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张光宇、庞薰琹现代设计研究展,勾起70后、80后的回忆

展览资讯 来源:美术报 2019-08-27 18:18
引言:继2017年张仃设计艺术研究展后,今年8月,张光宇、庞薰琹现代设计研究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两位先生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均有建树的大美术家,也是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开先河者和奠基

引言:继2017年张仃设计艺术研究展后,今年8月,张光宇、庞薰琹现代设计研究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两位先生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均有建树的大美术家,也是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开先河者和奠基人之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向设计致敬”为题举办中国设计艺术学科创始人张光宇、庞薰琹的现代设计研究展,旨在以个案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全新的视角对其设计成就、及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巨大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展示,并通过设计艺术和文献的详尽梳理,串起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两位的设计古今通会、中西合璧,在吸收国外创作经验的同时,更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设计之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风貌、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设计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设计创新只有在继承传统文脉、彰显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走得更远。本次展览展出张光宇的《西游漫记》漫画组画,取自中国古典名着,融当时社会的风气,抒自由民主的情怀,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大闹天宫》卡通人物造型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孙悟空形象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符号;《朱砂红洒金组合家具》延续了中国传统组合家具特性,系列插画《民间情歌》灵感来自民间,具有民间特征与装饰意趣……

另外,展出的庞薰琹图案纹样,表明了他对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设计之路的清醒认识——中国现代设计的建立与发展必须从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用现代设计的理念,整合商周时期至唐代年间的各类的中国传统纹样,使其焕发出新的审美意味。

张光宇在上海 1921年

庞薰琹 1984年摄于北京

策展人彭宝玉表示:“他们的这些作品,洋溢着不折不扣的中国情结和东方风骨,融会着饱满的革命理想、民间情怀、时代风貌与民族精神。他们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展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文脉的艺术与设计。”

北京和平宾馆绿彩描金“鸽云纹”中餐具

1952年 张光宇设计

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徽章 1950年 张光宇

艺术道路上的“拓荒者”

张光宇(1900年—1965年)是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在艺术设计和美术实践上均取得巨大成就。近日展出的“向设计致敬——张光宇现代设计研究展”共呈现其各类设计原作及珍贵手稿136件,相关文献一批,涵盖了动漫设计、室内设计、舞台美术、标志海报、书籍插画、字体设计、邮票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

西游漫记(共65张)

张光宇设计 1945 年

西游漫记画展广告

张光宇设计 1946年

他在设计领域硕果累累,参与了一系列新中国的重大美术设计工程,如为新中国国徽的设计提出重要建议,建国十周年邮票,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的标识都主要由其完成。可以说,张光宇先生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中国现代设计和设计思想的一位辟新路者。

《近代工艺美术》封面字体设计 1932年

《装饰》第1期美术字设计 1958年

(封面画为张仃作)

服装设计图 屈原形象 1950年

25.4X26.6cm 张光宇

展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致敬中国动漫先驱。在中国的现代漫画发展史上,张光宇具有无可取代的奠基人地位。20世纪40年代,国内限于技术条件,动画片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不连贯、不流畅,需要突破的技术很多。1946年,张光宇应电影公司老板蒋伯英邀请,担任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美术部主任,他和好友特伟、漫画家廖冰兄等,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完成了一段表情动作连贯流畅的黑白卡通片《敲钟男孩》。在本次展览中,关山月美术馆对此黑白卡通片进行了数字化复原和展示。

张光宇、特伟、漫画家廖冰兄制作动画试片

《敲钟男孩》 1947年

张光宇晚年担任美术设计的《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界开始“民族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也是中国动画史上公认的一座高峰,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其中的卡通人物造型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创作的桃心脸形象成为此后孙悟空形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张光宇绘花果山水帘洞外景 1960年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王母形象

张光宇 1960年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哪咤形象

张光宇 1960年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玉帝形象

张光宇 1960年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猴王饮酒图

张光宇 1960年

《大闹天宫》美术设计 孙悟空形象

张光宇 1960年

第二部分展示其家居与室内设计作品。1934年张光宇设计制作的一套被称作“Modern Chinese”(现代中国)风格的《朱砂红洒金组合家具》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它从中国传统组合家具——燕几、蝶几、七巧桌、多宝阁中,抽离出自由组合的特性,使书桌、书架等家具可以根据建筑的空间差异,摆放成不同组合形式,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既有设计者对设计理念的整体把握,又充分地给予了使用者以自由组合的能动。正如李大钧所言:“色在秦汉,形在唐宋,魂在传统,用在当代。”

朱砂红洒金组合家具 张光宇设计 1934年

而在第三部分,其民间风貌与装饰意趣一览无余。张光宇自上世纪20年代就是插图文化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他的插图吸收了世界先进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造型简练、形象饱满,把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传统艺术完美结合起来,对之后中国漫画插图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

张光宇领衔设计 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

张光宇领衔设计 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

张光宇领衔设计 1959年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其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民间情歌》系列插图是此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绘制所使用的民间歌谣由他本人搜集整理,语言坦诚直率、活泼生动、情感真挚。根据歌谣所绘的系列作品线条纯净、造型简练、意蕴深厚。另外,为洪汛涛文学作品《神笔马良》配的插图同时展出,带来了别样视觉冲击。

《神笔马良》插图之十二

35.5x27cm 1954-1955年 张光宇

书籍插图《民间情歌—豆花开》

26x27cm 20世纪30年代

豆花开遍竹篱笆,蝴蝶翩翩到我家;

妹似豆花哥似蝶,花原恋蝶蝶恋花。

张光宇

本次展览还展出他为评剧《牛郎织女》画的舞台速写,《大凉山恩仇记》、《风雨江南》电影海报设计,为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设计的徽章草图,《人民中国》书刊设计草图,及一批珍贵的设计艺术文献。在此第四部分的设计原作及文献全方位地展示了“光宇风格”,尤其他以“衣食住行”作为符号,坚持为民生而设计的精神,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牛郎织女》舞台服装设计草图 北京实验评剧团

编导:吴祖光 服装设计:张光宇 1950年

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徽章草图

1953年 张光宇设计

电影广告《大凉山恩仇记》设计稿

28X38cm 1949年 张光宇

掀起新艺术狂澜的“梦想家”

同期,“向设计致敬——庞薰琹现代设计研究展”共展出其图案设计原作59件及相关文献、视频等资料。作品涵盖了其在中国传统图案和图案艺术创作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展出的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主要表现的是中国商周时期至唐代年间的传统工艺美术图案。

出行图 30.8×23.4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天鹿 30.8×23.4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投壶 30.8×23.4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仙界 30.8×23.4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人物故事 30.8×23.4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建鼓舞 30.8×23.4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1943年

作品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清新典雅的工艺特点。内容包括商周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战国青铜纹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纹样;魏晋南北朝忍冬纹、陶马纹样;隋唐陶马纹样、织锦纹样等内容。流连其中,我们不仅惊叹于其精美的图案与超前的设计思想,也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深邃。

戏虎 30.8×23.4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1943 年

伏羲、女娲30.8×23.4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1943 年

猎鹿纹 27.5×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年

鱼纹 27.5×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年

凤鸟纹 27.5×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年

饕餮纹 27.5×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年

庞薰琹(1906-1985年)怀揣着艺术的梦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致力于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他组织领导“决澜社”,在中国掀起了新艺术的狂澜。他整理编撰的《中国图案集》与《工艺美术集》,把来自中国传统的原始陶器、玉器、青铜、汉画、石窟等艺术的装饰纹样,用现代设计的观念进行再创造,在中国现代设计史上迈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性的第一步。

夔纹、圆涡纹 27.5×25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年

夔纹 27.5×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39年

鱼纹 27.5×25cm

纸本图案设计 1939年

具装马 27×21.2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72年

唐马 23.2×22.5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72年

舞马 9×14cm

纸本 图案设计 1972年

求艺勤勉、学养深厚,他一生追逐中国现代设计的强国之梦。历史证明,艺术探索和学术研究意识是有前瞻性的,他对中国图案艺术和传统装饰绘画的研究,为后人打开了纯艺术与设计艺术原本为一的通往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与现代设计的东方艺术之路;其关于中国图案艺术的研究与实践,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通讯员丨周怡

相关文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