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2019国际漆艺三年展平行展《生长——青年当代漆艺邀请展》在东湖杉美术馆开幕,以更加丰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体现着青年漆艺家精神层面上的思考成果,展现出年轻旺盛的活力。
即日起,东湖杉美术馆将推出漆艺家系列报道,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看漆艺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如何在这些青年艺术家的手上展现出当代漆艺所特有的生长的力量。
沈俊杰
2016年开始尝试漆画创作。他用传统的脱胎技艺在画面上塑形,在漆色的表达上采用更纯粹、深沉、含蓄的红与黑为主的色彩语言。这一漆语言的表达似乎更具有表现力,作品也传递出了一份人文情怀。
1966年生于江苏海门,1990年毕业于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1997年开始学艺(油画),2016年开始尝试漆画创作。现生活工作于苏州、福州、上海等地。
个展
2007年,《转变》沈俊杰油画作品展,上上美术馆,北京;
2008年,沈俊杰油画作品展,孔雀画廊,北京;
2016年,《无界》沈俊杰作品展,M50ADA空间,上海;
2016年,《黑白渡》水墨作品展,梵融美术馆,苏州;
2017年,《痕迹》沈俊杰作品展,M50ADA空间,上海。
联展
2018年,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物语·漆曰》,福州;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文明传承与未来希望”中国当代汉字水墨艺术作品,澳大利亚展览;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美院“汉字水墨”高研班优秀作品展,广东岭南美术馆;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美院“汉字水墨”高研班结业作品展,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8年,全国小幅漆画作品展,江西省美术馆;
2018年,[折山图II]“扫描山水”,苏州寒山美术馆;
2018年,“大隐于石”2018当代国际水墨邀请展,苏州基业艺术馆;
2018年,“戊戌”2018苏州当代水墨作品展,苏州臻和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观看
参展作品
《生长——青年当代漆艺邀请展》沈俊杰作品展览现场
2015年左右我开始接触大漆,这种神秘的漆文化和漆技艺,令我折服,倾心。它多元的艺术形态和精美绝伦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漆特有的魅力,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学习,2016年开始尝试漆画创作,将漆作为材料及运化其材料属性为媒介,辅之以绘画手段,探索一种综合型创作模式。
这次参展的作品跟以往作品的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由平面转向空间,用传统的脱胎技艺在画面上塑形,在漆色的表达上采用更纯粹、深沉、含蓄的红与黑为主的色彩语言。这一漆语言的表达似乎更具有表现力,作品也传递出了一份人文情怀。
——沈俊杰
沈俊杰 家书 木板大漆 184×122cm 2019
从前,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家书,是相隔异地远游他乡的家人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书信里彼此倾注的浓浓亲情,是天天盼着邮差带来家书的人至深的渴盼。“家书抵万金”就是道出了亲人等待彼此消息时的迫切心情。
这件作品中,我以青铜板上镌刻文字的表现方式及四周刚打开的皱褶的包裹布,来艺术化家书这一古老的通讯形式的深情与贵重。青铜板上镌刻的类似草书的符号是没有内容的,我不想因具体的文字而削弱作品力量,这样能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青铜代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虽已过去,但值得怀念、珍藏。
沈俊杰 有这么一个空间 木板大漆 150×150cm 2019
这件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人说像簸箕、有人说像贝壳、有人说像装着东西的布袋,都对,我就是想做一个能装得下东西的空间。物迁境移、时空迁流的背后,在在不变的,有这么一个空间。
沈俊杰 远方 木板大漆 178×118cm 2019
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售楼处的沙盘,山水之间的楼盘很漂亮,但很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都被人为的建筑破坏了…然而居者有其屋的现实要求,使得房子又是很多人生活中必须要迈过的坎。这种无奈让每个背负着蜗壳却心有不甘的人,心中定有一片向往的净土,那就是“远方”。
沈俊杰 红线外的美术馆 木板大漆 122×122cm 2019
很多人尤其是艺术家都有一个梦想,都想建造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或美术馆空间,但在中国大陆要实现这个想法很难,难就难在“土地”上,国家的土地政策设置了一根红线,只要在红线外建筑就是违章甚至非法建筑,哪怕建得再好都将面临被拆的命运。
沈俊杰 无相节气 大漆册页 360×38cm 2019
右:沈俊杰 萍 大漆脱胎 118×58×22cm 2019
左:沈俊杰 坪 大漆脱胎 118×56×22cm 2019
文章标题:沈俊杰:探索综合型创作模式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