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纸本水墨设色 105×65.2cm 1955 中国美术馆藏
美术家的思想和情怀代表着作品的高度与力度
讲到新中国成立70年的美术作品,我们首先会想到1952年董希文绘制的《开国大典》,这里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他们是人民的代表,这幅画特别地耐看,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还有方增先1955年创作的《粒粒皆辛苦》,过去很多人家里贴着这幅画,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作品选取了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常见的一个画面——一位赶车运粮的农民,拾起洒落的麦穗,传达了中华民族勤俭勤劳的美德,讴歌了对最普通的农民的一种纯朴的美德与品行。看了这幅画,我们从此不敢浪费粮食。还有改革开放以后,罗中立创作的《父亲》,这幅画令我非常震撼。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画的工农兵都是满面红光、精神饱满的,没有这样写实、细腻地描绘他们的沧桑、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渴望。罗中立的这幅画,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美术创作新的天地。近年来,常青画的《未名湖畔》、吴为山创作的《焦裕禄》等等作品给我的印象也很深,这些作品以深刻饱满的笔触来书写人民的楷模和人民的领袖。我想,美术的技巧很重要,但美术家的思想和情怀更重要,它代表着美术作品真正达到的高度与力度。
罗中立父亲布面油彩215×150cm 1980中国美术馆藏
美术大发展大繁荣真正体现“百花齐放”
美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体现在美术精品的打造上,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和广大美术爱好者创作的大众美术上。70年来,我们的美术家深入基层采风写生,指导群众开展美术活动。我们浙江各地的农民画、渔民画很多都是美术家下乡带出来的,是他们留下的成果,有的可能让这些美术家自己都想不到,他们当年到农村去播下的美术种子,在几十年后竟开出满山遍野的美术之花。现在这些农民画不仅是农民业余的生活爱好,而且成为致富的手段,成为打造农村文创产品的重要途径。真的期待更多的美术家到基层去,多带出几个徒弟来,为基层撒下一片生活与发展的希望。所以,我看到的文艺发展与繁荣是全面的,多层次的,立体化的,真正体现“百花齐放”的。
刘文西 祖孙四代 119×96.5cm 中国画 1962年
关于新时代的美术,我认为未来与创新的方向还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当前,人民群众需要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正能量,歌颂真善美,表达人民心声的好作品。特别是需要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我们的艺术家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一是需要刻苦学习,社会要可持续发展,艺术家的素质也要可持续提高,要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需要更加深入群众采风写生,用好的作风出好的作品,用好的作品体现好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根脉。三是需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不断地创新创造,敢于突破,敢于开拓,努力开创美术工作新局面。美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大胆地探索与创新。四是美术作品最终好不好,检验标准掌握在人民手中,我们的美术作品要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美术家要破除浮躁、近视等现象,为时代立传,为人民造型,为历史留痕。
詹建俊 潮 布面油彩 177×196cm 1984 中国美术馆藏
广廷渤 钢水•汗水 布面油彩 260×168cm 1981 中国美术馆藏
作者:胡坚(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
文章标题:丹青为人民抒写?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ms#mei-shu.org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