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访谈评论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访谈评论 来源:北京龙脉家园书画研究 2020-06-17 10:36
张培武,1949年生于重庆,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教授;人民书画院业务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1949年生于重庆,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教授;人民书画院业务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工商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联席主席;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教学工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美术展览并获奖。出版《张培武山水画集》及山水教学著作多种,发表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商务部、美国波士顿、日本商务社、新加坡艺术馆、台湾、香港、澳门等重大场馆和机构收藏。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

中国画创作是以“借物归理,取法归心,借法变法,道法自然”为其旨取;是以“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是以“感性理性、情景交融”的创作理念;是以“修心养性、律己渡人”的文人风骨;是以“形象、心象、意象”内在的艺术表现。中国画的创作虽然法式繁多,个性独特,方法各异,但是,它又最具文化内涵、诗化造境、寓意深邃的写意精神。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中国画是养气、养心的不二法门;是书写人生境界,传递人文情怀,增强人格修为的精神写照;是通过简练放达的笔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态;是通过人与自然交流、天人合一来抒发画家情感。养气就是储备能量,释放正气;养心就是淡化名利,净化心灵。当下有人求知求学目的偏移,功利心重,缺乏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难免导致书画艺术缺钙现象。中国画画家要静下来,养气、养真气;慢下来,读书、读经书;放下来,悟道、悟禅道。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中国画创作是由技进道的过程,“习传统、重书法、多读书、勤写生、造意境、修禅心”这十八字诀是我多年教学积累的心得,是画家一生必修之画理。只有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和基本方法才能明确方向,确定目标,树立自信。在中国画创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出新;在出新中尊重传统,完善自我。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老子用太极论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学思想。中国画创作的高难度就是澄心问道。“求生、求变、求真、求善、求美”是中国画之大美。自然得道,大道无形。黄宾虹说: “中国画的奥秘在太极图中”。笔墨造型,黑白关系,阴阳虚实是中国画之道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宇宙生命之自然规律,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之根本,也是中国山水画家毕生之追求。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重在“神品、妙品、能品、逸品”,逸品最高。笔墨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是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是净化心灵的精神力量。它既是状物、传情的技法、技巧,又是描绘对象的重要载体。笔墨是中国画家长期锤炼的基本功底,也是画家综合素质修养的具体体现。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趋向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笔精墨妙”是笔墨运用中的最高述求,不仅能气韵生动,情韵高致,意趣横生,而且还能见情见性,感人至深。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山水画家写生创作的法则。《吾师山川,跪拜天地》是我几年前撰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写生时对自然的感悟,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是虔诚的拜大自然为师,是心无旁骛的向大自然问道的内心写照。生活是艺术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物象的认识,需要经过艺术家在审美意识上主体与客体高度统一,创作的作品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中国画创作“借法与变法”是我一贯坚持的创作理念。“借”是借古不复古、借外不照搬、借人不复制。“变”是变中有法、变中有理、变中有形、变中有境。借与变,需要一个坚守与开拓的思想,因为艺术是一个多元化、多视觉的造型,它受各种思想、思维的影响,会产生不同艺术效果和风格。特别是中国画有它独特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无论创新与出新都要尊重传统文化基因。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个性和风格不要刻意求“变”求“新”,要在个人渐修中提高“变”的源泉、要在自然生发中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唯有心耕磨砺才能厚积薄发。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中国画的根基是民族文化;核心是笔墨精神;灵魂是哲学思想。是“以文载道,以修渡人,以笔养心,以墨养生”的儒释道精神。笔墨既是修心养性、和胃健脾的养生良药,又是传道渡人的道德行为。修人先修心,渡人先渡己,私欲莫渡人。中国画创作是以“借物归理,取法归心”为旨取,是中国画画家毕生修行之道。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

张培武:借物归理 取法归心