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广种福田 •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开幕

展览资讯 2019-08-25 17:17
广种福田 •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开幕啦,展览地址:中晨艺术小镇A厅一楼展厅

展览地址:中晨艺术小镇A厅一楼展厅

展览时间:8月25日上午9:00点开幕

广种福田——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序

中国画与佛教的关系由来已久,唐代画家王维在《山水画诀》中说:“不迷颠倒回还,自然游戏三昧,心潜岁月之久,自能探索幽微。”其中“游戏三味”就是佛教术语,出自唐代禅师普愿:“入中百门观精炼玄义。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意指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王维在画论中多次引用此语,来形容画家在创作中依心变境,自在无碍的状态,这种绘画上的修炼与佛家的用功方法是相通的。唐代禅宗始分南北宗,画史也以此为据,分南北二宗,南宗则以王维为肇始,开水墨山水发展之端,经五代、两宋、元朝的发展渐成传统绘画门类之首。山水绘画萌发之初以老庄之道为哲学背景,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自证,这与庄子哲学中所言的“坐忘”如出一辙,山水画在唐以后的兴起与发展亦得益于画家对佛典思想尤其是禅宗的领悟。

广福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至今已有1500 年历史,尤其在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敕建舍利塔,并留下顿挫有致、优雅洒脱的《青州舍利塔下铭》,令广福寺闻名于世。《青州舍利塔下铭》现藏于青州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此铭的拓本。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博物馆,馆中藏有北齐、东魏、北魏等较早时期的佛教造像,造型古朴浑厚,细节刻画入微,姿态丰富生动,这既是对青州地区佛教传播与发展的记录,同时也展示了当地匠人高超的塑造技艺与才华。“海岱惟青州”,这里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珍贵的古物遗迹也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来观赏、来解读这一片古老土地的历史密码。

佛教以“田”为喻,开示世人对因果、轮回的理解,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可修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绘画亦循此理,优秀的作品并不以外在权势地位为凭借,而往往根植于一个人内在的修为。内心的种子是愿望的根基,尤其在一个繁复纷呈、喧闹变幻的时代中,影视图像不绝于目,媒体资讯不绝于耳,识得自心、见到自性,是画家创作的根本,而佛家所言内心的自证便是我们修炼自己的不二法门。对于绘画的时代性认识或者当代性思考,由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正是对画家自我定位的思考,只有洞察自我的人才有可能洞察历史,才有可能真正诚实地传递自己的情感,提炼自我的技艺,追求更为深层次的意境。绘画所追求的“心境”往往源自于自我内在的澄澈,再经由笔墨凭籍造化得以表现。不为时风所驱使,不以毁誉而扰怀,方有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洒脱;方有苏子“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放达。

画家在案头上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犹如农人耕耘,研墨临池,仰观俯察,对笔墨的考较,对形、神、意、境的琢磨,每一分力气皆不可敷衍。精耕细作还是粗枝大叶,心无旁骛还是三心二意,孜孜以求还是知难而退,假以时日,最终都会体现在这片土壤的收成中。田地是最实在的记录,时间、精力、心智,在哪里付出便在哪里收获,绘画品质的高下亦合此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佛家的因果观提示着我们掠去一时的迷雾、放下眼前的纷扰,埋首耕耘,只待“笔底春风”,则可不执、不惧,放眼于更为广阔的境界。

广种福田,每一个人对“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以何为“福”,能怀林泉之意,执一管之笔,饱游名山大川,寻访良友古迹,结缘大德名寺,领略千年古刹的华彩,这不正是“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沧浪”的福分吗。

境依心起,自在广福。善哉!善哉!

扬州大学副教授 宋力博士

2019 年7 月17 日

展览现场

广福禅寺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