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艺术界又失去了一位名家。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艺术家林岑,因病医治无效,
于4月26日安详辞世,享年82岁。
今天(4月28日),
是林岑出殡的日子。
上午,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亲友,
都前来厦门,送林岑最后一程。
林岑老师是厦门书画界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艺坛的多面手——
他擅长诗、书、画、印,
在书法创作中,
行、草、楷、隶、篆诸体皆备,
在绘画领域里又题材丰富,
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有涉猎。
已故的厦门书法名家高怀,
曾评价他是“诗书画三绝”。
现在,
让我们再度走近这位艺术家,
分享他的艺术人生。
林岑,本名林秉坤,厦门人,生于1937年,上世纪50年代负笈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文艺工作。擅长中国花鸟画、书法。曾两次应邀到新加坡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林岑书画展”;1995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日本;1996年参加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十人水墨画展“;2001年应邀到法国巴黎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台湾;2013年传世艺宫美术馆举办“林岑指墨画精品展”……
01
成名较早,寥寥数笔勾勒完整形象
我曾多次与林岑面对面,
聊起他的从艺生涯。
林岑曾说,他很早就接触书法。
“5岁时,父亲买了颜真卿的《鲁公家庙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两本字帖给我,于是我就开始迷恋书法。”林岑说。
在临帖过程中,
他将北碑南帖并重,互相融合,
开始寻找自己的特色。
后来,在本地书法名家
虞愚、罗丹、高怀等前辈的指导和鼓励下,
他又开始专心研习行草、篆刻。
林岑(中)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魏传义合影
相较于同龄人,林岑的成名也较早。
早在1961年,
林岑在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帮忙筹办预备展,
他写有楷书、魏碑等作品,受到业界肯定。
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著名书法家郭化若,
在参观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时,
就对这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的书法作品倍加赞赏。
林岑(左)同陈一峰先生观看娄师白先生作画
在书法取得一定造诣后,
林岑开始创作美术作品。
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寥寥数笔,
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图案,
更重要的是,方寸之间能显露出大气象。
除了写意花鸟画外,
他还擅长创作山水、人物有关的题材。
林岑《相逢在路旁》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
林岑本身很少喝酒,
但他画了不少跟喝酒有关的小品画。
在这些画中,
常能看到几位老者酣畅对饮、酒醉的场面。
他把醉酒者的神态画得很逼真,
让人忍俊不禁。
02
很恋家,走到哪里都会想念厦门
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林岑的言语之间,都是对乡土的热爱。
两年前,林岑曾对我说,
自己的骨子里很“恋家”,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挂着这片土地。
有一次,他去法国巴黎参加一个展览,
有朋友邀请他留在巴黎创作,
但被他谢绝了。
“我喜欢厦门的风土人情,那里是我生长的地方,有我最熟悉的人和物,让我一刻也不能离开。”
因为热爱厦门,
林岑也画过不少跟厦门有关的题材作品。
其中,花鸟画的题材,
多是厦门市花三角梅、市鸟白鹭等,意境颇深。
2017年,
林岑受邀参加《海西晨报》
“大美厦门·艺术名家迎金砖”活动时,
就特地创作了一幅《春潮》,
希望向大众展示厦门市花三角梅、市鸟白鹭的优美风姿,
让更多人了解“厦门之美”。
03
手指作画,指墨画广受认可
在书画创作方面,
林岑还有一个绝招,
那便是指墨画——用手指作画。
据说,中国指墨画的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有记载,
兴盛于清朝,但新中国成立前后却不景气,
全国只有少数几位画家,
对中国手指画有所研究,
并创作了一些手指画,
林岑就是其中一家。
林岑说,他接触指墨画,纯属偶然。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有一次错买了熟宣纸。但作画时,墨晕不开,不得已,便用指头涂抹,却意外地发现,用指头画出来的线条似断非断,似曲非曲,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特别具有一种凝重古朴的意味,极为自然。”林岑说。
那时,虽然觉察到指墨画的特别,
但他并未致力追求。
一直到多年以后,
林岑为了追求中国画的更高境界,
才开始专攻与毛笔画画风迥异的指墨画。
如今,林岑的指墨画作品已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并流传至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作品曾被国内八大山人纪念馆等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而画了多年的指墨画,
林岑的右手手指,
也一次次被墨水浸染,
指甲被染成黑色在所难免。
“因为这样,我常常都不好意思跟人握手了,怕别人嫌我的手脏。”林岑曾这样开玩笑说。
04
低调谦逊,自嘲是“资深宅男”
林岑才华横溢,但又十分谦逊低调。
林岑曾说,他是个“资深宅男”,
平时最喜欢待在家里创作,
没有重要事情很少出门。
与朋友在家中聚会
“我的生活很简单,到现在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更不会玩微信、微博。”林岑说,他能在艺术世界里得到无穷的快乐和安慰。
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说:“画家只有静下心来,专心寻求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林岑的儿子林司韦也说,
父亲热爱艺术,从艺多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创作上。“住院前,身体还好些的时候,他仍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不断地临帖、临画。”
此外,林岑也热衷公益。
2016年,《海西晨报》参与发起的“如厕如家”免费厕纸计划爱心义卖活动,
就得到了林岑的支持。
他热情地创作,
并贡献出了两件墨宝,且皆义卖成功。
亲友眼中的林岑:
林岑之子林司韦:父亲性格温和,乐观,喜欢交朋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他的同辈人,只要性格合得来,他都会十分亲和,很健谈。他也喜欢以画会友。过去,有朋友结婚,他会送上自己的画作馈赠。
厦门某机关干部吕联传:林岑老师为人谦恭热心、内敛厚重。我于数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有幸结识他,他并未嫌弃我等小辈无知无慧,而与我畅谈很久,结下忘年之交。我斗胆向他求字一副,他欣然答应,并问我要写什么内容。我提请他帮我定夺。数日后,他来电告诉我,想写周敦颐的《爱莲说》赠与我,并阐释选择此文的用意。对晚生的爱护和鞭策尽在其中,是希望我能够洁身自好,不骄不躁。此副字我一直视为珍宝,挂在我家客厅。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周煜:林岑老师是个儒雅、风趣、幽默的艺术家,他不仅书画具佳,也好诗文,经常与本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探讨诗文及闽南文化。林岑老师对厦门的小吃也比较热衷。他会历数厦门哪里的小吃最好,哪一家是老字号,也常用闽南幽默小段逗大家开心,他是一位地道的本土艺术家。
厦门市文联原副主席陈元麟:匆匆撰一挽联:倾心耕墨,名驰书画两界,难舍先生乘鹤去;仰止高山,德泽鹭门艺坛,但闻杜若溢香来。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长林良丰:林岑老师为人十分热情、侠义。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发起成立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时,林岑老师也是积极参与。每次活动,他都不遗余力地参加,除了作画,还撰写文章,乃至我们举办画展募捐经费,他都会拿出力作,尽其所能。
厦门知名藏家黄克坚:林岑老师是令人敬重的艺术前辈,他传统功力极其深厚,诗、书、画、印皆精。同时,他为人谦逊厚道,谦谦君子,一直以来对晚辈的收藏给予鼓励帮助及指导。他的逝世,是厦门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子申文艺坊】作者
作者简介:叶子申
厦门媒体人,长期从事文创艺术深度报道
曾出版长篇小说《沉河》
访谈录《在色彩斑斓中寻找诗画人生》
文章标题:送别林岑!厦门又失去了一位书画名家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