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洛神赋图》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是洛神赋中曹植对洛神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尽华美辞藻。而《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在读过《洛神赋》后,被作者的文采和无限惆怅的情意所感动,进而创作的。
洛神赋图 局部 (宋摹本)
晋 顾恺之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1、《洛神赋》&《洛神赋图》
这个故事说起来也算跌宕起伏了。传说曹植曾爱慕甄逸的女儿,怎料自己的哥哥曹丕最终却娶到了甄宓为皇后,甄后生下曹睿后遭人进谗致死。曹植得到了甄后的遗枕生梦,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而《洛神赋图》画面分为三个故事情节,第一个画面是曹植与洛水女神相遇于洛水河边,远处看到一位女神飘然而来,若隐若现。接下来画面描绘了六龙云车、玉鸾、文鱼、鲸鯢等神兽围绕在洛神身边。画面表现人神殊途,依依分别的场景,洛神似乎也在回首张望曹植,十分不舍,观复猫《洛神赋图》表现的也正是这一部分。
观复猫版《洛神赋图》
观复猫黄枪枪饰演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水女神
观复猫杜拉拉饰演才华横溢、情感细腻的曹植
最后一段是曹植启程追赶云车的画面,他希望再次见到洛神,但洛神早已远去。直至画面最后,曹植仍在车马上回首相望,但已人神相隔。
此画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巔》。没错,又是乾隆爷的题诗。
除了故事,画面所展现的各类神兽也非常瞩目,在观复猫版《洛神赋图》中,更是呈现了很多汉代时期的双首文物。
双头鼋[yuán] 鱼形陶砚 汉代
观复博物馆藏
错金银双首兽 战国-汉
观复博物馆藏
金蛙 汉代
观复博物馆藏
汉代流行谶[chèn ]纬学,占卜之术盛行,人们的想象力丰富,思想开放,因此有类似双头共用一身的神兽出现和流行。
虎,为百兽之王,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同时是威严的象征。汉代人崇尚自然之法,此件虎形镇造型流畅,猛虎回首远望,前爪紧抓地面,有庄严之态。
蛙,中国是农耕民族,青蛙捕食害虫对农业有利,被视为是风调雨顺的吉祥物。此件金蛙可以穿绳作为配饰。
铜错银涡纹虎形镇 汉代
观复博物馆藏
2、错金银
也称金银错,是利用这类贵重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将其镶嵌在青铜器上作为装饰物的一种工艺。先在铜器表面铸出浅凹的纹饰样式,然后在凹槽内嵌入细薄的金银片或金银丝,最后打磨使器物表面光亮,利用金银和青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各种色彩图案与铭文。错金银工艺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
黑釉双系鸡首龙柄盘口执壶 东晋
观复博物馆藏
杜拉拉身后三位侍从,最后一猫手捧一个黑釉执壶。此壶因壶嘴制成鸡首状得名,是晋代到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造型。此壶壶嘴与内里相通,可出水,但早期鸡首壶壶嘴有些仅作为装饰,是实心的。西晋时期鸡首壶较小,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口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
3、曹植
《洛神赋图》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第一幅将文学作品转化为画面的作品。《洛神赋》的作者曹植不得不提,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并称《三曹》。早年因富于才学被其父曹操宠爱,一度想要立其为太子。后来,曹丕、曹睿先后称帝,曹植受到猜忌,郁郁而终。他的作品多表现自己的抱负和当时社会的状态,曹植的诗作多用比兴的手法,辞藻华丽,这一点在《洛神赋》中有多处体现。
《洛神赋》辞藻瑰丽,柔情似水,《洛神赋图》仙袂飘飘,玄幻旖旎,此去已是千年的回响,而今《观复猫》穿越版《揽騑辔(fēi pèi)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你感动了吗?
文章标题:花式玩转《洛神赋图》
本文栏目:访谈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