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 ? 心迹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本科作品
硕士作品
王爰画 《一个人的多人格在场》 纸本水墨 240cmx200cm
指导老师:尉晓榕
楼烨 《Mnemosyne》 纸本水墨 180cmx175cm
指导老师:尉晓榕
陈果 《热土·蒙内铁路志》 纸本设色 240cmx200cm
指导老师:尉晓榕
颜辛羽 《光年使命》 纸本设色 191cmx110cm
指导老师:尉晓榕
龚纯皓 《月鹿彝寨》 纸本设色228cmx190cm
指导老师:王赞 顾迎庆
何梦茜 《昨夜的星空》 纸本设色 200cmx200cm
指导老师:王赞 顾迎庆
谷雨 《梨园芳华》 纸本设色 170cmx170cm
指导老师:王赞 顾迎庆
吴俊骅 《凉山情怀》 纸本水墨 230cmx170cm
指导老师:王赞 顾迎庆
吕琛 《梦》 纸本水墨 138cmx140cm
指导老师:王赞 顾迎庆
任师佳 《候》 绢本设色 180cmx96cm
指导老师:徐默 盛天晔
魏佳琳《巴别塔》 绢本设色 170cmx170cm
指导老师:徐默
陈苗 《看不见的二维码》 纸本设色 200cmx200cm
指导老师:徐默
吴海龙 《时空》 绢本设色 140cmx103cm
指导老师:徐默
沈晓明 《曦风》 纸本水墨 200cmx200cm
指导老师:徐默 盛天晔
余博 《不知城市有山林》 纸本水墨 210cm×120cm 指导老师:陈向迅
夏振凯 《郭庄》 纸本设色 240cm×200cm
指导老师:陈向迅
指导老师:刘文洁
沈霆尧 《奥卡姆变奏曲》 纸本水墨 400cmx200cm
指导老师:刘文洁
顾心怡 《中华魂(陕北)》 纸本水墨 240cmx178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顾心怡 《水乡情》 纸本水墨 240cmx178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吴茗依 《山村雾霭》 纸本水墨 178cmx192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高天宇 《晨曦》 纸本设色 220cmx180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刘芳 《常记溪亭日暮》 纸本设色 190cmx160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徐杰 《朱阁悬崖图》 纸本设色 230cmx180cm
指导老师:张谷旻
魏梦云 《山雨笼烟》 纸本设色 180cmx195cm
指导老师:张捷
魏梦云 《窗落姑苏里》 绢本设色 190cmx180cm
指导老师:张捷
邵璐 《蓝田玉烟》 纸本设色 194cmx180cm
指导老师:张捷
邵璐 《第二乐章》 纸本设色 194cmx180cm
指导老师:张捷
李明键 《时间标本·从杭州清河坊到中山北路201号》 绢本设色 230cm x 190cm
指导老师:林海钟
杨星空 《花落闲庭薄雾开》 纸本设色 193cmx500cm
指导老师:彭小冲 田源
蒋瑜菡 《清溪涤羽图》 纸本设色 200cmx150cm
指导老师:彭小冲 田源
赵祉络 《迟日暖春水涟漪》 纸本设色 180cmx194cm
指导老师:彭小冲 田源
金伟雄 《逸》 纸本水墨 200cmx200cmx2
指导老师:彭小冲 田源
宋樱子 《林》 绢本设色 118cmx135cm
指导老师:卢勇
张艺 《星期二》 纸本设色 220cmx180cm
指导老师:韩璐
袁志刚 《星空协奏曲》 纸本设色 220cmx200cm
指导老师:韩璐
牛润清 《凝露》 纸本设色 240cmx200cm
指导老师:韩璐
谢雨莹 《韶光听羽》 绢本设色 286cmx180cm
指导老师:韩璐
马得料 《春归》 纸本设色 230cmx190cm
指导老师:韩璐
徐群力 《女儿·红》 纸本设色 220cmx195cm
指导老师:韩璐
白文捷 《百卉含英航天梦》 纸本水墨 240cmx200cm
指导老师:花俊
高迎春 《拓穷寂》 纸本水墨 260cmx200cm
指导老师:花俊
周甜馨 《盛世》 纸本水墨 240cmx200cm
指导老师:花俊
博士作品
指导老师:吴宪生
指导老师:陈向迅
指导老师:林海钟
周梦苏 小楷 书谱4条屏 局部 227×23cm×4
指导教师:沈浩
周梦苏 杏花春雨江南
指导教师:沈浩
姚怡琪 隶书饮中八仙歌 180×300cm
指导教师:沈浩
姚怡琪 小学而大遗
指导教师:沈浩
杜硕 行书李氏山房藏书记 79×36cm×6
指导教师:沈浩
杜硕 花港观鱼
指导教师:沈浩
周杨 草书苏轼定风波二首 局部 133×275cm
指导教师:沈浩
周杨 兰若生春夏
指导教师:沈浩
翁艺桐 篆书陈傅良和张倅唐英咏梅九首 局部 30×21cm×20
指导老师:沈浩
翁艺桐 花落知多少
指导教师:沈浩
计翔宇 隶书陶庵梦忆 局部 275×72cm×2
指导教师:沈浩
计翔宇 人生识字忧患始
指导教师:沈浩
王英钰 篆书虎丘记 局部 210×40×4
指导教师:沈浩
王英钰 都市茅庐
指导教师:沈浩
徐王润东 篆书李白诗三首 局部 138×69cm
指导教师:沈浩
徐王润东 苍龙登岁
指导教师:沈浩
姜正一 篆书节录菜根谭闲适篇 207×276cm
指导教师:沈浩
姜正一 苦寒香
指导教师:沈浩
丁臻 楷书月赋风赋雪赋6条屏 局部 248×48cm×6
指导教师:沈浩
丁臻 那些你很冒险的梦
指导教师:沈浩
丁军凯 楷书小石潭记 148×129cm
指导教师:沈浩
丁军凯 月落繁星满天
指导教师:沈浩
李明正 篆书归田赋 局部 80×40cm×6
指导教师:沈浩
李明正 般若
指导教师:沈浩
侯俊昊 草书墨翁传 局部 250×31cm×8
指导教师:沈浩
侯俊昊 宛平南路六百号
指导教师:沈浩
王光辉 楷书谢灵运诗抄 260×144cm
指导教师:沈浩
王光辉 不知何处用将军
指导教师:沈浩
彭翰墨 隶书冬心先生集自序 局部 80×248cm×2
指导教师:沈浩
车淑晴 大篆 诗经·国风·卫风·氓 150×248cm
指导教师:沈浩
车淑晴 千骑卷平冈
指导教师:沈浩
黄泽涛 篆书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指导教师:沈浩
黄泽涛 五花马
指导教师:沈浩
张庆仁 楷书陆机《文赋》 局部 246×26cm×6
指导教师:沈浩
张庆仁 房栊看云花开
指导教师:沈浩
徐梦思 小楷 二十四诗品 局部 33cm×12
指导教师:沈浩
徐梦思 道不自器
指导教师:沈浩
沈芊芊 隶书 史晨碑节录 234×53cm
指导教师:沈浩
沈芊芊 金兰之交
指导教师:沈浩
梁诗月 草书黄巢李白诗四条屏 234×53cm
指导教师:沈浩
梁诗月 日记 29×20cm×4
指导教师:方波
赵康君 行书《逢入京使》 局部 235×22cm×3
指导教师:方波
潘媛 草书和董传留别 局部 60×235cm×3
指导教师:方波
雷浩鑫 楷书郭璞游仙诗八首 248×13cm
指导教师:方波
范纯雪 楷书桃涧修禊诗序4条屏 局部 18×247cm×4
指导教师:方波
黄琛 行草 李潮八分小篆歌 局部 234×53cm×5
指导教师:方波
童心媛 篆书王羲之传论 134×234cm
指导教师:方波
王一炎 楷书《天龙八部》章回名词 180×50cm
指导教师:方波
杨文丽 楷书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稿 32.3×308cm
指导教师:方波
周依婷 隶书苏轼诗 200×110cm
指导教师:方波
韩雨桐 草书《聊斋志异》节录 234×53cm×2
指导教师:方波
刘德广 楷书苏轼论书诗 120×230cm
指导教师:方波
吕阅霖 楷书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局部 248×36cm×4
指导教师:方波
吕阅霖 谁家今夜扁舟子
指导教师:方波
苏金忆 篆书苏轼诗 局部 240×27cm×6
指导教师:方波
硕博作品刘洋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指导教师:沈浩
刘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指导教师:沈浩
金恩楠 荡胸生层云
指导教师:沈乐平
金恩楠 有志者事竟成
指导教师:沈乐平
金恩楠 胡胜
指导教师:沈乐平
陈惊雷 草书 生年不满百 360×240cm
指导教师:陈大中
娄光林 隶书文心雕龙诸子 365×144cm
指导教师:沈浩
郑蕾蕾 章草咏春诗词 136×44cm
指导教师:白砥
陶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44×80cm
指导教师:沈浩、方波
娄光林 草书夜游承天寺 537×35cm
指导教师:沈浩
娄光林 草书 陶弘景《云之上仙风赋》 288×365cm×2
指导教师:沈浩
胡雷鸣 篆书姚鼎诗 240×100cm
指导教师:沈乐平
胡雷鸣 行草自书诗卷 23×580cm
指导教师:沈乐平
杨庆洪 行草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240×129cm
指导教师:白砥
杨庆洪 行书古诗选录 136×34cm
指导教师:白砥
黄杨 草书《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66×144cm
指导教师:张爱国
黄杨 篆书茵民斯弗利岛
指导教师:张爱国
易佳人 篆书一剪梅 30×20cm×18
指导教师:沈乐平
易佳人 楷书季惟斋书史节选 360×60cm
指导教师:沈乐平
吴天烽 篆书 战国策 248×258cm
指导教师:韩天雍
吴天烽 博闻强识而让
指导教师:韩天雍
任哲 行书杜甫《登岳阳楼》 70×273cm
指导教师:白砥
任策 古调独弹
指导教师:沈乐平
任策 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指导教师:沈乐平
任策 青梅荐酒
指导教师:沈乐平
陈佳昂 篆书《庄子秋水》节录 局部 240×120cm×2
指导教师:沈浩
陈佳昂 生欢喜心
指导教师:沈浩
WOON ZHE AN 温子安 楷书满剌加 248×170cm
指导教师:沈乐平
WOON ZHE AN 温子安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指导教师:沈乐平
SHIROMA,KEITA(城间圭太) 自作诗三首 局部 180×43cm×4
指导教师:方波
SHIROMA,KEITA(城间圭太) 久远
指导教师:方波
YAO JIXU 幺集旭 草书势 400×35cm
指导教师:张爱国
ASANO,YASUYUKI 浅野泰之 扇面 局部 62×48cm
指导教师:韩天雍
LINMAO LI 李林懋 《Rock》 94.5x112cm
指导教师:王冬龄
宗绪升 《图画见闻志选录》 150x25cmx5
指导教师:王冬龄
宗绪升 《烧刀子》 180x100cm
指导教师:王冬龄
展览现场2019届环境艺术系
学生设计作品及概念
宋雨琦《跨界城市》
叶紫荆《平行城市》
朱逸畅《循环城市》
陈燕妮《晶体城市》
孙毓镁《垂直街区》
彭瑒《探险城市》
【艺托邦联想下的多元聚落】
“艺托邦”这一概念既不是尼古拉斯·勒杜的绍村理想城,也不是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而是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最熟悉的地方——杭州转塘街道,结合该地的艺术特性和2025年互联网大背景下对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指导老师:陈潇,许异)
学生设计作品及概念
吴诗倩《蜂巢》
如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般的生长,“蜂巢”方案通过研究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和现代网络的拓扑关系,以六边形作为基本的生成单元,在场地的基本网格系统上不断复制衍生,利用三个关键词“生长”、“共享”和“生态”作为主导控制,最终演绎成一个微城市般的混合社区。
董耀华《无边界实验》
有边界和无边界在这个实验方案中并置存在。它用一种刻意适度脱离场地的姿态,营造了一个漂浮社区,不属于这个社区的人无法轻易介入,而一旦进入这个散布着24个子社群的漂浮社区,则又可以毫无边界游走。子社群是盒子,它们之间密布灰空间,是一片片任意游走的“云”。
谢梦奥《游牧》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个类似大地装置般的家园分为三层,底层是“下里巴人”,它是烟火味的,是接地气的,是五光十色的世俗世界,顶层是“阳春白雪”的,是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而中间的山形网络则是底层聚落与上部云层暧昧发生的巨大情景之地。
学生感想:
毕设是总结,也是一次跨越式的提升
第一次接触十万平米的课题项目,难免有些恐惧,无从下手,还好学校给了充分的时间让我们打开脑洞,寻找灵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也确实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对建筑规范的无知,导致内行人看来会说“啊,你这楼梯太吓人了”。请前辈放心,我定会积极改正。当然要谢谢许异老师和陈潇老师的辛勤指导,两位老师很有耐心,很尊重同学们的想法,老师一直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随心所欲完全follow your hart的设计了~~老师放心,我们会加油的!
【实验艺术城】
科技时代背景下的实验性城市设计,围绕我们所处于的高科技时代展开,构想未来场景。除了注重传统建筑内容表达外,更注重表达手段。旨在通过艺术批判性视角,采用巨构,模块等一系列建筑设计手段,把艺术实验置入其时代之中进行比较,通过设计反馈进行挑选,浓缩并放大实验效果,从而产生影响,回应这个时代。
(指导老师:陈羽骁,徐捷)
学生作品及概念
李思乐《高效之城EfficientCity》
面对当下"低效"的创作和生活环境——防火墙和审查制度对艺术的阉割,文化差异和空间禁锢对交流的阻断,提出用高效激励艺术的发生,包括方格网体系的利用,贯通的桁架系统,高效传输的物流体系,联合转塘跨学科,多群体之优势,最终实现高效的艺术创作理想世界。
赖晨婧《高压宫艺Tension Palace》
“科技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画地为牢,以艺术为稻草。” 科技来源于人,又逐渐以脱 离人的状态自我迭代,更替......科技的发展充斥着也 不断剥离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躲在一个角落窥视外界,我们也似乎变得更透明,暴露在任何地方。 高压给予艺术以养分,化作欲望,深沉地潜伏在空间之中, 这种欲望,促成了《高压宫艺》 的诞生。
王璐《慢活城市》
现代主义巅峰时期,建筑师都希望建筑能带来更好的生活居住品质。我抓住这一点,以追求品质生活健康生活为主,设计了一个拥有极高人居品质的建筑。能使艺术类人群能有更好的居住和工作体验。
工作区长条状小进深,通透,并且能满足更充足的阳光。同时也有很多露台,会有充分的室外空间。层叠式空间的叠加能促进开放式的交流以及多层次之间的穿插,通过这种交通方式能带给人更加丰富的体验。住宅区也能有充沛的阳光,能给人更好的用户体验。
李汉唐 《无边界 漂流》
概念来源于对于互联网与异托邦两个概念的研究。互联网与异托邦同样是属于一个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可以开合与封闭的系统,与现实生活场景给人感受不同,且互联网在未来中会更加具有异托邦的属性:与现实生活中的异质感。因此提出“无边界”与“漂流”两个概念。
在常规城市中,人行进的方式是点对点的,目的明确,缺乏探索性。因此建筑内部流线应与周边封闭的城市街区道路不同,是属于漫游的,不断开启空间与没有边界感受。在建筑空间中功能无法避免的会被集中,而生活字其中的人们将必须经历空间的突然变化,在不同空间中的快速切换,通过这红色的走道,打破功能空间之间的限制,模糊功能的空间带,艺术家或者使用者可以看到多种生活模式的存在与展现。
【浮生六记一一“现世的未来”】
在对“现世的未来”的畅想中,我们提出了:插件城市,偶发之城,完型社区,海市蜃楼,游戏之城,缝合城市。六个不同的城市,以小见大,从六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设计不应仅仅停留于想象,在这六个城市中,如同浮生六记一般,他们既需要眺望远方,又需要具体的思考未来的情形。未来并不会抹除世俗的影子,在“想象”之余,我们更感兴于未来的世俗的属性,反而是世俗让未来更加合理。正如在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超现实的想象很容易,但要使其合情合理,则是困难的,但这也正是每个作品最有魅力的所在,这背后是有着其大量的人性部分,也是建筑超脱美学之外的部分,这也也正是“现世的未来”的意义所在。
(指导老师
文章标题: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作品欣赏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