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jiao/徐文恺个展:a'a'a'jiao:一个ID
展期:2019年4月27日 - 7月14日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昊美术馆3楼6、7号展厅
aaajiao住在上海武康路附近已经有十多年了,曾经有一、两年的时间里,他会隔一天跑个十公里,“基本上把武康路那一带都跑遍了”。后来跑步变成了散步,成了一件更为日常化的事情。视频作品《观察者》里那些撒着梧桐树荫的道路就拍自他家附近,街道上的人、红绿灯、车辆都出现在镜头里,手机屏幕有时会随着步行的变化稍作抖动,仿佛成了人延伸的眼睛。而正向流动的视频会时不时地被“干扰”,屏幕里窜进一些游戏画面、电子移动设备满载社交网络信息的画面、以及“莫可名状”的地表风貌图——而这些像极了我们在步行时的脑回路,没有特别的目标,思维不着边际,像aaajiao说的:“走路就慢慢成为一个你不记得的事情了,你逐渐进入了属于自己的记忆的迷宫,在其中穿来穿去。”
《观察者》,单频彩色录像、网站,尺寸可变,15'32'',2017,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两年多之前,他开始在上海、柏林两座城市间往返来回。所以,视频里还有一部分的内容是他在柏林的时候拍的。那是他最早在柏林住的地方,“当时旁边有一个公园,它夹在几个区之间,又跟柏林墙有点关联。虽然那个公园有点乱,但每次你走过看到的变化的风景是很有意思的。”所有这些细碎的、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图像与几年前他所进行的创作极为不同,《观察者》并不是一件研究型的作品。其中依旧倾注了他对互联网媒介、科技拓展人的边界等话题的关注,但是aaajiao用的并非是之前精确的语言,然而是感受性的表达,或者用“灵性”体验来形容也未尝不可。
《观察者》,单频彩色录像、网站,尺寸可变,15'32'',2017,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在这当中发生了一件特别巧合的事情,当aaajiao在做《观察者》的时候,他有个朋友和他说这件作品让他想起一个叫做唐望的印第安巫士,并提到唐望说过的一句话:“步行总是能够唤起回忆”;而在展览正式开幕当天,另一个观展的朋友再次提起了唐望,他很感动,因为知道自己的思考和上世纪6、70年代的人产生了连接和共情,心里总是莫名的欣喜。
《观察者》,单频彩色录像、网站,尺寸可变,15'32'',2017,图片来自艺术家工作室
《巫士唐望的教诲》《解离的真实》《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这三本书由美国人类学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撰写,记录了他在1960到1970年间师从印第安亚基族巫士唐望·马图斯学习巫术的对话。1960年,卡洛斯经朋友介绍在墨西哥沙漠结实巫士唐望,并成为他的门徒。唐望教卡洛斯服食致幻植物,打开自己的感官,重新观看并认识这个世界。这与卡洛斯原本受到的体系完备的正统科学教育显然是相悖的,但或许我们并不应该这样看问题。它们都是对世界存在的解释方式,只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
由美国人类学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撰写的《巫士唐望的教诲》《解离的真实》《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
“步行总是能够唤起回忆”,唐望继续说,“古墨西哥巫师相信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储存在我们腿部后面的感觉。他们把腿部后面视为我们个人历史的仓库。所以,现在让我们去山里散个步。”
这便是让aaajiao觉得很巧合的段落,“对于世界来说,这是一种古老的智慧,但不是说,我们找了一个民俗化的、迷信的东西,拿伪科学和科学做论证,这不是我的兴趣。而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还不能为现有的解释系统覆盖,那些空缺的部分是我们可以参与的、了解。”而当我们在行走,记忆在流动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什么?视觉图像之外还有其他是被我们自身的感官注意到并进行消化的吗?我们在看,但真的“看见”了吗?
点击以下链接,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次展览:
HOW新展 | @@@jiao(A_A)jiao,关于一个ID的生成记
HOW新展 | a( ^_^ )ajiao,在成为一个ID之前
HOW VISION | aaajiao: “我”是一个ID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aaajiao,是年轻艺术家徐文恺的化名,也是他虚构的网络分身。1984年(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乔治·奥威尔经典预言式小说的名称),出生于中国最古老城市之一的西安,aaajiao的创作结合了浓重的反乌托邦意识、对文人精神的反思。他的很多作品都致力于探索新的科技和媒体影响之下的文化现象和政治策略,从社交媒体写作、数据处理,到网络和移动媒介下的新美学景观。作为今天全球新一代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aaajiao将今天中国特殊的社交媒体文化、科技运用带入了国际艺术的话语和讨论。aaajiao的作品频繁展出于全球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例如:《1989年到今天:网络时代的艺术》,美国波士顿当代艺术中心 ICA Boston,2018;《非真实》,瑞士巴塞尔电子艺术之家(HeK),2017;《身体·媒体II》,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上海种子》,2017;《带我走(我是你的)》(由Hans Ulrich Obrist与Jens Hoffmann策展),美国纽约犹太人美术馆,2016;《时间转向:当代亚洲的艺术与思辨》,美国堪萨斯斯班塞美术馆,2016;《波普之上》,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6;《黑客空间》(由Hans Ulrich Obrist与Amira Gad策展),香港K11艺术基金会临时空间及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6;《全方位:全控制和言论控制》,德国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15;《齐物等观——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北京中国国家美术馆,2014,等。他近期个展包括2016年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以及同年OACT西安馆的《电子遗留物》等。2014年,他不仅获得了第三届三亚艺术季暨华宇青年评审大奖,亦入围首届 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aaajiao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柏林两地。
采访/撰文/编辑:Angie
即将展出 Upcoming
正在展出 Current
文章标题:HOW VISION | aaajiao:“步行总是能够唤起回忆”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