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手记:五工黔西南之行
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二、三年级
带队教师:王一
下乡地点:贵州黔西南兴义
油画系第五工作室2019年“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申报了学校教务处组织的联合课程,此次课程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定位,结合工作室的教学特点和课程内容,在学校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之下来到了地处滇黔桂三省交汇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写生驻扎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万峰林景区的中心,同学们感受着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喀斯特地貌万峰奇观,创作沉浸在春暖花香的田野村落和瞬息万变的峰林云海之间,布依族苗族聚居地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和创作素材。
万峰林写生创作
作品讲评
在写生创作的同时,根据教学计划将工作室的抽象绘画材质转换与表现课程同当地的非遗传统工艺蜡染课程相结合,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技法和进行传统材料、工艺的操作实践,在对传统媒介进行深入体会、感悟的同时,尝试拓展其在抽象艺术语言表达中的可能性,努力探索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材质和媒介与当代抽象艺术语境的融合。
非遗传统工艺蜡染联合课程
兴义市政府为此次联合课程的展开提供全面的保障和帮助,期间小分队赴晴隆参观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大通道“史迪威公路”的历史 ,并赴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黄果树瀑布、南龙布依古寨等地点进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考察。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岭河峡谷
万峰湖
黄果树瀑布
南龙布依古寨
下纳灰村祭祀活动
下乡课程中同学们结合自身艺术特点主动的转换观察和思维方式,广泛的搜集积累艺术素材,积极从当地探索、挖掘新时代展现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的抽象视觉表现语言和承载媒介,在注重艺术语言的时代性、精神性、创新性、纯粹性与表现力的同时,加强写生、创作中对抽象因素的感受、概括、拓展和延伸,此次“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联合课程同学们有机的将考察、实践、写生和创作结合,为在校课程做好准备,并为今后的艺术探索积累经验。
学生作品选登
联合课程作品展览现场
油画系 王一 文图
文章标题:下乡季丨带队手记# 五工黔西南之行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