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学术研讨会

美术综合 来源:关山月美术馆 2019-08-23 10:40
“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时间:2019年8月24日研讨会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三楼会议室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主持: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

“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时间:

2019年8月24日

研讨会地点: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三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学术主持: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召集人:丁澜翔(关山月美术馆馆员)

丨会议日程

研讨会开幕式

时间:9:30—9:40

主持:文祯非(关山月美术馆艺术总监)

致辞: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研讨会主题发言

(每位学者发言时间为20分钟,随后进行10分钟的评议和讨论)

第一论题江河题材与民族象征

时间:9:45—10:45

发言人及题目: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重写“黄河”

陈俊宇(关山月美术馆一级美术师):

江河之思:关山月早年的江河题材

茶歇时间:茶歇 10:45—11:00

第二论题 地理、图志与观念:晚清民国图像中的“峡江”考

时间:11:00—12:00

发言人及题目:

闫爱华(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地图、风景与航运——晚清至民国三峡航道图知识考古

李颖(四川师范大学讲师):

山水精神与当代面貌——晚清民国“峡江图”创作热的深层根源

第三论题 三峡画境与新中国的现代进程

时间:13:30—14:30

发言人及题目:

曾小凤(中央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国家风景——傅抱石《<水调歌头·游泳>词意图》中的“三峡”及其现代性

郝斌(重庆大学讲师):

永恒的河山: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三峡写生热”及其内在意涵

茶歇时间: 14:30—14:45

第四论题 重思江峡题材的创作问题

时间:14:45—15:45

发言人及题目:

林宸胄(福建师范大学讲师):

何处长江头,何往长江尾——近代《万里长江图》的“起始”问题

彭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员):

摄影·速写·创作:陶冷月的蜀游纪行

学术主持总结

时间:15:45—16:00

丨展览介绍

展览时间:2019年7月30日——2019年9月26日

展出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二楼陈列厅

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支持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美术馆、关山月艺术基金会、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总策划:陈湘波

学术主持:殷双喜

展览总监:文祯非、王坚

策展人:丁澜翔、庄程恒、陈俊宇

展陈策划:程平

序章

序章利用文献资料及复制典型作品引出三峡的自然图像与文化图像,借用“图像志”的方法,以观看、阅读及参与体验的方式,让观众通过图版、地图、摄影、复制作品等较客观的材料信息的轻松互动,以期感知长江三峡的艺术特质与社会风貌,对近代以来长江三峡有一个较综合认识。

第一章 长江万里

“长江万里”主要通过展示三峡博物馆藏11件明清及民国时期长江主题作品结合古诗词等文献梳理“长江”题材在传统文化中的系谱,对观众传达古人对于传统长江图像的理解及其所展现的文化精神。

明 谢时臣《黄鹤楼图轴》 205×93cm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清 无款 《长江万里图卷》 (局部1)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民国卅四年 黄君璧 《雨后溪声图轴》 83×42.6cm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第二章 江峡图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画的改造被提上日程,国画家们需要为工农兵服务,而不仅是停留在文人的审美层面。如果说人物画家尚可转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话,那么山水画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写生、画真山真水、画生产建设、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成为他们转型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新的视觉文化中,三峡重新进入到了国画家们的视野中,我们借1960年的江苏省国画院“两万三千里”写生创作事件暨《山河新貌》部分文献与作品成为新中国山水画创作思想转折发展的典型性意义;引导出另一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长江航运局组织的艺术活动:犹以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的三峡游历、写生与创作之旅为叙述重点,深度梳理关山月先生的以《江峡图卷》为代表的长江主题写生创作及发展,结合当年的历史及文化语境联系作品-人物-事件-创作思路,展示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中国山水画家对三峡主题创作的追寻之文化表征及深层意义,并展现当时的社会情境与艺术之间的相关性。

关山月 速写 18x20cm 夔门 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

关山月 速写 18x20cm 巴东一角 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

关山月《巫山烟雨之三》141×68cm 1979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