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水墨记、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西安近年来规模最大、学术含量最高的山水画展“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于2019年4月20日在崔振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筹备近一年之久,由著名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寒碧担任学术主持,著名青年策展人侯昌恒、吴克军联合策展,邀请了中国当代36位在山水画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展出作品200余件,力图呈现山水精神在中国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沿革与重构。
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被公认为是东方艺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达。本次展览邀请的36位艺术家,年龄横跨半个多世纪。不仅有90岁高龄的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周韶华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先生;也有范扬、徐龙森、阎秉会、刘进安、沈勤、林海钟、何加林、方向、刘明波、朱雅梅等一批重量级当代山水画名家;还邀请曾健勇、杜小同、秦修平、党震、贺海锋、许可、王永成等70、80后新锐青年艺术家。同时,西安作为公认的中国山水画创作重阵,继长安画派之后涌现出来的以崔振宽、赵振川、罗平安、陈国勇等为代表的在全国范围有着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西安本土山水画大家,也受邀参加展览。
36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鲜明而丰富的个性面貌,沈勤、何加林、李云集、林海钟、刘明波、朱雅梅、毕可燕、徐钢、贺海锋、许可的山水画创作,畅达古典文人诗画之境界,他们的作品或性灵通禅、或孤廖宁静、或奇绝奔突;崔振宽、范扬、刘进安、崔海、屠鸿辉、方勇坚持中国文人画大写意的传统,倾力于传统笔墨语言的现代转换,更趋于东方式的表现性与抽象性;赵振川、陈国勇坚持长安画派的创作理念,深入生活,深耕传统,代表了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画家的创作面貌;周韶华、姜宝林、罗平安、李才根则探索出传统笔墨语言的现代抽象图式转换,使水墨拥有独特的东方式构成意蕴;同是致力于探索水墨新图式,徐龙森、阎秉会、郭志刚、曾健勇、党震、王牧羽、徐加存、王永成、李明更偏重水墨的观念性,无论是理性思维体系的构成,还是个人情感的释放,在他们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笔墨语言中,都是自我意志在当代的精神性表达。
同时,作为当代山水画新领域的都市水墨也在展览中有所体现,方向、杜小同将当代都市生活空间与状态融入传统笔墨,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类新生存方式的观照,以及对当代新文化类型的思考与回应。孙磊、秦修平、邵泳对物象的交错经营,使画面充盈空间层次感,营造出流通的视觉语言效果,他们游艺于物象、符号、表现与隐喻之间,更倾向于在观念水墨领域的实验。本次参展艺术家既有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坚守和探索,也有传统笔墨语言向现当代主体构成范式转换的实践,展览是对今天中国山水画创作面貌的一次全国性的集中展现。
开 幕 式 现 场
▲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先生主持开幕式
▲ 策展人侯昌恒先生致辞
侯昌恒:由崔振宽美术馆和水墨记共同主办的《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沿袭了《自然的双重性——杭州2015山水画邀请展》对中国山水精神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关注和呈现。本次展览邀请了全国36位在中国画山水和当代水墨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以沿革、重构的两条线索,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多元水墨现状。
▲ 展览学术主持、著名学者寒碧先生致辞
寒碧:这次的山水画展览很有当代气息,说明一方面我们回溯传统的时候,我们发现她活性的东西,另外一方面,我们真正面向现代。自然与人文在中国就是山水问题,这个山水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文学上的山水诗或者艺术上的山水画,其实它是一个文明,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回溯我们的文脉的话,山水意识或者山水精神,它是中国人或者这个民族贡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个文明体系。假使崔振宽美术馆把它作为双年展持续性推动下去,我想我们不止在山水画上做文章,我们会把这个山水意识或者这种山水文明、山水思想、山水情怀,去把它推到一个真正的具有思想建构的这样一个位置上,我想这是未来我们共同的努力!
▲ 参展艺术家代表徐龙森先生致辞
徐龙森:西安我是第二次来,我十年之前到过西安,十年前的西安之行,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西安作为13朝古都,它承载了或者沉淀了中国唐以前整个文明和文脉的线索。这个线索给我更大的启迪在于,让我从山水的笔墨当中回溯到了我们文脉的那种大气蓬勃,在大雁塔下面,我们不应该被一种书房的气息所阻碍。如果说我们的文明,我们的山水画历史往前追溯,它有两个线索:一个是绘画本身,还有一个是超越于绘画之上的我们的文明所在、气魄所在,也就是大雁塔给我一个最重要的启发。从此以后,我的山水画逐渐走向雄阔的道路。
▲ 参展艺术家代表何加林先生致辞
何加林:这次展览囊括了我们当今山水画坛很多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讲“山水”两个字,就是这些老中青著名的艺术家。他们都是用着一种真诚,面对他们自己的艺术状态,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而且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都反映出他们极强烈的对时代的一种追寻,以及他们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判断。
郭线庐:这次展览带给我很强的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就是促使我去思考新时代文化提升与探索的问题,因为它总归要研究一个东西,要探索一个问题,要提升一个作用,要追求一个目标。观看这些山水画作品后,可能有以下新的认知:第一,对自然的再认识;第二,对传统的再认识;第三,对当今审美的再认识。在这里带给我最重要的思考是对当代文化的认知。因为当代是很多文化融合起来的新时代,它带给我们新的文化思考和冲击。
▲著名画家崔振宽先生致辞并宣布开幕
崔振宽:诗人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老百姓说春雨贵如油,在这纷纷春雨中,这么多观众过来参加展览,我表示感谢!这次展览邀请了30多位全国很有影响力的画家,最年长的有已经90高龄的周韶华先生,最年轻的也就30多岁,这中间的年龄差距这么大,而且在绘画的风格上、语言上也都是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正好说明了当代画家对山水画和自然、个人风格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艺术语言的探索,都是非常重视的。所以,这次展览我感觉到有很强的时代性,由于众多艺术家的参展,把这个展览提升到全国的水平,也是对我们美术馆最大的支持。对参加展览的艺术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 览 现 场
“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是崔振宽美术馆开馆三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积极实践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发展现当代艺术办馆理念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展览汇聚了全国36位有着很高影响力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是对当下中国山水画创作面貌的集中展示。展览将以“双年展”的形式持续举办,以期为中国的山水画创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和西安开放的艺术生态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莅临本次展览开幕式的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先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邢庆仁先生;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姜怡翔先生;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先生;著名美术评论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先生;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主任宗鸣安先生;西安美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廖宗荣先生;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马云女士;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辉先生;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陈晓璐女士等嘉宾。远道而来的沈阳铁锚1956文化创意园董事长高银河先生;北京正观美术馆馆长、国家艺术基金《青衿计划》出品人孙志忠先生;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评论家、策展人杨大伟先生;艺术厦门博览会艺术总监、阿莫艺艺术馆馆长滕丽女士;南京和锦画廊负责人季如月先生等嘉宾。还有参观展览的中小学师生、数十家追踪报道的媒体朋友们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和观众数百人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山水精神之沿革重构》学术研讨会和两场艺术家现场对谈(详见后续报道)。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画集。
自 然 的 双 重 性丨西 安 2019 山 水 画 邀 请 展
主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水墨记、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0日—6月16日
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周一正常闭馆),欢迎大家参观交流!
展览地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2/3/4/5/6/7/8号展厅)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毕可燕 陈国勇 崔 海 崔振宽 党 震 杜小同
范 扬 方 向 方 勇 郭志刚 何加林 贺海锋
姜宝林 李才根 李 明 李云集 林海钟 刘进安
刘明波 罗平安 秦修平 邵 泳 沈 勤 孙 磊
屠鸿辉 王牧羽 王永成 徐 钢 徐加存 徐龙森
许 可 阎秉会 曾健勇 赵振川 周韶华 朱雅梅
学术主持:寒 碧
出 品 人:崔 迅
策 展 人:侯昌恒、吴克军
展览总监:上官争奇、刘玲
展览执行:耿秀仪、陈濛、邹佳俊、李俊琦、江夏楠、宋阳、宫超、谷晨曦、张腾、马晓虎
文章标题:展览 · 现场丨“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
本文栏目:展览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