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徐州入选作者 | 蔡增斌

展览资讯 来源:徐州市美术家协会 2019-09-02 14:36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新境/雕塑蔡增斌《新境》创意说明当代艺术是以它特有的创作构图和独特的表现语言,甚至装置或行为,来吸人眼球,关注当下,提出问题(艺术本体和社会人生等),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当代雕塑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

新境/雕塑

蔡增斌

《新境》创意说明

当代艺术是以它特有的创作构图和独特的表现语言,甚至装置或行为,来吸人眼球,关注当下,提出问题(艺术本体和社会人生等),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当代雕塑《新境》的第一点创新是利用手机拍照(一家四口)的瞬间,想从艺术本体出发把“时间”的概念带入雕塑空间形体中凝固下来(当代雕塑现如今早已不是形、空间、体积三维实体了,它还应有雕塑以外的场域和时间概念等;对于“时间”的表现,一般是保留雕塑体表的塑痕来体现“时间”的外露与存在,如着名雕塑家李象群为代表的鲁美风格或以着名雕塑家吴为山为代表的写意雕塑等,也有象着名雕塑家隋建国拿一根铁丝每天蘸油漆的作品《时间的形状》,形体每天在变大,直到雕塑家生命结束,作品才结束,把时间、行为与雕塑制作完美结合的方式等)。《新境》中,小孩爸爸左手为圆雕,正拿小手机在拍照,而大手机框内一家四口已“瞬间”转变成压扁的好像可传输的浮雕“画面”(前后看为透雕),雕塑通过圆雕、浮雕、透雕三种雕塑形式来巧妙体现“时间”的介入(这种结合手法在我获“刘开渠“国际雕塑优秀奖的作品《花好月圆》中曾用过。)

雕塑《新境》的第二点创新是从构图和内容塑造结合上,通过构图上外部采用不锈钢敲制的大手机和框内压扁的一家四口人高度写实的塑造来反映中国二胎的全面放开,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手机时代(5G时代)生活。雕塑通过如此构图和塑造,人物又刚好压扁禁锢手机中,雕塑其实是想寓意在人们享受高科技信息时代带来便利与快捷的同时,背后可能也带出诸多社会问题:如玩手机带来的教育问题、手机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手机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手机带来的健康问题、手机带来的过度依赖问题等。(当代艺术除了艺术家本人的解读外,也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甚至也允许观众误读。)

作品《新境》从构思、画草图、做雕塑小稿、放大稿、敲制、铸铜、焊接完成整整花费一年左右时间,最终高度195厘米,重135公斤,正面选用华为麦芒5的外形,背后我改为双拍摄镜头,位子也根据造型重新调整,手机整体采用不锈钢敲制而成,人物部分为白铜铸造。两种材质整体结合起来色彩基本一致,很耀眼,给人一种不朽的感觉。最后我想给此雕塑更多好的寓意,取名为《新境》。

蔡增斌/文

蔡增斌

1975年生于湖北荆州市, 199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同等学力班,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委员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01217),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雕塑研室所所长,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

曾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家团队2016年对美国、2017年对俄罗斯的主要城市的城市雕塑、雕塑公园、艺术院校进行考察学习。

雕塑作品参展:

1997年作品《归之门》入选湖北青年艺术节(武汉)1999年作品《军魂》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江苏省美展(南京)2003年作品《屹立》入选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央美赛区(北京)2004年作品《地铁.模型》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江苏省美展(南京)2004年作品《融蚀的记忆》入选第三届中国国际雕刻艺术节并被收藏(惠安)2005年作品《地铁.模型》入选庆祝香港回归八周年大汇展(香港)2006年作品《大汉雄风》入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北京)2009年作品《淮海风云》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通过初评(长春)2010年作品《锐》入选“复制的力量——2010当代国际艺术学院设计展”(徐州)2011年作品《花好月圆》入选中国-芜湖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芜湖)2012年作品《地铁》参加“和而不同”江苏中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无锡)2013年作品《掘》参加首届湖北省青年雕塑展(武汉)2019年作品《瞬间》参加第二届平遥国际雕塑艺术节(平遥)2019年作品《新境》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

雕塑作品获奖:

1997年作品《归之门》获湖北青年艺术节优秀奖(武汉)2006年作品《大汉雄风》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佳作奖(北京)2011年作品《花好月圆》获中国-芜湖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优秀奖(芜湖)2012年作品《中国胡琴博物馆系列雕塑》获2011年度全国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北京)

雕塑作品邀请或中标被采用:

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雕塑工程湖北武汉市黄鹤楼编钟音乐厅雕塑工程淮海纪念塔公园见义勇为英烈纪念广场雕塑工程山东临沂市中心泰盛广场空中花园雕塑工程徐州市检察院雕塑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73071部队虎狮广场雕塑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8部队雕塑工程徐州中级人民法院雕塑工程中央民族乐团大厅《李焕之》、《刘文金》铜像北京八达岭长城边《刘文金》半身铜像淮海纪念塔抗日战争纪念馆《李宗仁》全身像徐州子房山《张良》全身铜像喻继高纪念馆《喻继高》全身铜像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费承铿》铜像徐州解放路小学《陶行知》胸像徐州第二中学《孔子》全身花岗岩雕像徐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红色雕塑园《刘胡兰》、《草原小姐妹》雕塑湖北荆州市弥市中学《向往》雕塑江苏师范大学校园景观标志性雕塑《启》圆雕科文学院《科文之光》、《科技之光》浮雕田家炳工学院《科学畅想曲》石浮雕汉园宾馆雕塑工程等

雕塑作品发表:

作品曾被收入《中国百年雕塑》、《雕塑》、《中国当代雕塑》、《雕塑中国》、《北京奥运公共艺术——城市雕塑方案集》、《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集》、《文艺研究》、《人民音乐》、《美术大鉴》、《美与时代》、《东方艺术》、《文艺报》、《香港文汇报》《香港艺术界庆祝回归8周年》、《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等报刊文献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