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美术综合

一览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名宴

美术综合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2020-02-08 12:06
不可否认的是,宴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宴会的形式、其中的礼仪和宴会上的游乐方式等不同程度了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而在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宴会场景也不在少数。宴会中的经典元素从来都是在为整场宴会

不可否认的是,宴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宴会的形式、其中的礼仪和宴会上的游乐方式等不同程度了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而在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宴会场景也不在少数。

宴会中的经典元素从来都是在为整场宴会服务,当我们窥探古人的宴会形态,也是在回顾那些名留青史的宴会的盛大场面。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便记载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里开宴行乐的场景。

20200208120001_3794.png

20200208120004_9576.png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33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掩人耳目、保护自己,韩熙载故意装成家中夜夜笙歌的腐败场景,以向皇帝显示自己韬光养晦、没有谋权篡位之心。画作被分为五段,分别以主题“听琴”“观舞”“间歇”“独自赏乐”和“依依惜别”为主题,用色大胆、细节分明,成为了我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杰出代表之一。

20200208120007_0798.png

20200208120009_0069.png

20200208120010_9230.png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33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宴会是一场“假宴会”,只是借宴会之名作政治谋虑之实,那么描绘李白及其堂弟园中宴饮的《春夜宴桃李园图》则是实实在在讲述了古人真实温馨的家庭聚会场景。

20200208120012_7191.png

黄慎《春夜宴桃李园图》,绢本设色,121×163cm,泰州市博物馆藏

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与自己的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下著名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历史上有几位名家都不约而同地描绘过这一幅场景。其中,仇英和黄慎的作品均将主题汇聚在了李白和几位堂弟斗酒赋诗的场景上,人物和宴席为主;而清代画家冷枚将视野放得更加开阔,画“春”夜,桃李芬芳、气息流动,更有一丝赏景的玩味。

20200208120014_7132.png

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绢本设色,199×9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讲到文人的宴会,首开雅集盛事的是洛阳金谷宴集。西晋石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家中异常有钱,他在洛阳金谷涧营造了“金谷园”园林别墅。一时间,西晋文坛名士成为了常客,号称金谷园二十四友,包括潘安、陆机、刘琨、左思等人在内的二十四个人垄断了西晋文坛的泰斗地位。

20200208120017_5894.png

冷枚《春夜宴桃李园图》,绢本设色,188.4×95.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金谷园二十四友”也成为了当时西晋文坛的缩影。元六年,征西将军王翊从洛阳还长安,石崇于是在金谷园设宴饯行,宾客赋诗抒怀,石崇亲作《金谷诗序》。由此,金谷宴集也被后世传为佳话。

20200208120019_7805.png

华喦《金谷园图》,纸本设色,178.7×94.4cm,上海博物馆藏

20200208120023_5197.png

仇英《金谷园图》,绫本设色

另外,不得不提的文人雅集盛事还发生在宋代。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苏澈、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人在文人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举行了一场聚会,成为一时盛况。

米芾做了《西园雅集图记》来记录这一盛况,而李公麟为这次聚会专门作的《西园雅集图》也成了千古名图,后世中南宋马远、明代仇英等人都有摹本,而清人将这幅图改做扇面。画中文人学士将苏轼围在中央,拥戴他为文坛盟主,这次聚会也因此成为令后世文人墨客追献钦慕的佳话。

20200208120025_1408.png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20200208120026_4709.png

马远《西园雅集图》,绢本设色,29.3×302.3cm,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藏

20200208120028_5730.png

仇英《西园雅集图》,绢本设色,79.4×38.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的宴会,同样的推杯换盏,同样的酒肉声色,但与现代人不同的是,那时的宴会总多了几分雅气。这种雅气不仅仅存在于文人雅集,而可见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聚会,蔚然成风。也许是因为民风尚还淳朴,心底还够清净,聚会原本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美好意义还并没有被磨灭,这大概也是为何那么多古人的宴会能留下佳话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