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在相城区在水一方大酒店盛大开幕;主题画展“景·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也在当天下午于金鸡湖美术馆开幕。在烟波浩渺、巍巍青山的山水意蕴环绕下,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在这里完美交融 。
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的举行,可以说是全国美术舆论界的一次盛会,更是苏州美术界的一次大事,不仅书画大咖云集,单是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的委员就来了近30位,还有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大家相聚在一起,以“艺术与生活”为主线,分别从“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之思考”、“当代山水画的自然主题展现”、“以生活美学确立中国艺术流派和学派的新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生态与价值转向”、“中国现代艺术的空间转向”、“倡扬中和雅正的中国艺术精神”等议题,研讨中国美术创作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国美术的理论创作研究发挥作用。
6年前,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以及江苏省文联、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联的主导下,在苏州成功举办了以生态山水与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同时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着名画家与苏州画家共同描绘苏州风貌。3年前又以艺术与人文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
今年是中国美协参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也是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换届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学术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谈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事,第13届全国美展也开始了,在本届全国美展涌现了众多歌颂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讲述改革开放奋斗故事、塑造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拼搏的中国形象等优秀作品,这些艺术实践都为我们进行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提供了案例,希望苏州圆桌会议的理论研究,能够紧密结合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下艺术发展的动向进行探讨。各位理论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美术的当代事件与成就,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立言,为新时代中国美术实践做好工作。”
“景·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作为“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的主题展览,展览以“景·色”诠释“艺术与生活”的会议主题。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名作51幅,其中苏州本地画家作品10幅,面貌丰富,风格迥异,在青绿山水画笔墨情趣的纵深挖掘、材料的实验性拓展、绘画意蕴的探索等诸多方面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诠释和探索实践。
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牛克诚表示,“景·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一方面回溯晋唐“勾染样式”青绿山水的古远传统,一方面融入当代现实关怀及视觉经验,让青绿山水画展开更为广阔的语言维度及观念空间。我们用新时代山水画家之眼来观看自然,我们用新时代山水画家的观念、语言来表现自然。眼中景色、笔下景色及心中景色,凝结为青绿山水的语言样式,表现出中国当代山水画的瑰丽面貌与高华气质。苏州是“吴门画派”的故乡,“吴门四家”亦精擅青绿山水,并且形成“作家兼士气”的创作风范。本次展览在苏州举行,在致敬文、沈、唐、仇的同时,也将重温青绿山水画的文人情思与士气意匠。
第三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和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的举办既是在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方面呈现苏州美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放、多元、包容的展示,也是联结苏州与全国美术界的交流与互动。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建立在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之上,表现出的是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与感悟,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情怀,离不开学术修养和理论思考为基础,这也正是举办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和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参展作品
牛克诚《晴云好日》
许俊《山中月夜》
林容生《雨季之三》
薛亮《华夏河山图》
刘赦《山情图》
方骏《销魂夕阳中》
董婷竹《辛夷坞》
祁恩进《烟云四季润四明》
杨东平《美丽家园》
谢宗君《山水本色》
浦均《清风如故》
边凯《慧岸》
付玉峰《子非鱼·二十一》
贾修森《锦衣吴郡》
康凯《仙林若水》
刘文东《夏日云影》
刘旭《云岩郁秀灵》
陈危冰《清风草自香》
文章标题:这么远那么近,中国美术圆桌会议热点干货都在这里!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