(2007);以及「鼠与人」,第4届柏林当代艺术双年展,德国柏林(2006)。

▲罗伯特·库奇,《SS(VIIZ)d》,2012,©?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SS(VIIZ)d》,2012,©?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

▲罗伯特·库奇,《SS(XIVZ)c/d》,2014,©?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

▲罗伯特·库奇,《SS(XIVZ)c/d》,2014,©?罗伯特·库奇,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Alessandra Sof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